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中國新征程 文明新華章

來源:新華網 | 2022年01月02日 17:19:34
新華網 | 2022年01月02日 17:19:34
原標題:特稿:中國新征程 文明新華章
正在加載

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互聯網,發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賀詞。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新華社北京1月2日電 題:中國新征程 文明新華章

  新華社記者王進業 李志暉 桂濤 周文其

  新年的中國,一切如常,卻又萬象更新。

  北京。大學生志願者韓子懿正繪製一幅“鳥巢”數字畫。北京冬奧會將在此開幕,千年古都成為人類首個“雙奧之城”。

  上海。中共一大紀念館講解員張欣怡正講述“開天闢地的大事變”。世界最大執政黨將迎來二十大,館方預計屆時訪客量將創新高。

  廣西。欽州港商檢員陳榮鎮正檢查一批東南亞“零關稅”水果,它們將進入中國千家萬戶。世界最大自貿區已于1日正式啟航。

  偉大變革投射在一個個普通人身上。

  2021,歷史交匯,載入史冊。這年7月1日,中共慶祝百年華誕。“兩個確立”寫入中共歷史決議,這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

  2022,榮光繼續,映照未來。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世界在重校航向,變局中已開新局。14億中國人團結一致邁向人類歷史“新坐標”。

  “我們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正昂首闊步行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習近平主席在2022年新年賀詞中説,“讓我們一起向未來!”

  海報:劉愷

  歷史關口的偉大復興

  2021年,中國夢圓全面小康。中共領導人民經過百年奮鬥,以歷史性跨越震撼世界。

  中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2022年,距離強國目標實現不到28年——這個跨度相當於從中共成立到建立新中國。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新的一年,這些場景將是百年前積貧積弱的東方古國無法想象的:

  進入自己空間站的中國航天員將在太空迎接農曆虎年。

  中國將全面進入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英國《自然》雜誌説,中國空間站竣工將樹立一大里程碑。地球上,中國人也可以在“元宇宙”中遨遊太空。

2021年11月19日,在北京故宮午門拍攝的中國空間站過境照片(軌跡為多張照片堆棧)。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近代曾遭侵略浩劫的北京將以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冬奧會凝聚和鼓舞世界。

  19歲的谷愛淩將代表中國參加冬奧會。這個出生在美國的滑雪世界冠軍已加入中國籍。

  中美混血的谷愛淩希望用自己的經歷吸引更多年輕人——尤其是女孩子——參加滑雪運動。冬奧會將帶動中國“三億人上冰雪”。

  “東方之珠”香港迎來回歸祖國25週年。新一屆特區立法會議員上任。香港國安法實施,新選制落地,“一國兩制”實踐進入行穩致遠新境界。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世界已有兩年,中國保持全球疫情防控優勢地位。多家機構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速將超5%,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今日之中國,已不僅僅是佔世界經濟總量18%的超大經濟體。這個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國家,擁有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2021年10月21日,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開幕。圖為展出的月壤樣品。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中國已錨定一系列強國目標: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科技強國、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網絡強國、體育強國、交通強國……

  迎接孟晚舟“回家”現場一片“中國紅”;“國潮”成為消費新時尚;受傷的“衛國戍邊英雄團長”傷癒歸隊舉國關注;中國人敢於在規則、人權、民主等問題上與強權交鋒,維護人間正道……

  對祖國繁榮富強的自豪和“平視世界”的自信已成為中國人的普遍心態。

  但自信自強並不意味著閉塞與唯我獨尊。

  有70多年曆史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專門開設了“哈利·波特工作室”。今年,他們將引進更多不同版本的系列周邊圖書,服務越來越多的中國“哈迷”。

  去年末,愛爾蘭樂隊西城男孩線上演唱中文歌曲《平凡之路》,播放量迅速破億。“80後”歌迷李藝傑説,全世界聽到中文歌,這是我們與全球歌迷共享的音樂記憶。

  歷史潮流不可逆轉。中國已從屈辱劫難走向偉大復興,給世界帶來和平、穩定和機遇,也收穫越來越多的“洋粉絲”。

  英國商人斯蒂芬·佩裏家族見證中國崛起並搭乘“發展快車”;意大利籍教師樂小悅翻譯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行?》熱銷海外,她希望成為“新馬可·波羅”;國際知名投資人吉姆·羅傑斯讓女兒學中文,並視之為21世紀“最好的投資”……

  一種文明新形態的“壯麗日出”

  復興從未如此之近。中國找到一條人類從未走過的現代化道路。

  西藏林芝。海拔3000多米的網紅打卡地魯朗國際旅遊小鎮,吸引著久居城市的上班族。那裏有高山牧場、森林雪山、藍天白雲和各色藏式民宿。暖陽下,遊客在咖啡屋裏輕鬆交談,經幡迎風飄揚。未來,已開工建設的川藏鐵路將在附近通過。那時,火車將跨越“世界屋脊”,曾經與世隔絕的高原小鎮將加速奔向現代化。

