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面丨楊寧:賣掉婚房籌集資金 苗寨姑娘帶領鄉親脫貧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 | 2022年10月23日 10:37:08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 | 2022年10月23日 10:37:08
原標題:
正在加載

楊寧,二十大代表,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安陲鄉江門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土生土長的苗寨人。2010年從廣西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畢業後,楊寧回到家鄉,帶領江門村鄉親們擺脫貧困。如今,他們奮戰在鄉村振興的新戰場上。

12個願望

10月16日至22日,黨的二十大在北京召開。7天的會程裏,廣西代表楊寧在她的工作日記本上寫下了12件回村要辦的事。

記者:要完成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楊寧:我們二期農産品加工廠,主要是做頭菜的深加工。廠房已經做好了,現在就差內部結構設計,我算了一下回程時間,我25日就應該可以回到融水,26日一早就進村。

記者:這也太急了,你回村之後,第二天早上起來就要開始工作了,一點都不給自己休息的時間,這些事情有這麼迫切嗎?

楊寧:對,特別迫切。我覺得這次來開會,就是信心滿滿、幹勁很足。就像我平時在村裏面加滿油的摩托車,開最大擋往前走。

三次失敗

江門村地處桂北曾經的連片特困地區,山多地少、交通不便,村莊長期陷入貧困之中,村裏的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楊寧的父母也不例外,楊寧和弟弟從小便跟著奶奶生活。

2010年7月,大學畢業的楊寧在收到南寧市一家農資公司錄用通知的同時,也了解到家鄉正在選聘大學生村官。當時,為了照顧生病的奶奶,她選擇了回家,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到任的第一天,村主任就分配給楊寧一個屯,在一次次入戶走訪調查過程中,親眼看見的貧困讓楊寧百感交集。

寧:當時我看到最多的,在鄉鎮街道有很多的留守兒童、很多的老人。有一天到米粉店去吃粉,一碗粉當時應該是4塊還是5塊錢,看到一個老奶奶,帶著一個孫子、一個孫女在吃粉。他們從自己口袋裏面同時拿了一個飯盒,打開飯盒就是白米飯,因為他們只有一碗粉的錢,就買了一碗粉,拿粉湯泡飯,三個人吃,當時那一刻是很觸動我的。

記者:你腦海當中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我是一個大學畢業生,二十多歲的小姑娘,我能為他們做點什麼呢?

楊寧:我上班第一天,我奶奶給我送了一雙解放鞋,我奶奶告訴我腳踏實地,我必須要事先表率,我一定要做起來,帶著鄉親們一起做,可能我的力量不是那麼大,但是我覺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那時,江門村村民的年均收入只有1000多元。怎麼能夠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呢?楊寧思考了很久,覺得應該找到一個適合村裏發展的産業。

安陲鄉有豐富的竹子資源,發展竹子初加工業有著獨特的優勢。楊寧考察市場後發現,經過初加工後的竹子賣給廣東、廣西北海等地的商戶,可以減少流通環節,從而提高村民賣竹子的收入。於是,她貸款了5萬元作為這個項目的啟動資金。

楊寧帶領幾個村民建起了竹子收購點。由於她的竹子收購價格高出市場價格,所以村民都願意將竹子賣給她。僅賣竹一項,種植戶一年就能收入1萬多元。然而,竹子的生長週期長,由於貨源不足,楊寧想靠竹子産業讓村民脫貧致富的想法最終宣告破産。

她決定從最熟悉的産業入手,苗家人喜歡吃辣,而且辣椒種植操作簡單,家家戶戶都需要,楊寧覺得這應該是個不錯的致富項目。

楊寧:我就開始風風火火地跟我一個在柳州打工的同學講,你看我們這個地荒了那麼多,如果我們兩個先種,我們把這個辣椒種好了,然後帶著村民,到時候更多村民就回村了,像你也可以回來了,我們做好了還可以做辣椒加工廠,當時跟她憧憬這個美好未來,她也有這個返鄉情結,她説好。

楊寧和同學兩個人一起投資、流轉了50多畝地,請了20多位村民試種高山辣椒。為了穩妥起見,她還跟柳州市一家農業公司簽了合約,由對方提供技術支持和市場銷路,她負責田間管理。

記者:小的時候你種過辣椒嗎?你種過地嗎?

