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夠科普】速覽戶外防毒蟲攻略 了解它們可怕之處
夠科普 央視網 發佈時間:2022年06月29日 09:24

夏日炎炎,又到了毒蟲出沒的“旺季”。蚊子、蜱蟲、隱翅蟲、蛇、蜈蚣,你最害怕誰?它們又會給大家帶來哪些傷害?與它們相遇時,你又應該怎麼做?

如遇毒蟲叮咬切莫驚慌!看完這篇文章,其實毒蟲也沒那麼可怕,掌握應對技巧,提高生存本領。

蚊子:“微型殺手”,除了讓人被叮咬後又癢又痛之外,它還會對人體健康甚至生命造成威脅。蚊子咬人後會傳播疾病,比如登革熱、瘧疾、乙型腦炎等。到戶外活動儘量穿長袖衫和長褲。蚊子喜歡穿深色衣物的人,還有一部分人,比如代謝快、體溫高、經常運動出汗不洗澡、酒後的人都更容易招蚊子。被蚊子叮咬後,如果出現皮炎、過敏等情況,建議去醫院找專業的醫務人員處理。

蜱蟲:雖然個頭小,卻是很多人獸共患病的傳播媒介以及儲存宿主,它身上可攜帶多種病原體。被蜱蟲咬傷後,年老體弱或有基礎病的人發生感染可能病情較重,甚至危及生命。夏天去樹林、草叢,儘量穿長袖衫和長褲,而且不要久坐在一個地方,離開時全身上下抖一抖,防止攜帶蜱蟲。如果被蜱蟲咬了,不要直接拍死它,也不能生拉硬拽。用手拍死或者用力拖拽,不僅會導致蟲體破裂刺激蜱蟲分泌更多的毒液,還容易將蜱蟲頭部殘留在人體中,增加感染的風險。可先用酒精麻痹蜱蟲,然後用鑷子夾住其頭部將其取出,取出後要對傷口進行消毒處理,必要時應及時就醫。

隱翅蟲:身體能分泌pH值1~2的毒液,腐蝕性很強,被稱為“飛行的硫酸”。如果它落在身上,正確的做法是輕輕吹走,或者用其他物品驅趕,而不要拍打。隱翅蟲體態細長,外形像大螞蟻,體長從3毫米到3厘米不等。它全身橘黃色與黑色相間,尾部常不停地扭來扭去。隱翅蟲分佈範圍較廣,有趨光性,樹林、草地、農田等都可能是它的棲息地。如果被隱翅蟲毒液灼傷應儘快沖洗傷處,沖掉毒液,從而減輕灼傷。情形嚴重者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進行抗感染或抗過敏治療。

蛇:“海陸空”動物,樹上、草地、水裏,甚至屋檐底下都可能是它的活動場所。如果被蛇咬傷不要用嘴吸吮傷處,被蛇咬了應該:第一時間脫離當下環境;記住蛇的模樣;摘下手鐲、戒指等裝飾物;沖洗傷口;壓住傷口;切忌驚慌失措;就近找能夠救治蛇咬傷的醫療機構。

蜈蚣:會噴出毒液,若被濺到皮膚會紅腫疼痛,所以不要用手去碰蜈蚣,要借助物件趕走,或者用水把它沖掉。被蜈蚣咬傷後,傷口可能會滲血,出現紅腫熱痛,如果中毒,組織壞死會更明顯。有的人會過敏,局部瘙癢,極個別人會發生過敏性休克,需要緊急搶救。被蜈蚣咬傷後,如有不適或症狀明顯,建議及時就近就醫。(校對 梁雅琴  製作實習生 閆浩帆)

編輯:趙延靈責任編輯:張恪忞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