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提醒:理性看待醫美需求 審慎作出醫美決策

來源:央視網 | 2022年11月29日 09:39:50
央視網 | 2022年11月29日 09:39:50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中國消費者協會今天發出提醒,廣大消費者要理性看待醫美需求,正確選擇醫美機構,審慎作出醫美決策。

  一、清晰認知“醫療美容”和“生活美容”的界限

  國家衛健委《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第二條規定,所謂醫療美容是指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者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的修復與再塑,達到美化改善人們的容貌、體形的目的。醫療美容與生活美容的根本區別在於其具有創傷性或侵入性,屬於將醫療技術運用到美容中,生活美容多是通過化粧品中的氨基酸、A醇、玻色因等化學物質,來改善皮膚狀態、延緩衰老。另外,醫療美容與一般的醫療行為也是有區別的,通常的醫療行為是面向身體上患有疾病、需要醫療介入的病人,具有較強的公益性、病理性和必要性,例如切除皮膚惡性腫瘤、使用抗組胺藥物等;而醫療美容的對象則是對自己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有“美化”需求的健康人,具有較強的非病理性、可選擇性和營利性。醫療美容大體可分為皮膚美容類、整容整形類、美體美容類。皮膚美容類包括光子嫩膚、熱瑪吉、灌膚、祛斑、美白等;整容整形類包括墊鼻梁或下巴、削骨磨皮、牙齒矯正等;美體美容類包括隆胸、吸脂、永久脫毛、除皺緊膚等。

  醫療美容機構是需要經衛生行政部門登記註冊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有明確的醫療美容診療服務範圍、符合醫療機構標準、有執業資格且具有一定工作年限的執業醫師和註冊護士的醫療專業機構,與生活美容機構具有天壤之別。

  二、了解當前醫療美容行業的亂象和風險

  近幾年,國內醫療美容市場正呈現快速發展趨勢,因醫療美容引起的消費糾紛也不斷增多。從2015年到2020年,全國消協組織每年收到的醫美行業投訴從483件增長到7233件,增長近14倍。根據相關投訴數據分析,當前醫療美容存在以下主要問題:部分醫美機構證照不齊全,未取得醫美經營許可或超範圍經營;機構工作人員不具備執業資格,操作不規範;醫療産品渠道不明,部分醫美機構使用假貨、水貨針劑以及山寨設備等;醫美效果難以評估,服務質量與消費者預期仍有較大差距。

  一是無資質從業者眾多。據艾瑞諮詢《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醫美行業實際從業醫師數量為38343名,而2018年衛健委統計年鑒顯示整形外科專科醫院醫師(含助理)數量僅3680名,二者數據差距巨大。一些醫美機構虛假宣傳國內大型醫院整容專家、海外整形專家坐診,實則只是借用他們的名號來招攬消費者,還有的杜撰出一些子虛烏有“在業內具有領先水平、知名醫師親自手術”的名頭來營造其機構專業正規的假象。

  二是誇大功效製造焦慮。部分美容機構通過虛假廣告、編造用戶評價等形式誇大醫美效果,欺騙、誤導消費者。還有的通過“整容要趁早”等不良價值觀的醫美廣告,傳導輸出網紅、明星類的單一審美觀,推崇過度人工塑造的“標準美人”,給普通人製造容貌焦慮,實現過度營銷。

  三是模糊定價違規收費。消費者反映,醫美服務價格項目繁多,同一服務項目在不同醫美機構價格高低不一,隨意加價現象嚴重,導致服務價格變動幅度大,價格虛高成為醫美行業常態。醫美從業人員資質信息、醫美服務項目和服務價格的公示情況是消費者在接受醫美服務前最想了解的,但部分醫美機構不按規定公示或僅提供模糊價格,如公示價格區間而不公示固定價格,嚴重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

  四是醫療美容安全堪憂,風險警示不足。醫美機構場所內經常懸挂各种醫美治療前後對比圖,誇大手術效果,只字不提手術風險,導致消費者只追求手術效果而忽視醫療手術風險。據報道,2021年,網紅小冉在某醫美機構做抽脂手術後,因感染致使全身多器官衰竭去世,杭州衛健委通報這是一起醫療事故,該機構術前缺乏認識、術中操作不當、術後觀察處理不及時是導致小冉死亡的原因。2022年,37歲的小麗在某醫美機構做“自體脂肪面頰填充術”時因麻醉意外身亡,經查,該機構無麻醉科診療科目,沒有全身麻醉資質。

  五是免費體驗誘導消費。一些美容機構以免費體驗為由招攬客戶,誘導消費者購買其産品和服務。消費者以為自己遇到了“餡餅”,殊不知已經掉入了商家的“陷阱”,並且常常因無法證實商家存在強制消費行為或欺詐行為,只能選擇吃“啞巴虧”。2021年6月,消費者陳某接到北京海淀某醫美機構的電話,邀請她參加老年人的免費美容項目,在免費項目快結束的時候,工作人員勸説她做其他項目。在工作人員的輪番誘導下,陳某動搖了,結果第一筆消費就花了十萬元左右,之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三、醫美消費存風險,選擇需謹慎

  當前醫美市場的監管治理體系正在逐步完善,醫美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不足,也是其權利受到侵害的主要原因。中消協倡導消費者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消費觀,不要盲從、跟風、攀比。同時要充分認識醫美存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結合自身實際需要,謹慎選擇、理性消費。對此,中消協提醒消費者,醫美消費事關自身生命健康,應慎重選擇,認真做好各項攻略:

  (一)選擇正規機構。消費者在選擇醫美機構時,可以通過衛生部門的官方網站,查驗醫美機構相關經營證件是否合規、有效,了解醫生是否具有《醫師資格證書》和《醫師執業證書》等相關信息。此外,可以通過藥監部門的官方網站,判斷藥物、器械等産品生産渠道是否正規,是否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審查認證等。同時,要選擇機構執業範圍內的醫美診療項目,不要選擇超過服務範圍的醫美項目。

  (二)仔細審查合同。在簽訂醫療美容合同時,應當仔細閱讀相關條款是否合理,除了檢查醫療機構和操作醫師是否具有相關資質以外,還應檢查麻醉、場所消毒、藥械使用等各項目的標準和收費明細,確保自身的知情權與選擇權。如果對上述事項未盡到審慎審查,糾紛發生後消費者可能在責任分配上處於不利地位。

  (三)全面了解風險。在醫療美容前,消費者應當對所做項目的信息和內容充分掌握,與主診醫師充分溝通,知悉該項目的風險性與禁忌症。要始終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客觀、理性地做出選擇,不要因一味求美而忽視風險隱患,不要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和盲目的期待。

  (四)留存消費憑證。在操作結束後醫療美容相關後遺症以及副作用並非立刻顯現,留好相關診療記錄以及發票存根也是醫療美容消費者進行維權和自我保護的重要一環。消費者應事先保存好有關消費憑證,避免發生糾紛時,因保管不當,導致無法提供相關證據,不利於後期維權。

  (五)及時有效維權。消費者在醫美消費過程中,如果遇到權益受損問題,應該及時保存好相關證據,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申請醫療鑒定。爭議發生後及時與醫美經營者協商解決,如果協商不成,可以申請消費者協會或者其他專業調解組織調解,也可以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此外,還可以通過申請仲裁或到法院提起訴訟的方式,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編輯:邢斯馨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中消協提醒:理性看待醫美需求 審慎作出醫美決策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