楊寧:沒種過,我就小時候跟奶奶去菜園種點菜,都沒種過這個。那一年因為我做這事情,我爸爸就返鄉了,在田裏面幹農活可以幹到晚上出了星星,出了月亮,都還在那裏做,我爸爸就一直陪著我。

不曾料想那年雨水特別多,地裏的辣椒苗開始一片片長斑腐爛。楊寧請來的專家也束手無策,投資打了水漂,楊寧和同學每人都虧損了十多萬元,其中不少錢還是借來的外債。

者:可能這一次的失敗,不僅僅是營收上的虧損,其實是對你的信心一個很大打擊,包括村民們對你的信任,可能也面臨著一次非常大的危機。

楊寧:我的同學又回柳州打工去了,但是我就不服輸,我又發現我們大苗山有野生葛根,我説葛根都可以野生,那這個技術要求不高,要不我們就種一下葛根,我又跟另外一個同學説。那一年我們同學聚會,過年的時候,有同學就提出來了,你不要相信楊寧了,她帶著我們的老同學種辣椒種失敗了,你不要相信她,等一下她又帶你進另外一個窟窿。

同學最終還是選擇相信楊寧。他們兩人各貸款20萬,在交通便利的暖坪村流轉了100畝土地,帶領43戶農戶種植高山葛根。

楊寧:又風風火火地做了,但是我們忽略了一個點,就是我們大苗山溫差很大,我們種出來的葛根又細又長,所以産量上不來,每畝收入很低,有些鄉親們跟著我們做,後面葛根也是失敗了。

記者:就這麼一會兒已經三次失敗,每一次如果放到一般人身上都可能經受不了這個打擊,你這短短的三年已經經受三次了。

楊寧:我就想我一定要做成一件事,我覺得我還很年輕,我就想帶村民走出一條路子,我就是這麼想的。如果沒有人敢去嘗試,沒有人敢去碰得頭破血流,那麼這條路子就闖不出來。

一次轉機

此時,我國的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這給楊寧帶來了希望,她憑著一股不服輸的精神又開始了新的探索。

在一次下村入戶走訪時,她發現一位阿嫂家裏有一種紫色的糯米,詢問得知這是苗家人千百年傳承下來的一種叫紫黑香糯的獨特品種。她算了一筆賬,種紫黑香糯的收益是普通糯米的兩倍。

記者:你有這個點子的時候,你有沒有吸取之前三次失敗的教訓?

楊寧:我總結過,一個是技術一個是氣候。因為這個阿嫂她自己都能種得活,其他鄉鎮村民已經在做了,然後我覺得這個事可以做,種米技術這是我們千百年都種的,種米一定不會有錯。

楊寧計劃用苗族傳統的“稻+鴨+魚”共作模式種植紫黑香糯,不僅可以利用鴨糞做肥料,還能通過賣魚和鴨子再增加一份收入。然而她的話一齣口,就遭到了大家的拒絕。無奈之下,楊寧賣掉了父母給自己準備的婚房。拿著賣婚房籌集到的三十多萬元,楊寧挨屯召開動員會,發動村民種植紫黑香糯。

楊寧:我就是這麼跟他們説的,你們不用出一分錢,稻穀、鴨苗、魚苗,還有包括我們用的有機肥,我全部給你們,還有包括我們跟你們簽收購合同,保底價多少錢。開始開會的時候村民也不相信,但是這時候有一戶站起來了,他就説小楊我相信你,他説不像種辣椒、種葛根,反正種米,這個米在我們隔壁村都有種,而且有那麼好的條件,我覺得我要相信她。

最終,全村有60多戶貧困戶參與了種植紫黑香糯米項目。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秋天,香糯迎來了大豐收,每畝收入增加了兩倍。

楊寧:當時支持我的村民,那一年豐收的時候他走了,當時我在外地學習開會沒能趕回來。他的妻子是個聾啞人,我回村的時候他妻子就跟我比比畫畫,她的丈夫叫老福,她説老福説謝謝你。她指著遠處的幾塊田,她説我們這幾塊田得了大豐收。她告訴我,老福走了,家裏面稻米可以吃上三年。村民給我的感情來得最質樸,我能帶領村民走上一條更好的路子,我覺得我的人生太值得了。

