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河南省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前瞻30年的眼光想問題、作決策、抓發展,錨定“確保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河南、確保高水平實現現代化河南”兩個奮鬥目標,部署“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優勢再造”等十大戰略。如何帶動全省幹部群眾凝心聚力、苦幹實幹,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奮勇爭先、更加出彩?近日,總臺記者對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進行了專訪。
目前正值冬季農田水利建設的有利時機,黃河兩岸的河南滑縣、民權等地正在加緊施工,強力推進災後重建和高標準農田建設。2021年河南遭遇了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澇災害,全省上下拼盡全力補種、搶收秋作物,全年糧食産量仍然達到了1308億斤,連續5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同時克服土壤偏濕、機械作業難等不利因素,冬小麥的播種面積仍然超過8500萬畝,與正常年份的麥播面積持平,目前苗情長勢良好,為今年的夏糧豐收打下堅實基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樓陽生表示,河南是我國糧産大省,多年來用全國1/16的耕地,生産了全國1/10的糧食、1/4多的小麥,每年調出原糧及製成品600億斤以上。堅決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是河南重要的政治責任。
樓陽生説:“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堅持糧食生産這個優勢這張王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樓陽生表示,河南在抓好農業生産、保障農産品供給安全基礎上,加快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建設,推動農機裝備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升級,提升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樓陽生説:“我們還將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在種業振興上展現河南新擔當、新作為,加快農業産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的‘三鏈同構’,著力打造口糧生産、糧食儲運、食品加工、農業裝備、農業科技、農産品期貨‘六大中心’,確保糧食增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科技政策要紮實落地”。河南牢牢把握科技創新對“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戰略支撐作用,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打造一流創新平臺、創新團隊、創新制度、創新高地,重建重振正式掛牌河南省科學院,計劃新建10家産業研究院,積極爭取國家大科學裝置在河南佈局,大力實施創新型企業樹標引領行動,突破關鍵技術的“卡脖子”問題。
樓陽生認為,創新是變量,不進則退、慢進亦退,不創新必退,要通過創新培育河南經濟的核心競爭力,使最大的變量成為最大的增量,以科技創新的動能引領産業發展。
樓陽生説:“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寄予河南的‘奮勇爭先、更加出彩’的殷殷囑託,我們以前瞻30年的眼光想問題、作決策、抓發展,以重塑重構實驗室體系,重建重振省科學院為牽引,以推動規上企業研發全覆蓋。”樓陽生指出,河南去年有嵩山實驗室、神農種業實驗室、黃河實驗室,還有10家省産業研究院、8家省中試基地掛牌運營,今年將再佈局一批省實驗室和10家左右産業研究院、中試基地還有大科學裝置。樓陽生表示,河南將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支持龍頭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逐步造就獨角獸企業、領軍企業、頭部企業的頂天立地。樓陽生説:“河南將優化調整高校佈局,優化調整學院設置,優化調整專業設置為依託,培育一流的創新主體,奮力建設國家創新高地,努力在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成為關鍵環和中高端。”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改革開放政策要激活發展動力,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制度型開放,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樓陽生認為,在互聯網時代,開放沒有邊緣、只有節點,內陸省份可以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現代綜合交通體系,通過制度創新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以“環境好”體現“制度優”、以“硬措施”托底“軟實力”。2022年,河南將加快國際航線航班全球布點,高水平建設中歐班列(鄭州)集結中心,發展壯大週口港、淮濱港,提升通江達海能力,分類培育全國領軍型、特色標桿型、新興成長型物流企業,形成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多作貢獻。
樓陽生説:“習近平總書記勉勵我們要朝著‘買全球賣全球’的目標邁進。我們將以空中絲綢之路建設為引領,推動空中、陸上、網上、海上‘四條絲綢之路’融合併進,大力實施樞紐能級鞏固提升行動、物流提質發展行動、樞紐偏好型産業集群培育行動,做大做強航空經濟、臨港經濟、口岸經濟,推動交通區位優勢向樞紐優勢轉變,以深化制度型優勢為重點,抓住RCEP生效實施的這個重大機遇,高水平建設自貿區2.0版,更好地融入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在新時代中部地區崛起中,奮勇爭先更加出彩。”
(總臺記者 毛才桃 黃劍 趙坤現 謝岩鵬 * 網絡統籌 王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