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深山茶谷換新顏:西藏波密易貢茶場的“致富路”

來源:央視網 | 2021年07月30日 12:58:07
央視網 | 2021年07月30日 12:58:07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靜遠):雲霧繚繞、煙雨迷蒙,從易貢茶場的觀景臺遠眺,一幅美輪美奐的山水畫便躍然眼前。

  (雨中的易貢茶場 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易貢鄉位於西藏波密縣西北方向,臨近318國道,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重要樞紐,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沿雅魯藏布江峽谷深入高原,給茶場及周邊地區帶來暖濕氣候和充沛降水。

  易貢茶場平均海拔2200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有機茶葉生産基地。由於雨量充足,晝夜溫差大,茶樹經雪水澆灌,茶葉內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

  因為藏族飲食結構中肉食類居多,藏族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説法。從唐朝開始,內地的茶葉就通過茶馬古道源源不斷地進入西藏,成為緊密聯絡漢藏人民的紐帶。

  (易貢磚茶 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據介紹,易貢茶場前身為原進藏解放軍和後續部隊建設的易貢軍墾農場,始建於1960年。三年後,為了響應“開發邊疆,建設邊疆”的號召,茶場開始發展茶葉生産,從四川名山縣蒙頂茶場引進四川中小葉群體茶樹品種並試種成功,由此,西藏有了第一塊成規模種植的茶田。

  (西藏第一座茶場 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2020年,易貢茶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95%,實現歷史性突破。“這是茶場有史以來第一次扭虧為盈。”易貢茶場黨委委員兼生産部部長黃華林説。

  黃華林是廣東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成員之一,來自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兩年前黃華林剛到易貢時,茶場還比較落後,由於運輸物流成本高,易貢茶的銷路、利潤並不樂觀。

  (易貢茶場生産部部長 黃華林 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黃華林表示,援藏這幾年的工作主要是圍繞提高茶場的産量、質量和銷量展開。

  首先是産量。“過去茶場都是野生化管理,比較混亂。”為了優化茶場的管理加工流程、提高茶葉品質産量,廣東援藏工作隊把廣東茶葉種植加工的先進理念、技術、經驗等要素引入易貢茶場,全面提升了茶園質量安全管理水平。2020年,在茶田可採面積增加不到30%的情況下,細茶畝産量提升53.6%。

  其次是質量。提高産品質量離不開對現代化設備的應用,黃華林介紹,過去兩年易貢茶場的機械化水平有了顯著提升。譬如購置了西藏第一台色選機等一批先進設備,其中,全自動磚茶壓制機將茶場磚茶壓制能力提升了10倍。

  為了提高茶葉品質,易貢茶場還累計引進了名優紅、綠茶加工,低氟邊銷茶等內地先進經驗和技術13項,並協調內地多家單位給予人力、技術、設備等支持。

  (易貢茶場茶葉加工廠 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最後是銷量。線下,易貢茶場在林芝和拉薩新增直營體驗店各1家,扶貧直銷店1家。另外,茶場還與三峽集團等7家企業開展線下跨界營銷合作,與西藏藏遊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等15家企業或平臺開展各類營銷活動。

  線上,茶場以消費扶貧、消費援藏為抓手,分別與國家扶貧“832平臺”、廣東省援藏隊的粵港澳大灣區“7+2”西藏特色産品消費平臺等各大平臺進行精準對接。

  2020年,易貢茶場總産值達2740萬元,同比增長77%,實現歷史性突破。生産紅、綠茶2.1萬斤,比2019年增長61.5%。職工採茶年平均收入2.2萬元,比2019年增長37.5%。

  黃華林表示,茶場的工人大多都是易貢鄉本地人,平時他會給當地茶農介紹科學産茶知識,也會教大家使用制茶的先進設備,解決當地就業問題。

  (茶農正在採茶 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如今,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收入來源也變豐富了,很多以前外出打工的居民也回家投入到了承包茶田、參與茶葉種植加工銷售、發展旅遊業等當地建設工作中來。茶産業的蓬勃發展和茶旅融合發展成了促進民族團結、推動當地鄉村振興的主要動力。

  黃華林介紹,未來除了要繼續圍繞“茶”本身做文章以外,還要把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統籌起來,打造沉浸式紅色茶旅體驗,以茶促旅、以旅興茶,帶動周邊地區的生態旅遊,擦亮“雪域高原茶”和“紅色易貢”兩張名片。

編輯:戴萌萌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深山茶谷換新顏:西藏波密易貢茶場的“致富路”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