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生活悄然接近,你準備好了嗎?

來源:《工人日報》 | 2022年08月11日 06:38:16
《工人日報》 | 2022年08月11日 06:38:16
原標題:“雙碳”目標下,食品、建築、交通等領域展開零碳新實踐
正在加載

閱讀提示

  零碳作為“雙碳”目標下的新理念和新實踐,正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飲食、居住、出行等領域的零碳實踐正在進行。專家表示,零碳應當作為一項長期目標,穩紮穩打,有序推進。

  一款牛奶在原料獲取以及生産、運輸、銷售和廢棄階段完成零碳排放;一棟建築通過綠色産能、高效節能等多技術疊加,達到零碳運行;一個高速服務區依託生態設計、循環利用、能源替代,實現零碳運營……

  零碳這一曾經陌生的詞彙,作為“雙碳”目標下的新理念和新實踐,正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零碳不是完全不排放二氧化碳,而是通過計算溫室氣體排放,設計方案抵減碳足跡、減少碳排放,直至達到碳的相對零排放。目前行業的零碳實踐進展如何?在實現零碳的過程中存在哪些難點?零碳又將對人們的生活産生怎樣的影響?對此,《工人日報》記者進行了探訪。

  食品企業紛紛發力

  記者近日在北京市西城區的一家華聯生活超市內,看到兩款牛奶正上架銷售,在商品外包裝上,除品牌標識和牛奶品類外,顯著位置還標明了“碳中和”字樣。

  2022年被稱為零碳食品元年,不少食品企業紛紛向零碳發力。“零碳食品是一個新概念。”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羅雲波介紹説,事實上,食品在養殖、加工、運輸、銷售到儲存等各個環節都可能産生碳排放。目前,企業主要採取節能減排和碳排放交易的方式實現碳中和,達到碳的相對零排放。

  據了解,零碳食品的生産企業通過盡可能少使用化肥農藥、利用清潔能源加工製造、提高包裝回收再利用等方式減少碳排放,通過種樹治沙、農業固碳等方式實現碳中和。而零碳食品的誕生需要經過碳盤查和碳中和認證。對於企業而言,減碳投入和認證開支,都是需要為零碳付出的成本。

  在技術挑戰和成本壓力下,企業追求零碳的動力來自何方?羅雲波表示,一方面,在“雙碳”目標下,節能減排是大勢所趨,率先實現零碳有利於在未來的競爭中經得起優勝劣汰的考驗;另一方面,零碳蘊含深刻的社會價值,對於企業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也大有助益;除此之外,消費者購買環保産品的意願不斷增強,企業可由此吸引更多消費者。

  不過,羅雲波也特別提醒道,關於零碳食品,目前尚無明確概念,以企業自身的宣傳性概念居多。

  零碳建築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

  一座面積為3467平方米的建築,能源自給率可達112%,通過可再生能源、綠色建材、通風采光等節能減排技術,實現零能耗和零排放……此前,中新天津生態城不動産登記中心獲評天津市首個零碳建築示範項目。據介紹,該建築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29噸,相當於種樹3000棵。

  中國建築節能協會發佈的《中國建築能耗與碳排放研究報告(2021)》顯示,我國建築全過程碳排放量約佔全國碳排放總量的50%。

  “零碳建築是指充分利用建築本體節能措施和可再生能源資源,使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年減碳量大於等於建築全年全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建築。”全國首個零碳建築團體標準《零碳建築認定和評價指南》指出,需通過對建築的控制指標評價和碳排放量核算,對零碳建築進行認定。

  記者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獲悉,多地持續探索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技術措施,發展零碳建築。比如,福建省大力推廣太陽能光伏光熱等可再生能源建築一體化應用,鼓勵智慧光伏與綠色建築融合發展。

  此外,契合低碳建造、循環經濟的裝配式建築近年來也備受推崇。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新開工裝配式建築面積達7.4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8%,佔新建建築面積的24.5%。

  能源轉型助推實現零碳交通

  日前,全國首個實現自我中和的“零碳服務區”在濟南東正式投入使用。來自山東高速集團的數據顯示,項目運行後年均碳減排約3400噸,已遠超建成前年均2300余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了零碳運營。

  交通運輸是碳排放的重要領域之一,佔我國碳排放總量的10%左右。交通系統低碳化是實現交通領域“雙碳”目標的關鍵抓手之一。

  “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和節能汽車、使用替代燃料汽車以減少碳排放是實現零碳交通的重要方式。”汽車行業分析師、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表示,零碳交通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和替代燃料汽車在交通領域的滲透率將快速增長。

  張翔認為,成本問題是目前推廣新能源汽車和燃料替代汽車的難點之一。“以氫燃料電池車為例,由清潔能源生産出的綠氫能真正實現環保,卻要面臨較高的製備成本。”張翔同時提及,雖然新能源汽車在駕駛時能實現零碳排放,但我國約70%的發電量為火力發電,發電過程中也會釋放碳。未來,要推動發電方式逐步向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轉型。

  除此之外,多地探索碳普惠應用場景,將步行、騎行、乘公交、坐地鐵等出行行為轉換為碳減排量,通過兌換優惠券等獎勵方式,鼓勵引導公眾低碳出行。而公交車“油換電”、能量回饋裝置將軌道交通能量“變廢為寶”都是正在進行的節能減排實踐。

編輯:陳詩文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零碳生活悄然接近,你準備好了嗎?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