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打造市場主體成長“沃土”

來源:光明網 | 2022年06月01日 15:14:53
光明網 | 2022年06月01日 15:14:53
原標題: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打造市場主體成長“沃土”
正在加載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

  光明日報記者 魯元珍

  截至今年4月底,我國市場主體總量從2012年的5500萬戶增長到1.58億戶,增長了近1.9倍。

  2013年,自貿試驗區第一張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限制措施為190項,如今已經減少到27項。

  近五年來,企業平均開辦時間由22.9天壓縮至4個工作日以內。

  優質的營商環境是企業生長的“沃土”。黨的十八大以來,一項項改革舉措不斷推出,向著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目標大步邁進。十年來,我國“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簡政放權不斷推進,市場準入大幅放寬,監管機制加快健全,切實為廣大市場主體鬆綁減負,提供了寬鬆便捷、公平有序的發展環境。

  營商環境的優化讓無數市場主體茁壯生長、活力迸發,成為促發展、穩就業、保民生的重要經濟基礎。截至今年4月底,我國市場主體總量從2012年的5500萬戶增長到1.58億戶,增長了近1.9倍;其中企業從1300多萬戶增長到近5000萬戶,個體工商戶從4000萬戶增長到超1億戶。

河北省邢臺市襄都區行政審批局開展“政策找人、服務上門”活動。新華社發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各個建設工地一派繁忙景象,各項建設施工平穩有序進行。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1、推進簡政放權釋放市場主體發展活力

  從簡政放權入手,深化“放管服”改革,壓縮各類行政審批事項,放寬市場準入,是釋放市場主體活力的關鍵所在。

  2013年,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提出改革工商登記制度,開啟了商事制度改革的序幕。此後“三證合一”“五證合一”“多證合一”逐步在全國推開。從註冊資本實繳制到認繳登記制,從改革市場主體登記管理到精簡優化涉企經營許可,商事制度改革成為我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先手棋”和突破口。近五年來,企業平均開辦時間由22.9天壓縮至4個工作日以內。

  “即時辦結,當場領取營業執照,真的太方便了。以前,和我們類似的企業最少需要十幾個工作日才能辦完。”樂活家(山東)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員工王偉説道。自2021年起,按照規定,僅銷售預包裝食品的企業取消食品經營許可證,改為備案管理,只需在營業執照上備註經營範圍即可。“這讓我們享受到了‘證照分離’改革帶來的實惠,節約了時間成本,就能快速落地開展經營活動。”

  2015年12月,上海浦東新區率先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此後,“證照分離”改革在全國全面推開,大幅減少行政審批,過去“辦照易辦證難”“準入不準營”等問題得以破解。

  釋放市場主體活力,市場準入是首要環節。近年來,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不斷縮減,重點領域準入門檻放寬。多項改革舉措的落地,讓市場準入、準營和退出機制更加通暢高效。今年3月,《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正式實施,第一次全面統一各類市場主體登記制度,為市場主體平等準入、自由遷移和便捷退出提供了制度保障。該條例實施首月,全國新設市場主體同比增長19.3%。

  與此同時,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也持續縮減,外資投資更加便利。2013年,中國推出的自貿試驗區第一張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限制措施為190項,如今已經減少到27項。“在中國這麼多年,我們見證了中國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我們自身也大受裨益。”諾華集團(中國)總裁貝德年感慨道,“現在,藥品審批流程更簡化,知識産權保護取得巨大進步,中國的營商環境比以往更加開放、透明和可預測。”

  隨著改革不斷深入,市場主體數量迅速增長,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辦涉稅市場主體累計超9000萬戶。從2012年到2021年,外商投資企業數量從44.1萬戶增長到66.4萬戶,增幅超過50%。