這是川藏公路旁的魯朗國際旅遊小鎮風光(2021年4月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現代化”誕生於西方,但中國卻賦予它新內涵,要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指引下,走出粗放、低效、生態受損的增長區間,並避免資本主義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弊端。

  高質量發展是必由之路。

  東北工業重鎮瀋陽。沈鼓集團迎來70歲生日。這家國有企業生産有“工業心臟”之稱的壓縮機。自主創新使其在國際上佔有重要一席。

  沈鼓集團董事長戴繼雙説,為衝破國際技術壟斷圍堵,沈鼓的研發投入始終佔集團收入6%以上。今年,集團將在提效降耗、能量回收、碳利用等領域繼續闖關。

  從西氣東輸到石油化工,沈鼓的壓縮機已佔國內市場份額80%,並獲得可觀的國際訂單。這是中國全球産業鏈地位不斷攀升的縮影。

  一些機構預測,去年中國經濟總量超110萬億元。如何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是一道世界難題。中國志在破解。

  從浙江官方“共同富裕示範區”文件中,可以預期這樣的未來:

  到2025年,在這個沿海省份,一個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將從2020年的5.2萬元增長到7.5萬元。他(她)的就業享有更好的保障;只需15分鐘,就能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預期壽命將超過80歲;包括他(她)在內的數千萬浙江人,城鄉居民收入倍差將縮小到1.9以內……

近年來,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因地制宜地走出了一條城鄉深度融合推動共同富裕的實踐路子。圖為2021年7月12日,空中俯瞰嘉善縣姚莊鎮橫港村(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這樣的生活遠遠不是終點。根據中國領導人擘畫的藍圖,到2035年中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並將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世界最大規模的人口集體邁向現代化,這意味著人類發展史上將出現一系列激動人心的場景。有預測認為,2030年中國自動駕駛新車滲透率將超20%;更多國土將成為國家公園,那裏的人們將吃上“生態飯”;全民閱讀、全民健身蔚然成風……

  中國式現代化帶來無限的想象空間。

  貴州。這裡曾是中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如今積極擁抱“大數據”——新一輪技術革命的關鍵領域。高質量發展喚醒了當地“沉睡的資源”——冬暖夏涼的氣候讓數據中心運行節電10%至30%;清潔的空氣有效提升服務器壽命和穩定性;地質結構穩定,多山洞的喀斯特地貌,是理想的數據災備中心……蘋果、微軟等企業都已入駐。

  更多原本在世界上名不見經傳的中國小城迎來發展機遇。它們甚至進入國際投資人的視野。新年,美國企業家雷小山打算在三、四、五線城市擴大投資,“那裏有更多的可能性”。

  中國的“全面現代化”不讓一個人、一個民族掉隊。

  劍橋大學教授、《現代世界的誕生》一書作者艾倫·麥克法蘭認為,世界上第一個現代化國家英國的社會文明建立在個人主義基礎上,但中國自古以來就立足於集體文明。

  麥克法蘭稱之為“中國特色的現代性”。

  復興的底氣來自人民

  2021年,美國時事評論員艾納·唐恩再次探訪中國。他記憶裏塵土飛揚的工業園和破舊房屋不見了,人們不再憂心半空的醬醋瓶,而是更關心環境、教育,期盼過上更好的生活。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歸根到底是為了人民幸福。

  “特別是要悟透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要求中共幹部。

  房地産稅改革試點落實“房住不炒”,“三孩政策”應對人口老齡化,糧食安全讓中國人端牢飯碗,“雙碳”路線圖勾勒更美綠水青山,“雙減”政策有力打擊教培亂象,電信網絡詐騙、“飯圈”亂象、陰陽合同等得以整治……

  社會主義國家如何對待資本?中共提出“防止資本野蠻生長”,為資本設置“紅綠燈”,既嚴防資本大鱷恣意妄為,又善用資本促進發展——一切以人民為標尺。

  中國復興,任務之繁重、艱巨,世所罕見、史所罕見。

  2022,挑戰與機遇並存:

  ——個別西方國家對外轉嫁矛盾,地緣風險加劇,貿易霸淩、技術圍堵“花樣百齣”……

  ——世界經濟總體保持復蘇態勢,數字經濟加速發展,氣變合作方興未艾……

  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

這是2021年6月10日拍攝的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是實施“西電東送”的國家重大工程,是當今世界在建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水電工程(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在抗疫人民戰爭中,中國民眾一呼百應,眾志成城,築起防疫的堅強屏障;10億中國網民創造著前所未有的數字機遇;超1.5億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帶來世界最大規模的就業;大學生人數世界第一,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雙循環”加速,超大規模市場不懼科技戰、貿易戰……

  河南蘭考。縣委書記李明俊的一項重要任務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群眾不返貧。

  他幾乎每天早上都要去村裏轉一轉,跟鄉親們嘮嘮嗑。從種子性價比,到鄉村規劃,他都要一一協調解決——鄉村振興需要紮實努力。

  早在半個世紀前,時任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帶領群眾與風沙、鹽鹼和水患艱苦鬥爭,以求戰勝看似宿命般的貧困。焦裕祿為此付出了生命。

