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期間單方購房 産權歸誰所有

來源:法治日報 | 2022年08月07日 07:43:13
法治日報 | 2022年08月07日 07:43:13
原標題:同居期間單方購房 産權歸誰所有
正在加載

  □ 本報記者 黃輝

  □ 本報通訊員 陶然

  同居期間單方購買房産的産權應該如何認定?是屬於共同財産還是個人財産?近日,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同居關係析産糾紛案件,法院以同居關係不受法律保護,同居期間單方購買的財産、個人的房産增值部分不能視為共同財産為由,依法認定案涉三套房産屬於被告白某的個人財産,同時以原告黃某打理財産多年且從保護婦女角度出發,判令被告白某給付原告黃某補償款2萬元。

  法院查明,黃某(女)與白某(男)于2004年相識並同居生活至2020年1月。同居期間,雙方的工資卡各自保管使用。2006年4月,白某出售其一套自有房産並加價1.5萬餘元購置位於南昌市紅谷灘新區的房屋一套,連同白某此前名下的另一套房産一併交由黃某打理出租、維護。後白某于2020年又通過貸款方式購置房産一套用於自住,産權登記信息為白某單獨所有。現黃某以與白某同居15年已經形成夫妻關係為由,要求分割上述兩套出租房産和一套自住房産的增值部分共計138.25萬元。

  法院經審理認為,原被告雙方同居生活15年,但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未形成法律意義上的夫妻關係。雙方同居期間經濟各自獨立。由於同居關係不受法律保護,同居期間單方購買的財産、個人的房産增值部分不能視為夫妻共同財産。白某名下的兩套出租房産和一套自住房産,産權登記信息為被告白某單獨所有,且原告黃某無證據證明有出資情況,故黃某主張要求分割三套房産的增值部分或者按比例分割房産的訴請,不予支持。綜合考慮黃某在與白某同居期間,幫助白某打理房産多年獲取了收益,法院酌情由白某給付原告黃某補償款2萬元。

  據此,法院依法作出如上判決。

  同居期間添置財産不宜簡單認定為共有

  法官庭後表示,從現行法律、法規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來看,非婚同居關係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同居關係與婚姻關係存在諸多差異。除約定外,在婚姻持續期間,夫妻任何一方的收入均為夫妻共同財産,而同居期間雙方的財産相對獨立,不能夠直接推定為共同所有。同時,夫妻是第一序列的法定繼承人,可以相互繼承遺産,同居關係不受到法律的保護,且沒有權利要求相互繼承遺産。

  雖然同居關係不受法律保護,但為了保護在同居關係存續期間形成的財産關係,法律設置了同居關係的財産分割方式。《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規定,同居生活期間雙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産,按一般共有財産處理。同居生活前,一方自願贈送給對方的財物可比照贈與關係處理。民法典規定,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産,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

  因此,以夫妻名義同居期間添置的財産的所有權歸屬認定及分割問題,應充分考慮雙方的經濟關係、對共同生活的貢獻、在取得財産中的作用、同居的時間以及公序良俗等因素,而不能簡單地認定是共同共有、按份共有還是個人所有。具體而言,同居期間雙方財産分割基本原則有:

  第一,約定優先原則。法律首先尊重當事人自己的意思,按照意思自治原則優先處理,即雙方對同居期間財産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約定辦理。

  第二,無約定的,實行“誰購買歸誰所有”原則。同居期間的共同行為所得財産如共同經營收益、共同出資購置的財産、共同創造的智力成果,按一般共有財産處理。同居期間一方的工資獎金收入、繼承財産、生産經營收益、自有房産等個人所得屬於一方的個人財産,另一方無權要求分割。如果一方當事人主張是其個人財産的,應當負舉證責任。

  第三,贈與財産歸個人所有原則。即同居期間一方自願贈送給對方的財物,可比照贈與關係處理。

  第四,照顧婦女兒童利益原則。具體分割財産時,充分照顧婦女兒童的利益,考慮財産的實際情況和雙方的過錯程度,妥善分割。此外,由於同居的當事人之間不存在配偶人身關係,因此不存在因為同居關係而發生的人身性質的權利變化。也就是説,如果同居期間一方生活困難的,另一方無須負撫養義務;非法同居的雙方互不享有繼承權。

  本案中,案涉的三套房産均登記在白某名下,其中兩套係白某自有房産,一套係同居期間白某自行貸款按揭購買,雙方對上述房産未約定歸屬,且黃某無證據證明有出資情況,根據“誰購買歸誰所有”原則,黃某無權要求分割三套房産的增值部分或者按比例分割房産。同時,從照顧婦女兒童利益原則出發,且考慮黃某替白某打理房産多年並獲取了收益,法院酌情由白某給付黃某補償款2萬元。

編輯:林濤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同居期間單方購房 産權歸誰所有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