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社總編輯周樹春:讓“大流量”和“正能量”在國際傳播中相互激蕩

來源:中國日報網 | 2021年11月26日 08:51:29
中國日報網 | 2021年11月26日 08:51:29
原標題:中國日報社總編輯周樹春:讓“大流量”和“正能量”在國際傳播中相互激蕩
正在加載

  11月25日上午,以“發展與秩序·讓大流量澎湃正能量”為主題的2021中國網絡媒體論壇開幕式暨主論壇在廣東廣州舉行。中國日報社總編輯周樹春發表題為《讓“大流量”和“正能量”在國際傳播中相互激蕩》的演講。

  摘要如下:

  即將過去的2021年對國際傳播具有里程碑意義。在黨的百年華誕之年,習近平總書記發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的“5·31”重要講話。學習貫徹黨的對外傳播這一綱領性文獻,我們要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和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重要論述結合起來,站在新的時代高度和戰略高度,更好適應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環境的深刻變化,以大力推進傳播創新不斷提高傳播效能,讓“大流量”和“正能量”在國際傳播中相互激蕩。

  一是把“最大壓力”轉化為“最大注意力”。當前,世界百年大變局和民族復興關鍵期相交織,面對全球發展“東升西降”,美西方對我實施全方位極限打壓,我國發展面臨更加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國際輿論交鋒鬥爭愈髮尖銳激烈。這既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反映了世界對中國關注度進一步大幅升高。在網絡傳播時代,“注意力”是稀缺資源、核心資源、基礎性資源。我們要在化壓力為動力中贏得戰略主動,在“注意力”的爭奪和較量中實現傳播效果最大化。中國日報深度調查紀錄片《起底》系列,持續圍繞涉華熱點,對西方輿論進行“話語解構”,産生了強烈反響。

  二是從堅持“內容為王”到關注“流量為王”。“內容為王”是媒體永恒的安身立命之本,“流量為王”是新環境下信息傳播的生存發展之要。沒有“內容”,傳播價值無從談起;沒有“流量”,就無法實現傳播價值。我們要進一步處理好“內容”和“流量”的辯證關係,把“流量”作為檢驗傳播實效的重要標尺,避免“低流量”傳播,讓中國“好故事”不斷産生傳播“大流量”,讓“流量之河”高懸“正能量瀑布”。

  三是以“共情效應”刺破“認知繭房”。歷史形成的“西強東弱”“西強我弱”格局,構築了國際輿論的“信息壁壘”,海外特別是發達國家受眾關於中國的認知,被束縛在“有色眼鏡”和“灰黑濾鏡”編織的“信息繭房”之中。隨著中國不斷發展壯大,國際社會了解中國的內在動能日益迫切。關於中國的正確認知,必將“破繭而出”。我們要以“融通中外”為基本要求,讓國際傳播産生更多的共振共鳴共識。中國日報“新時代斯諾工作室”的系列視頻《求索》,由美國共産黨員出鏡,以“好理解、易接受”的話語方式解碼中國共産黨的成功之道,引發海外廣泛關注。

  四是在“碎片化”傳播中構建“整體形象”。國家形象建構是一個長時期和多維度的時空演進過程,既要通過宏大敘事不斷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又要注重“碎片化”敘事,在日積月累的點點滴滴中持續“拼圖”,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從“一路象北”的全球圍觀,到奧運領獎臺上中國健兒的肢體語言,都是國家形象的直觀展示和微觀表達。我們要通過一個動態變幻的“碎片萬花筒”,不斷向世界展現“豐富多彩、生動立體的中國形象”。

  五是用正確的“算法邏輯”優化“傳播規律”。在新一輪信息技術應用中,“算法”的雙刃劍特徵備受關注。我們要讓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的新發展為我所用,推動國際傳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掌握“高像素”“受眾畫像”基礎上,實施“高傳播性”內容的“高顏值”“高精度”定向傳播,提升全球化、區域化、分眾化、目標化傳播實效。

  六是讓“最大變量”成為“最大增量”。互聯網不僅重寫經濟發展規律,也給傳媒格局帶來深刻變化。近年來,我國主流媒體的新媒體發展指標明顯快於發達國家。我們要繼續抓住用好全球傳媒競爭重新起跑的新機遇,搶佔網絡傳播新空間,讓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成為做強國際傳播的“最大增量”。

編輯:郭倩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中國日報社總編輯周樹春:讓“大流量”和“正能量”在國際傳播中相互激蕩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