  黨員、幹部與人民群眾同甘苦,共命運,為美好生活接續奮鬥,這是中國復興史詩的“政治密碼”。

2021年6月3日,黨員在全新開館的上海中共一大紀念館裏重溫入黨誓詞。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今年下半年,中共二十大將舉行。9500多萬中共黨員將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把握歷史主動,在“新趕考”路上向人民交出滿意答卷。

  中共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這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願。

  上下同欲者勝。在人民至上的中國,領袖與人民親切互動、心心相印,外界對此頗為感嘆。

  “大國之大,也有大國之重。千頭萬緒的事,説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習近平在2022年新年賀詞中説,“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去年,習近平的考察足跡遍佈大江南北。從春意正濃的八桂大地,到“綠色明珠”塞罕壩林場,從碧波盪漾的青海湖,到蘆花搖曳的黃河入海口,他進村莊、入企業、察生態、問民生。有時,習近平會臨時下車,查看莊稼長勢,同正在勞作的老鄉聊天。每到群眾家中,常會問一問,還有什麼困難。他把父老鄉親的話“都記在心裏”。

  習近平考察福建,群眾熱情歡迎這位曾在此工作了17年半的領導人:“常回家看看”。習近平考察清華大學,操場上、道路旁站滿師生,大家齊聲高喊“總書記好”“學長好”,高呼“祖國萬歲”。在河北承德,習近平同依依不捨的群眾深情道別,14億多中國人擰成一股繩,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鍥而不捨走下去,“我們就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位外國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留言:看到這種情景,“才理解中國為何能快速邁向世界舞台中應有的位置”。

  命運與共的人類家園

  委內瑞拉,地球另一邊。61歲清潔工莫斯科拉的新年願望是:全家身體健康。她從未想過自己的生活會與中國如此密切相關。幾個月前,這個糖尿病患者和同事一起接種了中國疫苗,“大家都覺得更安全了”。

  委內瑞拉的新冠疫苗絕大多數來自中國。當地經濟社會活動已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迄今,中國已向世界提供20億劑新冠疫苗,成為對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

2021年12月24日,中國政府提供的第二批新冠疫苗運抵尼加拉瓜,助力當地開展疫苗接種計劃。圖為當日在尼加拉瓜馬那瓜國際機場,工作人員轉運由中國國藥集團生産的新冠疫苗。新華社記者 辛悅衛 攝

  “我們必須戰勝疫情,贏得這場事關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鬥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鼓舞世界。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前進方向的鮮明旗幟。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會長鄭必堅説,這是這個十年“全球大勢的一項最新最重大發展”。

  他認為,未來30年或將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世界範圍逐步實現的關鍵階段”。各國關係將逐步轉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軌道,“這才是人心所向”。

  半個世紀前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新中國,如今已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也在積極維護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旨在推動互聯互通的“一帶一路”倡議迎來第9年。中老國際班列穿越茂密雨林,開通不到一個月已發送貨物超5萬噸;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阿穆爾天然氣化工項目在最低達零下40度的寒冬中推進;重新煥發生機的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正以數以萬計的就業機會造福當地民眾……

2021年12月4日,中老鐵路首趟國際貨物列車經磨憨鐵路口岸前往老撾。圖為貨物列車即將駛入位於中老邊境的友誼隧道(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儘管離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還有11個月,但東帝汶國家館執行館長貝蕾已著手準備參展。這個面積僅1.48萬平方公里的東南亞小國,在進博會上也有一席之地——且連續四屆免費使用場地。

  從最初一個孤零零的貨架,到如今佔兩個標準展位,還有機器人咖啡師“站臺”。東帝汶的進博表現關乎當地咖啡農的來年收入——中國開放的大門也是希望之門。

  中國穩,世界才能穩。2022年中國仍將是世界經濟的穩定器、動力源。中國商務部專家預測,今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有望達20%。

  今年,俄羅斯總統普京即將訪華。在兩國元首引領下,中俄關係成為“21世紀國家間協作的典範”。中美元首為兩國關係發展把舵引航。未來50年,國際關係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中美必須找到正確的相處之道。兩種制度、兩種道路可以在這個星球上並行不悖,和平共存。習近平主席倡導的新型國際關係正贏得世界越來越多國家和人民的讚賞和認同。

  2021年,中國航天員傳回從太空中拍攝的一組照片。從照片裏,人們看到一顆美麗的蔚藍星球。人類的共同家園生機勃勃。

  2022年,紅色熱土江西贛州。新年的列車從這裡飛馳而出,沿著開通尚未滿月的贛深高鐵駛向崛起于南海之濱的深圳。“道路”的故事寓意其中:一頭是中共成功探索革命道路的見證地,另一頭是代表中國探索人類前行未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

  新征程,走過輝煌百年的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砥礪奮進,爭取更大勝利和榮光。

  新時代,中國與世界風雨同舟,書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篇章。(參與采寫:王建華、袁震宇、汪偉)

編輯:肖瀟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特稿:中國新征程 文明新華章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