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向黨 | 樊嘉:中國器官移植技術走向世界舞臺

來源:央視網 | 2021年08月17日 15:59:44
央視網 | 2021年08月17日 15:59:44
原標題:
正在加載

2002年,他成功實施亞洲首例成人心肝聯合移植手術;

2003年,他成功實施中國首例經典劈裂式肝移植手術;

2014年,他成功實施亞洲首例機器人輔助活體供肝移植手術;

近20年的時間,他成功實施肝移植手術近3000例。

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

20世紀60年代,我國臨床器官移植剛剛起步。由於器官移植是治療各類終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中國醫生一直堅持不懈的努力探索。

進入21世紀,我國器官移植領域進入全面迅速的發展階段,實施器官移植手術的數量已位居全球第二。

作為中國器官移植領域的卓越代表之一,樊嘉帶領團隊用五年時間研究了251例肝癌移植病例,分析提出肝癌肝移植的“上海復旦標準”——單個腫瘤直徑不超過9厘米就可以進行肝臟移植, 更新了單個腫瘤直徑不超過5厘米才能進行肝臟移植的“米蘭標準”, 這無疑為許多患者帶來了生的希望。

經證實,通過“上海復旦標準”治療的肝移植病人,術後的三年生存率達80%左右,肝移植適應症人群擴大了40%左右。

然而,當器官移植技術愈發成熟,另外一個問題,讓醫生們無能為力,那就是器官供體不足。

我國每年約有30萬終末期肝病患者需要實施肝移植手術,而每年肝移植手術僅能實施 2500 例到 3500 例左右,受體和供體的比例接近100:1。

供體器官的嚴重短缺,成為制約器官移植發展的重要因素。

在黨的領導下,國務院、國家衛健委和中國紅十字會的支持推進和大力宣傳下,一個公開透明、科學公正、遵循倫理、符合國情和傳統文化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體系正在逐步健全與完善。

2007年3月,國務院正式頒布實施《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中國器官移植工作走向法治化道路。

2012年7月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成立。2013年8月,國家衛健委(原國家衛計委)出臺了《人體捐獻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規定(試行)》,確保人體捐獻器官公開、公正、公平、可溯源的共享與分配。

一系列改革舉措,向世界彰顯了中國決心,也為中國的器官捐獻事業提供了有力保障。越來越多的中國公民自願簽下了器官捐獻承諾書,讓更多的生命得以延續。

截至 2021 年 8 月10日,我國志願登記器官捐獻人數達3702605人,實現捐獻35473例,捐獻器官105392個。中國的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揚帆起航,破浪前行,同時也彰顯了文明、法治、大愛的中國形象。

本期節目,將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為您講述中國器官移植領域從落後到領先的發展歷程。

《醫心向黨》第四篇章“大國醫療”第3集,8月18日12:00  CCTV-12《生命線》欄目播出,學習強國、共産黨網、央視頻、央視網、央視影音、中國IP電視、健康中國、《健康報》等平臺共同發佈,敬請收看。

編輯:常悅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醫心向黨 | 樊嘉:中國器官移植技術走向世界舞臺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