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這些民生領域將持續改善

來源:光明日報 | 2021年12月18日 06:34:03
光明日報 | 2021年12月18日 06:34:03
原標題:日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
正在加載

    【經濟界面】

    冬日的陽光灑落,歲末將至。再過10多天,我們就要向2021年揮手告別,向2022年説聲“你好”。新的一年,你有哪些新期待?你會更加關注什麼?是就業、工資,還是住房、養老?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日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並圍繞百姓關心的民生熱點問題,釋放了一系列重要信息:要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特別是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

    2022年,我國將如何解決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問題?怎樣兜住兜牢民生底線?如何幫助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減負紓困、轉型發展?

  1.“一定能找到滿意工作”

  落實落細穩就業舉措

    【案例】

    “我報考了公務員職位,年後出結果,説實話心裏挺緊張的。”北京某高校2022年應屆畢業生楊傑告訴記者,除了選擇繼續深造的同學外,他身邊大多數同學都在積極投簡歷、找工作,其中有不少參加企業校招的同學已經被錄用。“雖然競爭很激烈,但我們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他説。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支撐。

    今年以來,我國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好于預期。1至10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33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高校畢業生就業水平總體平穩,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規模基本穩定,脫貧勞動力務工總量持續增加。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全球經濟復蘇和新冠肺炎疫情發展仍然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國內經濟穩定恢復的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依然較大。專家稱,散發疫情導致部分接觸性、聚集性服務行業恢復受限,用工需求偏弱;勞動力市場高技能人才短缺,企業“招工難”與勞動者“求職難”矛盾交織;高校畢業生“慢就業”現象仍然突出。

    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人。此外,受海外疫情影響,大學生留學意願降低,更多將目光投向國內職場。

    正如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所説,穩就業,特別是做好大學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仍然是明年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任務。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解決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問題,健全靈活就業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障政策;抓好重點群體就業,落實落細穩就業舉措;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帶動力。

    廣大市場主體為穩就業提供了重要保障。“落實穩崗擴就業是中央企業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振高表示,明年保利集團將繼續擴大招聘規模,深挖崗位需求,&&吸納就業。此外,適當向特殊群體予以政策傾斜,積極幫扶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士兵等特殊群體,優先保障脫貧地區、民族地區特殊群體就業。

    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宋鑫表示,今後將突出重點、統籌兼顧、精準發力,確保就業大局總體穩定。要全力穩崗位,抓好延續實施的減負穩崗擴就業等政策落實,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穩定和擴大就業崗位;鼓勵引導各類群體投身創業、帶動就業,完善靈活就業人員就業服務制度,支持和規範發展新就業形態;全面實施未就業畢業生實名服務,拓寬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和就近就業增收渠道,加強對困難群體就業援助;推進金秋招聘月等服務活動,促進市場供需匹配。

  2.“擁有屬於自己的小窩”

  兜住兜牢民生底線

    【案例】

    “上個月,我剛和朋友合租了一套新房子,平攤下來,每月要交3000塊錢左右的房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在北京一家企業上班的90後顧玲説,她最近正在關注共有産權房等項目,打算明年買一套。“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窩,是我的‘小目標’,這幾年我一直在努力,相信會實現的。”她説。

    住房問題,關係著千家萬戶的基本生活保障。

    怎樣更好滿足老百姓的住房需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強預期引導,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堅持租購並舉,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産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在王昌林看來,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與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並不矛盾。保持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就是要“穩”字當頭,在發展中解決房地産市場面臨的一些問題。

    “‘房住不炒’既包括抑制‘炒’,也包括支持‘住’,這個定位有利於夯實房地産長期平穩健康發展的根基。當前形勢下,這對於提振市場信心、穩定市場預期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説,相關政策措施有利於滿足居民更高質量、更多樣化的合理居住需求。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僅要讓老百姓住有所居,也要確保幼有所育、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社會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線。要統籌推進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推動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見效,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專家認為,優化生育政策的核心在於釋放家庭生育意願,這需要社會各界通力協作,提升社會化服務的支撐能力,緩解家庭生育、撫育壓力。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宏偉表示,提升養老保險統籌層次,有利於養老保險制度健康運行、推進勞動力市場一體化和區域協調發展。

