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書畫家、中國國家畫院外聘研究員吳悅石接受採訪時談筆墨:
“筆墨呢,在民國之前沒有人議論筆墨,那個時候都有筆墨。在民國之後,由於我們這個西洋、東洋這些畫法涌入中國之後,大家都思變,西法充斥于畫壇,這個時候才提出了筆墨。也有人提出了‘筆墨等於零’,也有人説‘革毛筆之命’。這都是過去都有過,但是通過這個就可以看得出來為什麼我們堅持筆墨?筆墨是什麼?筆墨到底代表了什麼?筆墨其實就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在繪畫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標誌,就是講究筆墨。沒有了筆墨,這種傳統就不存在了。但是對於筆墨的認識,這個一貫以來是缺乏比較真摯和深刻的,我們為什麼強調對於筆墨修養這塊的重要性呢?這才能體現了我們對筆墨的敬畏,才懂得什麼是筆墨。筆墨就是要錘煉,錘煉表面上我們看大家都是在錘煉筆墨,實際上錘煉的是人。在人的修養過程中,筆墨逐漸地趨於成熟、趨於老道,筆墨當中的味道、筆質、筆興、筆趣通通通過你這支筆把你和盤托出,這就是我們筆墨的功用。當你讀懂了,你就能通過畫讀懂他的心,這就看懂了筆墨。對於中國畫來説,筆墨、格調,這都是缺一不可,而且兩個是密不可分的。格調,是一個人的眼界、一個人的胸襟、一個人的節操、一個人的氣質、一個人的品德。所以説,前人論畫,首重畫品,過去把這種格調和品格看的比命還重要。
在當下,我們中國畫目前的這種創作狀態下,如何使自己的修養提高,使自己的德和才要相配。所以我們經常講,德藝雙馨的這個藝術家有德其實才有格調,這個和個人的品德修養非常有關係。我們在過程中,大家都在強調如何養心,如何在養心的過程中自己的重品,然後在格調當中去掉那些庸俗的東西,提升一下那些高情商高格調,如何通過自己的畫筆來把它表達出來,這對每一個畫家都是一個重要的課題。要求每一個畫家都要在修養上真正的做到自己。我們説養心養志。這方面如果是有所得,畫上就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