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裏的共産黨員丨李四光:摘掉中國“貧油”帽子

來源:央視網 | 2021年06月22日 09:32
央視網 | 2021年06月22日 09:32
原標題:
正在加載

  我是炎黃的子孫,理所當然地要把所學到的知識,全部獻給我親愛的祖國。

  ——李四光

  央視網消息:中國“貧油”帽子是可以摘掉的,“地震不可知論”是不成立的。在新中國地質事業的群星中,最明亮的一顆就是我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奠基人李四光。 

  李四光以科學家、地質學家等身份享譽全球,作為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同盟會的創始會員之一,他也是現代中國進步愛國知識分子的典範。  

  1958年,李四光加入中國共産黨,由一名民族主義者轉變成為一位共産主義戰士,同年當選為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1969年當選中國共産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李四光畢生致力於地球科學事業。他勤奮好學、博覽群書、學識淵博,注重實踐、悉心鑽研、勇於創新,寫下了140余篇(部)數百萬字的科學論著,為發展地球科學和服務於國民經濟建設、環境治理等方面,做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並在多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創建的地質力學,提出構造體系新概念,為研究地殼構造和地殼運動、地質工作開闢了新途徑;他關於古生物蜓科化石的分類標準與鑒定方法,一直沿用至今,為微體古生物研究開拓了新道路;他建立的中國第四紀冰川學,為第四紀地質研究,特別是地層劃分、氣候演變、環境治理和資源勘查等開拓了新思路。  

  為解決經濟建設中能源緊缺問題,李四光運用自己創建的地質力學理論和方法,組織指導石油地質工作,在分析中國地質構造特點的基礎上,指出新華夏構造體系三個沉降帶具有廣闊的找油遠景。上世紀50年代初他提出華北平原和松遼平原的“摸底”工作值得進行,為大慶、勝利、大港等我國東部一系列大油田的勘探與發現作出了重大貢獻。李四光指導鈾等放射性礦産勘查取得突破性進展,為發展我國核工業和“兩彈一星”作出了重要貢獻。 

  李四光還有力推進了我國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邢臺發生地震後,在人民的生命財産受到極大威脅的關鍵時刻,他提出進行地應力測量和現今構造應力場分析,研究地震發生、發展的規律,為預測和預報地震指明了方向;他還把這些理論和方法應用於區域地殼穩定性研究,在地殼活動帶中尋找建設“安全島”,以及各種災害的預測與防治等。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在北京逝世。直到臨終,他還唸唸不忘發展地球科學、國家建設和人民的安危,被譽為新中國愛國知識分子的典範,也是中國共産黨人的優秀代表。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李四光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編輯:孫潔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課本裏的共産黨員丨李四光:摘掉中國“貧油”帽子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