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領航中國丨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家園——黨的十八大以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述評

新聞頻道 來源:新華網 2022年09月24日 09:5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 題: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家園——黨的十八大以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述評

  新華社記者高敬、黃垚

  “我們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産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全黨全國推動綠色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中華大地正展現出天藍地綠水清的亮麗新景象。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遠眺山巒疊翠,近看碧波盪漾……秋日的蒼山洱海,讓人流連忘返。洱海是雲南大理人的“母親湖”,也曾因長期污染導致湖水富營養化。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洱海邊,仔細察看生態保護濕地,聽取洱海保護情況介紹,強調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讓“蒼山不墨韆鞦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駐人間。

  經過系統治理,今年上半年,洱海水體透明度達到近10年最好水平。“當洱海在眼前一天天清澈起來,才理解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大理古生村村民何利成的客棧一度被關停進行整改提升,恢復營業後迎來八方遊客。

  這是雲南大理洱海及周邊村落景觀(2022年5月2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生態興則文明興。新的趕考之路上,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一道必答題。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美麗中國”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遠景目標。黨的十九大把“污染防治攻堅戰”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群山環抱、雲霧繚繞的福建武夷山國家公園腹地桐木村景觀(2021年5月1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各地各部門通過一系列切實舉措,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産業提升,全面整治散亂污企業及集群,加快淘汰落後産能;補上短板,城市污水管網建設快速推進,不斷提升污水處理能力;能源轉型,清潔取暖改造減少散煤污染,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

  曾被霧霾籠罩的天空逐漸被擦亮。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平均濃度從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到2021年的30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7.5%。

  水環境質量發生轉折性變化。2021年,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達到84.9%,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對山水林田湖進行統一保護、統一修復是十分必要的”。之後,總書記又將“草”和“沙”納入其中: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這是在河北白洋淀淀區拍攝的青頭潛鴨與白眼潛鴨混群(2022年7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如今,我國超過25%的國土面積劃為生態保護紅線,建立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設立了三江源等第一批5個國家公園,為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74%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提供有效保護。全國森林覆蓋率提升至24.02%,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積減少,綠意裝點著山川大地。

  瀾滄江流經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境內的昂賽大峽谷(2022年6月2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駱曉飛 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人與自然和諧之美生動展現。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竹海綿延,荷香清幽,處處皆景……這是遊客在浙江省安吉縣余村看到的風景。

  空中俯瞰浙江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2020年7月2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綠水青山,在我們這裡已經變成金山銀山,也變成我們實實在在的幸福。”農家樂春林山莊的主人潘春林説。

  要“錢袋子”還是要“綠葉子”,也曾是困擾余村人的難題。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來到余村考察,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大論斷。

  余村復綠整治礦山,治理污水垃圾,發展鄉村旅遊,發展白茶等特色農産品,實現了從“賣石頭”到“賣風景”的華麗轉身。

  2020年3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再訪余村。總書記強調:“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産力。”

  一個小山村如此,一個國家亦如此。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黨的十八大以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各地堅持綠色發展,探索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的路徑。

  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美麗的桂林山水是大自然賜予中華民族的一塊寶地。

  這是2021年4月25日拍攝的漓江廣西陽朔段(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2021年4月,漓江岸邊。正在廣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對當地負責同志説:“這次來,我最關注的就是你們甲天下的山水。什麼能比得上這裡的生態好?保護好桂林山水,是你們的首要責任。”

  桂林山水也曾面臨非法採石採砂等帶來的生態危機。近年來,桂林市大力治理漓江,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如何激發綠水青山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河南省就嘗到了保護綠水青山的“甜頭”——今年7月初,山東省財政廳宣佈向河南省支付1.26億元生態補償金。魯豫兩省去年建立省際橫向生態補償機制以來,黃河由豫入魯的水質始終保持在Ⅱ類以上。山東省作為受益方,向上遊的河南省兌現了這筆生態補償資金。

  近年來,安徽、浙江等18個省份探索開展了跨省流域上下游的橫向生態保護補償。人們認識到,好山水、好生態也是“有價之寶”。

  守住綠水青山,還要明確底線紅線。

  對一些嚴重損害生態環境的事件,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嚴肅查處,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徹底解決絕不松手。

  這是2021年8月11日拍攝的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的美景。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解決了一大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秦嶺北麓由“無序開發”到“有序退出”;祁連山由曾經的“千瘡百孔”變為滿山蒼綠;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從嚴重污染到再現“汾河晚渡”美景……

  陜西神木市大柳塔鎮煤海塞罕壩中心公園(2022年8月3日攝,無人機照片)。這裡曾屬煤礦採煤沉陷區,現以水保生態建設為主體,結合綠化美化,已初步形成集休閒、娛樂、科教為一體的採煤沉陷區治理典範,公園內植被茂盛、色彩斑斕、基礎設施功能齊全。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帶領億萬人民更加自覺地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堅持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綠色成為美麗中國更加堅實、更加厚重、更加亮麗的底色。

  “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

  今年4月21日,英國弗朗西斯·霍蘭德學校的小學生們收到一份珍貴禮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給他們的回信。

  習近平主席在信中説:“地球是個大家庭,人類是個共同體,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人類要合作應對。”

  共建地球家園,有主動作為的中國貢獻、中國擔當。

  “我們要深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2021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講話,引起了與會各方的廣泛共鳴。

  這10年,全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佔比也從68.5%下降到了56%。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新能源汽車産銷量都穩居世界第一。

  山東高青縣湖東村周邊建設的千余畝漁光互補養殖場(2022年5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我國是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是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執行情況好于全球平均水平,深入開展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環境治理水平……近年來,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2020年9月22日,中國向世界莊嚴宣告: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雙碳’目標,不是別人讓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必須要做。”

  中國承諾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遠遠短于發達國家所用時間,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我國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佈局,陸續發佈“雙碳”目標下的“1+N”政策,加快發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努力推動綠色低碳生産生活方式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追求。

  在新疆伊吾縣淖毛湖鎮拍攝的哈密5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發電站(2021年8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作為新疆第一座光熱發電站,哈密5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發電站不僅污染物零排放,還通過儲存熱能實現24小時持續發電。新華社記者 高晗 攝

  近年來,綠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以公交、地鐵為主的城市公共交通日出行量超過2億人次,297個地級以上城市實行垃圾分類,覆蓋1.5億戶居民。從“光盤行動”、節水節紙、節電節能,到環保裝修、拒絕過度包裝、告別一次性用品,“綠色低碳節儉風”吹進千家萬戶,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為社會新風尚。

  新發展階段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

  2022年1月17日,在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上,習近平主席用3個“全力以赴”,再次表明中國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決心和行動:

  “中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力以赴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力以赴加強污染防治,全力以赴改善人民生産生活環境。”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新征程上,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們攜手同心、不懈奮鬥,定能書寫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絢麗新篇章。

  海報設計:段媛媛


編輯:甄濤 責任編輯:劉亮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