如今的企業核心資産和過去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區別。無論從消費者,投資者、市場反饋來看,企業的核心價值,已經不僅僅是傳統的盈利能力、現金流、固定資産等有形物的價值,而體現在知識産權這種無形物的價值上。從企業設立到逐漸規範化,再到面對資本市場,知識産權的佈局如果不贏在起跑線上,必將輸在面對資本市場時的這道終點線上。
專利制度自誕生至今刺激和驅動了創新活動,成為了最有效的知識共享和技術轉讓工具。知識産權工作能促進新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産力,對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而知識産權的交易、運營環節則是連接供需雙方最好的橋梁。那麼在知識産權轉化運用的過程中,這座“橋梁”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助力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現階段還存在什麼痛點和難點?人才培養體制是怎樣的?對於知識産權服務的未來又有怎樣的計劃與展望?
本期節目主持人李策走進上海知識産權交易中心,對話總經理潘熙。
嘉賓簡介:潘熙 上海知識産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上海國際知識産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南南全球技術産權交易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復旦大學法學碩士,華東政法大學兼職教授。1997年起被聘為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中國國際商會仲裁院仲裁員和上海市仲裁委員會仲裁員、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委員。2015年起受聘美國波士頓諮詢、格裏諮詢兼職諮詢專家。2020年被評選為上海國資系統十大法治領軍人物。潘熙將結合從業過程中積累的具體案例,從知識産權服務機構的角度出發,一一解答以上問題。
本期《雲起·策問》內容提要:
伴隨著上海要建設成為全球具有影響力的科創中心,以及服務於亞太知識産權中心城市的目標,2017年1月13日,上海知識産權交易中心(以下簡稱“知交中心”)予以批准設立,現位於上海市徐匯區漕河涇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
知交中心圍繞專利、技術秘密、版權、商標、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開展知識産權轉讓、許可和作價投資等交易服務,通過鏈結知識産權供給方和需求方,匯集專業服務機構,以大數據為支撐,發揮線上線下聯動機制,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全流程、專業化、集成化的交易服務。
市場化服務解決交易雙方的融資難點
知交中心的功能定位是提供知識産權交易的公共服務。當前技術研發團隊與資本市場對接的關鍵點是為其找到需要的資金支持和應用場景的啟發,併為其技術轉化帶來持續的資金支持。而知交中心提供市場化服務,將為有前景的技術項目找到資金支持作為基本任務與功能定位。為實現目標,知交中心整合研發團隊,聚合仲介服務機構,獲得資本市場的資金供給,多方集聚知交中心的平臺實現資源基局共享,促使技術和資金得到更有效的匹配。
當前,研發人員在現行的研發體制下,存在關鍵資金難以接洽的問題,導致融資難融資貴,而資本市場的資金提供方卻無法找到好的項目,遭受“扶強不扶弱”的詬病。
知交中心能從第三方的立場看待研發方與投資方的融資難點。通常,技術人員尋求銀行的融資貸款相對困難,而尋求天使人基金更為容易,因為在高度分化的資本市場上,能解決研發關鍵期資金問題的是創始投資基金,而非尋求規模化獲得利益的銀行。當前,天使人的基金投資數量受限是投資方最大的問題,而解決這樣的難題便是知交中心的職責所在。
知交中心旨在為潛在的交易雙方提供一個正規、發佈真實準確信息的交易平臺,從而降低知識産權交易信息的不對稱性,盡可能的降低因交易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交易阻礙。
完整産品服務體系推進知識産權轉移轉化
針對知識産權轉移轉化過程中的服務需求,潘熙介紹了知交中心根據知識産權的創新創造、保護、運用三個環節,提出的一套相對完整的産品服務體系。
在知識産權創新創造環節,為知識産權研發團隊提供專利導航報告服務,顯示所在研發領域的現有競爭者和其競爭水平情況,以及將來獲得的申請知識産權報告。
在知識産權保護環節,提出預先制度安排。利用世界知識産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中心中國分支機構位於上海的地理優勢,對知識産權未來發生侵權糾紛後産生的爭議調解做出制度性安排,並在合同、申請、許可等方面提供指導。
在知識産權轉移轉化環節,提供融資匹配服務,設計並探索了知識産權證券化模式。
知識産權成果轉化碩果纍纍
當主持人李策問到知識産權服務過程中印象深刻的案例時,潘熙列舉了兩個實例讓人切實感受到了知識産權成果轉移轉化對經濟、社會、生活及人民群眾的健康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一是轉化實施小衛星項目的專利技術,解決技術難題。當前,衛星技術是國際競爭中的高精尖領域,也是強國建設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該小衛星公司有11項專利和1項專利申請權利在知交中心交易,其中技術團隊持48%股權作價1.4億元人民幣,其大股東上海聯合投資同比增資佔51%股份。由此將該公司的11項專利技術成功轉化實施,解決了在小衛星技術方面的一項技術難題。
二是徵集買方購買靶向藥物專利技術。該專利是上海公衛中心與上海國際知識産權交易平臺合作有關靶向藥物的專利技術,掛牌于知交中心。中心為其徵集特定公司進行購買。最終,一項技術作價2000萬的專利交易,在知交中心的作價評估後,建議最後作價在2000-2500萬,首付以100萬人民幣成交。
政府應給予知識産權專業人才政策引導及優惠
知交中心作為典型非標市場,其特性決定了對從業人員的高素質要求。社會分工高度精細化的今天,知識産權所涉及的各個領域差異甚廣,因此要重視團隊建設及人才培養。
在內部建設上,服務團隊應在市場服務的過程中體現自身服務能力。不僅依靠基礎培育培訓,也依靠服務過程中所經手的大量知識産權項目,從而提高自身專業服務能力和水平。
在外部支持上,需要政府部門對知識産權專業人才提供積極的政策引導。通過宣傳、教育、培訓,最終讓專業人才進入市場,服務知識産權的項目、研發團隊及投資人,彰顯知識産權專業人才的價值。在此基礎上,政府還應給予知識産權高精尖人才政策上的優惠,如資金支持、落戶政策等。
加強發揮資源集聚能力 響應知識産權強國建設
目前,知交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取得一定成績,然而距離建成全球具有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尚存差距。
資源匹配的效率與集聚資源的能力相關。由於對知識産權運營、研發團隊集聚資本及仲介服務的能力偏弱,導致知交中心當前的市場影響力及運營規模仍不大,這是現階段的發展瓶頸,也是最大的痛點和難點。
尚處於發展初期的知交中心,要聯合多平臺助力知識産權轉移轉化,用市場化運營管理的模式促進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一是積極利用南南全球技術産權交易所在國際方面的服務優勢,將國內現有的成熟産品服務轉移轉化到一帶一路上的企業與國家,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二是利用上海知識産權國際運營平臺,引進國際上先進的專利技術和專利層,化解我國在高精尖領域的技術難題。三是利用股東單位上海聯合産權交易所的金融平臺,對接上海資本市場的資源稟賦。提高知識産權轉移轉化的效率。
下一步,知交中心將繼續聚焦提升知識産權交易的規模、輻射力及影響力,聚焦上海服務長三角,服務全國,乃至服務國際知識技術轉移的目標。通過集聚研發團隊、研發需求,吸引大量投資人,最大限度地提高交易中心的資源匹配的效率和能力,從而實現功能提升、規模提升的要求,促使科技成果源源不斷産生商業價值,在知識産權強國建設的新征程上奮勇前行。(製片人:李策,統籌:湯艾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