  2、完善監管體制 打造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

  加強市場監管,保護好市場公平競爭機制,將為企業提供更加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推進,監管重點從“事前審批”轉向“事中事後監管”,這體現了政府職能的轉變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隨著“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在全國範圍推開,不僅減少了對企業正常生産經營活動的過多干預,也讓市場監管更加規範、公正和高效。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快速發展,讓“互聯網+”監管執法成為重要監管手段,監管執法的精準性和智慧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健全遏制亂收費亂罰款長效機制,加強反壟斷,加大知識産權保護力度,嚴厲懲處違法違規行為……今年3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集中曝光一批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典型案例;4月,部署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專項執法行動。“鐵腕”監管執法,保障了市場規範有序發展。截至目前,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已將700多個市場主體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産權保護政策和制度體系不斷健全,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初步建立,電子商務法、疫苗管理法等一批法律從無到有,填補了重要領域制度空白。“公開、公平、公正是市場活動的生命線和活力源。堅持依法行政、公正監管,加快推動市場監管領域法律法規制度完善和統一,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制度環境,是激發市場活力和維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基礎。”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章政説。

  2020年1月,《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施行,標誌著優化營商環境制度建設進入新階段,各地方各部門將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全面納入法治化軌道。

  全面建成國家企業信用公示系統,建立完善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制度……近年來,信用監管在創新監管機制、提高監管效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21年9月,《市場監督管理信用修復管理辦法》印發,為符合條件的失信企業消除不良影響,體現了放管結合、寬嚴相濟的信用監管原則。今年2月,《關於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 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的意見》印發,根據信用風險狀況對企業實施分類,進一步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監管領域的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不斷落地,成為打造公開透明、公平高效的市場營商環境的重要保障。

  3、強化惠企舉措 切實增強市場主體獲得感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始終在路上。解決好企業急難愁盼問題,是提振市場信心的關鍵。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以及內外部多重壓力,各部門採取一系列助企惠企舉措,優化相關服務,切實增強市場主體的獲得感。

  “公司多年經營傾注了很多心血,積累了很多業務資源,登出意味著一切清零,而歇業制度的出臺讓我們有了新的選擇。”襄陽鑫奇成商貿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李廣田説。李廣田的公司由於經營遇到困難,近日,他辦理了企業“歇業備案”登記,準備暫時休整。

  《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首設的歇業制度,為短期出現經營問題的企業設置了“緩衝區”,降低企業維持成本,讓有經營意願的市場主體“停機保號”,以便為以後的發展積蓄力量。這一政策的出臺給不少遇到困難的市場主體及時注入了一劑“穩心針”。

  放水養魚,水深則魚悅。近年來,減稅降費規模不斷擴大。2016年至2020年,我國新增減稅降費累計達7.6萬億元;2021年,新增減稅降費超1萬億元。今年出臺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其中,增值稅留抵退稅約1.5萬億元。這些“真金白銀”的紅利將助力企業減負前行。

  “以前開設公司或事項變更,要提交驗資報告、租賃合同、房産證明等十來份材料,跑來跑去、改來改去,十天半月也辦不下來。現在,在網上一表填報,一份紙質材料都不用提交,申請材料也大幅減少。” 山推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和規劃部部長劉俊峰説。

  隨著各地加快電子政務建設,不少相關服務通過“一窗通”“一網通”,實現全程網辦,政務服務質量和便利化水平的提升讓企業辦事更加便捷。不少地方已實現了辦事只進一扇門、只到一個窗、只填一張表、最多跑一次,審批“不見面”、辦事“不打烊”。同時,隨著政務信息系統的整合完善,一次身份驗證和信息採集,公安、稅務、社保、銀行等多個部門即可共享信息,無須重復提交材料。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多項政策舉措的出臺,讓幫扶更有力度,服務更有溫度,精心的呵護讓市場主體“青山常在”。今年3月,《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印發,將“加快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作為主要目標之一,強調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力行簡政之道,公平公正監管,持續優化服務,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這為我國未來營商環境的建設明確了方向。

編輯:甄濤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打造市場主體成長“沃土”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