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中國西部鄉村教育,“80後”校長情係35名留守兒童

來源:中國新聞網 | 2021年10月14日 11:31:29
中國新聞網 | 2021年10月14日 11:31:29
原標題:通訊:守望中國西部鄉村教育,“80後”校長情係35名留守兒童
正在加載

通訊:守望中國西部鄉村教育,“80後”校長情係35名留守兒童

  圖為武瑞清。 琚中博 攝

  中新網烏蘭察布10月13日電  作者 李愛平 琚中博

  9月份開學以來,在中國西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商都縣一所頗為“特別”的學校中,每個教學日的下午,校園上空總會飄蕩著孩子們稚嫩的朗讀聲。

  與其他學校所不同的是,這些朗讀的學子們均為留守兒童,共有35名。他們正在“80後”校長武瑞清的帶領下,通過喜馬拉雅APP和學校小喇叭進行朗誦,以此獲得另一種自信。

  這名校長選擇鄉村教育都有哪些故事?近日,中新網記者進行了了解。

  鄉村教育其實不簡單

  “鄉村教育不僅僅是教書育人,更會涉及一個個就讀孩子的未來人生。”對於從事鄉村教育一路以來的感悟,武瑞清如是概括説。

  1983年出生的武瑞清之前在商都縣大黑沙土鄉一所學校任英語教師,由於她肯琢磨、能吃苦,心思細膩,熱愛教學,曾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鄉村優秀教師和烏蘭察布市十佳優秀教師,她還是商都縣鄉村英語教學的佼佼者。

  2019年武瑞清調至商都縣大庫倫鄉中心校任校長。從教師到校長,身份的轉變讓武瑞清更意識到身上的重擔。但更為重要的是,“這裡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

  這所建於1972年的學校,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一所留守兒童教育學校。

  這些孩子中,不少都是父母離異。破碎的家庭、缺失的關心、渴望愛的內心、期待改變的強烈心願,都深刻地影響著一個個稚嫩的孩子,他們敏感、多疑、焦慮、自卑、注意力不集中。

  面對這些孩子,武瑞清能夠想到的辦法是愛與耐心。

  對留守兒童需要愛與智慧

  “校長來了,校長來了!”國慶長假過後,武瑞清從她所在的烏蘭察布市商都縣城返回大庫倫鄉中心校時,總有幾個孩子在校門口翹首企盼。

  她摸著一名喊聲最高的孩子的頭,邊走邊詢問作業完成情況。這名學生叫趙博(化名),今年9歲,父母都在外地打工。

  武瑞清介紹説,作為一所留守兒童的學校,必須拿出全部的愛與智慧,來呵護學生身心健康才行。

  對趙博的別樣關愛,只是武瑞清對留守兒童愛的縮影。

  今年13歲的韓寶兒(化名)幼時失去了家庭,後就讀于這所學校。為了讓韓寶兒在星期天也有家的感覺,武瑞清決定讓韓寶兒一直留宿學校。

  “每個星期天,額外出資請阿姨做飯,照顧韓寶兒的飲食。”武瑞清表示,明年韓寶兒要畢業,將在縣城上初中。為了消除孩子的後顧之憂,她得知商都縣兒童福利院建設完工,便找相關機構解決問題,最終擬定韓寶兒上初中的住宿地在當地兒童福利院。

  10歲的張靜靜(化名),原隨打工父母在包頭生活,後因家庭變故,母親精神受刺激回鄉,但守著張靜靜不讓孩子上學。

  武瑞清得知情況後,前後上門8次與其母親溝通。最終武瑞清得到張靜靜母親的信任,孩子順利來到學校上學。

  “當時張靜靜由於無人妥善照料,衣服藏污納垢,頭皮起包化膿,確實很不好。”面對這一情況,作為校長的武瑞清除了給她衣物,還帶她療傷,現在孩子已出落成一個清秀可愛的姑娘,臉上笑意也越來越多。

  讓學校充滿陽光和希望

  武瑞清表示,儘管這是一所留守兒童學校,但讓孩子看到陽光和希望,是她的追求。

  如今,讓武瑞清自豪的是,開學以來,每個教學日的下午,校園上空總會飄蕩著孩子們稚嫩的朗讀聲,這是她組織在校所有學生通過喜馬拉雅APP和學校小喇叭進行朗誦的一次“嘗試”,以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美文欣賞能力。

  “水滴石穿,這一朗讀習慣,滋生出的自信,會從學生的聲音浸潤到心裏。”武瑞清表示。

  除此外,在各類節日中,作為校長的她還為師生編排各類歌舞節目。

  她説,“小小的舞臺給予孩子們藝術熏陶,節日儀式感,讓孩子們領會時間的意義,最終的目的,是讓這些留守兒童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教育,一個鄉村兒童的背後是一個鄉村家庭。”武瑞清説,這些孩子與鄉村的根脈相連,也會讓他們日後更好服務鄉村。

  “每一天,每一刻我都不願意鬆懈身上的責任。”武瑞清時常站在學校欄杆後,俯首欄杆下奔跑嬉笑的學生,如同麥田的守望者,從眼前的薺麥青青,看到今後的金穗滿園。(完)

編輯:林濤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守望中國西部鄉村教育,“80後”校長情係35名留守兒童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