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今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意見》發佈,賦予浙江重要示範改革任務,先行先試、作出示範,為全國推動共同富裕提供省域範例。
為什麼選擇浙江作為全國首個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浙江如何為全國實現共同富裕探路?專家對此作出解讀。
共同富裕美好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向更高階段的社會形態。浙江能夠扛起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如此重要的歷史使命,是由多方面的條件共同促成的。從規模看,浙江面積、人口具有一定規模;從地理區劃看,浙江有“七山一水二分田”,行政區劃上有2個副省級城市、9個地級市和53個縣(市);從城鄉看,浙江既有城市也有農村,農村戶籍人口占了一半。可以説,浙江的省情具備開展示範區建設的代表性。
浙江工商大學校長 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院長 鬱建興:浙江是一個典型的省域的概念,它除了發展比較突出比較均衡以外,也有26個加快發展縣,就是相對發展得不夠充分的。它有海島,有農村,幾乎囊括了我們國家的地理風貌和發展的各種樣態,所以它具有典型性。另外一方面,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比較卓有成效,所以它又具有先進性。它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先進性,我想這是選擇浙江作為共同富裕示範區的一個重要的考量。
浙江還具備開展示範區建設的基礎和優勢。浙江富裕程度較高,2020年浙江生産總值為6.46萬億元,人均生産總值超過10萬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4萬元,僅次於上海和北京。浙江各地普遍具有比較強烈的改革和創新意識,探索創造了“最多跑一次”等多項改革先進經驗,在市場經濟、現代法治、富民惠民、綠色發展等多個領域也取得了一些顯著成果。
浙江工商大學校長 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院長 鬱建興:這些數據表明浙江省在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上已經積累了非常好的經驗,有一些很好的創新的制度。我們當然也存在着短板和弱項,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浙江是吃改革飯成長的,所以中央選擇浙江做共同富裕示範區,也是考慮到浙江能夠通過深化改革來實現更加充分的發展、更加均衡的發展。
共同富裕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來支撐,浙江有着較好的改革實踐和基礎。自2003年以來,在“八八戰略”指引下,浙江開展了創新引領、生態優先的新發展理念的先行探索。與此同時,浙江在優化支撐共同富裕的經濟結構和體制機制等方面也還有較大的探索空間。
浙江工商大學校長 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院長 鬱建興:浙江在這個進程中,它在市場機制方面、行政機制方面、社會機制方面、文化機制方面、數字治理機制方面可以形成很多重要的經驗,為我們其他的省、市能夠提供好的一些借鑒。另外一個方面,我們浙江在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同時,就要啟動促進東西部共同富裕的偉大事業,將浙江的體制機制、政策體系的可複製性、可推廣性來得到檢驗。
浙江省計劃用三個五年規劃滾動制定實施方案,率先推動共同富裕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不斷形成階段性標誌性成果、普遍性經驗。到2025年,浙江省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取得明顯實質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