    “國之稱富者,在乎豐民。”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實現共同富裕目標,首先要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鬥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後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

    “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全國人民長期艱苦奮鬥。”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説,要發揮好第三次分配作用,支持有意願有能力的企業和社會群體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但不能搞道德綁架式“逼捐”。

  3.“一下子盤活流動資金”

  幫助市場主體減負紓困

    【案例】

    日前,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發佈公告稱,製造業中小微企業延緩繳納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稅費。“國家出臺的緩稅政策很及時,我估算了一下,預計能幫助我們公司緩繳稅款15萬元。這樣一下子就盤活了流動資金,大大緩解了我們的資金壓力。”重慶市一家製造業小微企業的財務負責人説。

    市場主體承載著數億人的就業創業。

    據統計,目前,我國市場主體已達1.5億戶。其中,企業4600萬戶,99%以上的企業是中小企業。

    當前,受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影響,中小企業發展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特別是近期受原材料價格高企、融資難、回款慢等因素影響,中小企業主要經營指標增速放緩,生産經營面臨多重考驗。此外,專家分析稱,明年我國小微企業困難會更大,要為實體經濟讓利,為小微企業讓利。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繼續面向市場主體實施新的減稅降費,幫助他們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減負紓困、恢復發展。加大對實體經濟融資支持力度,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價。

    “微觀主體對宏觀經濟穩定具有基礎性作用,是政策效果的受益者和‘閱卷人’。”韓文秀説,微觀政策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比如加大增值稅留抵退稅力度,實行固定資産加速折舊等,還要加強産權和知識産權保護,有效治理惡意拖欠賬款和惡意逃廢債等行為,為企業競相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規劃所創新部主任李耀華認為,推動政策落實落地落細,要加強精準“滴灌”。在細化措施、做好服務、優化環境方面下功夫,廣泛集聚公共服務、市場化服務和社會化公益服務資源向更多中小企業傾斜。比如,針對小微企業,更多考慮“保護生存”;針對中型企業,更多思考“促進發展”。同時,充分調動中央和地方的積極性,壓茬推進專項督查與面上檢查,持續開展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第三方評估。發揮地方探索實踐的主動性和創新性,鼓勵地方抓緊出臺配套政策,力促各項“助企惠企活企”政策措施辦得實、落得下。

    “要滾動制定辦實事清單。”李耀華説,著重關注生産經營成本攀高、壟斷和不正當競爭、創新資源結構性錯配等各類新問題新挑戰,及時做好風險應對的政策儲備清單,穩定和提振企業發展預期與信心。進一步擴大減稅降費惠及範圍,確保直達更多市場主體;尊重企業家精神,保護産權和知識産權,規範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貸款自然人保證擔保行為,讓中小企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本報記者 劉坤 姚亞奇)

  專家觀點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

    今年我國就業基本恢復到了疫情前的水平,但就業結構性矛盾分化趨勢有所加重,重點就業群體就業心態呈現新變化,中小微企業等就業主要創造者仍受到疫情影響,就業形勢依然面臨一定挑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圍繞保市場主體,做了三個方面的重要安排:一是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加大宏觀政策跨週期調節力度,為市場主體提供一個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二是持續實施惠企助企政策,支持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減負解困;三是深入推進實施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政策,進一步破除制約市場主體發展的不合理因素,紮實推進“放管服”改革,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産權和合法權益,建立一個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趙秀池:

    當前,重點需要解決的是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加快長租房、保障性住房建設。房地産業要探討多渠道供應的新模式,不僅要提供增量租賃住房,更重要的是把存量住房利用好,把低效利用的廠房、商辦類等允許改建的存量房屋利用好。同時,在制定租賃住房供應規劃時,一定要與産權住房供應結合起來通盤考慮。 (姚亞奇、劉坤整理)

編輯:邢斯馨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2022年,這些民生領域將持續改善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