農村大天地

看得見的收益,讓楊寧獲得了村民的信任。兩屆6年的大學生村官任期結束之後,她選擇繼續留在基層一線工作。2017年,江門村兩委換屆選舉,楊寧以90%以上的高票當選村委會主任。

肩上的擔子重了,責任也更重了,楊寧開始探索更優質的産業項目。江門村海拔較高,晝夜溫差大,種出的西瓜品質格外好,但當地村民一般都只是種來自己吃,多餘的才拿去賣,而且多是挑到集市上沿街叫賣。

聽説有一位阿嫂在為賣瓜犯愁,楊寧特地去她的瓜田拍了照片,加上文字發在自己的朋友圈,沒想到信息發出後沒多久,1800多斤西瓜就被訂購一空。

楊寧:我就給自己攤上事了,我也沒想那麼多,因為都是縣城還有柳州這些朋友要。我讓阿嫂連夜摘西瓜,第二天多少點要送到客戶的手上,第一筆單子我們要做成,我就打著高山泉水,是用泉水來灌溉,高山泉水西瓜,第二天我就用自己的小轎車給他們送瓜。

意想不到的是,“泉水”西瓜大受市場歡迎。楊寧&&“試水”,籌來資金種“泉水”西瓜,很快就盈利了。村民紛紛跟著種了起來,楊寧順勢組織村裏的留守婦女成立了苗阿嫂種養專業合作社。村民們負責種植,她負責銷售,但村民們向她提了一個特別的要求。

楊寧:你要給我們寫個保證書,拿白紙黑字你要寫保證書,如果賣不完我們就挑到你家裏去。

記者:這保證書你也寫,寫了嗎?

楊寧:對,我寫了。不就是寫個保證書,沒有什麼難的,如果賣不完我就幫他們銷就好了。

西瓜豐收的季節,很多柳州市的老客戶又向楊寧訂購西瓜,她開著車,一趟趟來往于江門村和柳州市。

楊寧:我去柳州只有我這個司機的位子上面是可以坐人的,副駕駛、後面後排、尾箱全都塞滿了瓜。

記者:很難想象村委會主任其實是一個快遞小姐姐。

楊寧:對,我又開始發動我這些同學、朋友幫幫我,用他們的私家車,分五六條路線給我送瓜。

很快,“泉水”西瓜成了苗寨的一個“當紅産業”,每畝地的收益從不足1000元提升到了近4000元。之後,楊寧又帶領江門村村民發展種植高山水果、蔬菜及生態水稻等特色産業,創建了“苗阿嫂”“苗阿公”等品牌。

為了更好地推銷大苗山的農産品,楊寧還動員6名大學生村官成立融水大學生村官創業聯盟,建立起“苗村倌”農産品電商服務中心,確保生態農業産品能遠銷外地。她還和苗阿嫂們在田間地頭直播賣貨。2020年,江門村95戶貧困戶、327名貧困人口全部成功脫貧,楊寧也被推選為村黨總支書記。

記者:村民的心裏面他們怎麼評價你?

楊寧:他們覺得沒有什麼事情可以難倒我,人家説是你成就了江門村,其實不是,是村子裏的村民、江門村成就了我,給了我那麼好的一個成長平臺,所以農村天地大有可為。

記者:你們的鄉村振興計劃有沒有一個藍圖?

楊寧:太有了,其中有一個。我們村在建一個産業園,佔地40畝,第一期投資是1500萬,整個産業園投資是6200萬,這就是咱們江門村的一個,我們用苗話説,叫“好雄頭”。

記者:什麼意思呢?

楊寧:好有面子,好有底氣,這就是我們的家底。産業園裏面就會有山泉水廠,這山泉水廠我有個想法,我來北京之前就已經想好了,這幾天在北京我更加清晰,就是這個山泉水廠就實實在在地辦成村企,就是村裏面的企業,人人有股份,年年有分紅。所以我一想到這,這就是幸福水,這就是我們大苗山鄉親們回甘的水、回甜的水。

製片人丨劉斌

記者丨王寧

策劃丨黃瑛

編導丨丁芳

責編丨王楓

編輯丨張宏飛

攝像丨王揚 王忠仁 戴炅杭 施明華

廣西廣播電視臺、柳州市廣播電視臺、融水苗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 協助拍攝

編輯:郭倩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面對面丨楊寧:賣掉婚房籌集資金 苗寨姑娘帶領鄉親脫貧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