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穩定下降 端午安康詩境可期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關注·端午節 | 2022年06月04日 06:03:04
新華每日電訊 關注·端午節 | 2022年06月04日 06:03:04
原標題:疫情穩定下降 端午安康詩境可期
正在加載

  新華社天津6月3日電(記者李鯤)在“艾葉黃酒可驅邪”“騎父稚子香囊佩”等詩句流傳千年的中國,端午節這天,上海浦東新區居民李曉妙,在門把手挂上了網購的“艾葉菖蒲套裝”,又把母親從老家寄來的香囊佩戴在兩個孩子身上。
  作為上海一所高校的輔導員,李曉妙在學校住了兩個多月沒有回家,經常化身“大白”組織同學核酸檢測。6月1日起,上海全面恢復正常生産生活秩序,又適逢端午小長假來臨,她準備帶孩子們去戶外走走。
  “挂艾葉祈福安康是千百年來中國人的美好願望。端午節來臨,我就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李曉妙説。
  今年端午節來臨之際,上海全面恢復正常生産生活秩序、北京疫情防控形勢繼續保持穩中向好、天津本土疫情再度實現社會面清零……中國堅持動態清零取得的抗疫成果,古詩中“端午安康”詩境更加可期。
  在中國,端午是與春節、清明、中秋並列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歷代詩人創作的重要節點。
  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挂香袋、懸艾草、插菖蒲……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端午詩詞》一書寫道,“如果我們用現代的觀念去審讀那些古老的風俗,便會清楚地發現其中蘊含著關注生命的突出的人文精神”。
  1200多年前,一首題為《端午》的詩中有一句寄託了作者的美好願望:“億兆同歸壽”。1200多年後,“億兆同歸壽”在當代中國已成現實。
  2020年進行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64億。前不久公佈的《“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顯示,中國人均預期壽命2020年已提高到77.93歲,到2025年還將繼續提高1歲左右。
  在天津市和平區,89歲的退役軍人杜志榮身板硬朗、聲音洪亮,2021年圍繞建黨100週年就宣講了100多場。今年年初奧密克戎襲擊天津,他還穿上紅馬甲成為志願者,幫助居民核酸檢測。
  “中國堅持動態清零,堅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身體安康越來越有保障,我要爭取活過100歲!”杜志榮説。
  老當益壯,為的是給年輕人做榜樣,而社會不斷進步正是得益於一輩輩“青出於藍”。
  800多年前,南宋詞人劉克莊在《賀新郎·端午》中描繪了當時觀看“龍舟競渡”的人群:“老大逢場慵作戲,任陌頭、年少爭旗鼓”。
  而從今年4月底發佈的《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可以看出,中國青年“年少爭旗鼓”的勇猛態勢在當代依然旺盛。白皮書顯示,新時代中國青年勇挑重擔、堪當大任,援鄂醫療隊2.86萬名護士中,“80後”“90後”佔90%,北斗衛星團隊核心人員平均年齡36歲,量子科學團隊平均年齡35歲,中國天眼FAST研發團隊平均年齡僅30歲。
  來自黑龍江、畢業于天津大學的“80後”小夥劉帥男放棄了研究機構的穩定工作,一頭扎進農村“垃圾堆”搞創業。現在,其研發的“生活垃圾閃蒸礦化處理器”已擁有38項知識産權,成功解決了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許多難題,目前在國內多個省份的農村得以應用。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希望把自己的專業知識用在環境保護上。”劉帥男説,疫情期間,他的公司通過天津市慈善協會等平臺第一時間捐資。
  隨著抗疫形勢好轉,吉林、廣西、浙江、福建、湖南等一些省份近日陸續宣佈恢復跨省遊,“臺榭空蒙煙柳暗,白鳥銜魚欲舞”“臥聽江頭,畫船喧疊鼓”“是時方盛夏,風物自瀟灑”等古詩詞中描繪的端午美景將回歸人們的眼簾。

編輯:陳詩文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疫情穩定下降 端午安康詩境可期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