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曾經只能進口的“靈丹妙藥”成功國産
1928年,青黴素由英國科學家弗萊明發現,此藥一經發現就被蒙上一層神奇的色彩。
注射青黴素後,感染會很快得到控制,傷病員的身體逐步恢復健康。因此,青黴素被士兵們稱為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
青黴素的發現,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也是世界醫學藥學研究的重大突破。然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醫藥基礎薄弱,青黴素只能從國外進口。
為打破這一局面,黨和國家大力支持國內抗生素産業發展。由中國微生物學家童村為代表的科學家,在艱苦條件下,突破許多難關。
終於在1953年,青黴素成功實現批量生産,這可以説是新中國醫藥領域第一場大勝仗。國産青黴素的研製成功,挽救了大批細菌感染的患者的生命,而且也為我國抗生素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培養了人才。
做臨床研究 科學家以身試藥
在青黴素實現自主工業生産以及二巰基丁二酸等許多新藥研發獲得成功的背後,都有著一批默默無聞的科學家,他們敢為人先、躬身入局,為中國醫藥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上世紀60年代後期,在國家組織的抗瘧新藥研發計劃“523項目”中,屠呦呦教授發明了青蒿素並以身試藥。青蒿素類抗瘧新藥在全世界推廣應用,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中國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專家顧方舟,為了加快脊髓灰質炎疫苗的研製,瞞著妻子給自己的兒子喝下了脊髓灰質炎的測試疫苗。幸運的是,孩子安全度過了測試期。
此疫苗的研發成功,使得我國“脊灰”年平均發病率大幅度下降。2000年,經世界衛生組織確認,中國宣佈實現無骨髓灰質炎的目標,顧方舟也被後人尊稱為中國的“糖丸爺爺”。
2008年,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實施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大新藥創制”啟動,在黨的領導下,我國醫藥産業強勁崛起。
作為該項目的技術副總師,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教授,將帶您一起回顧中國醫藥發展史上的難忘時刻。
《醫心向黨——初心記憶》第3集,8月4日12:00在CCTV-12《生命線》欄目播出,央視頻、央視網、健康中國等平臺同步播出,敬請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