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互聯網會送上哪些“神助攻”?

來源:央視網 | 2021年05月21日 18:27
央視網 | 2021年05月21日 18:27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智媒”融合,把脈未來。5月20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江蘇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1中國國際智慧傳播論壇在江蘇無錫舉行。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兼總編輯慎海雄,江蘇省委副書記、省長吳政隆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無錫市委書記黃欽,比利時前首相伊夫·萊特姆,聯合國系統駐華協調員常啟德,新華社黨組成員、秘書長宮喜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簡勤在開幕式致辭。本屆論壇還旨在強化國際交流與對話,參會的嘉賓不僅有國際組織代表、外國前政要、國外媒體和技術專家,還有熟悉中國文化的國際友好人士及“網紅”,借助論壇搭建平臺實現中國與國際的文化交流,共同探討如何運用智慧化手段激發文化創新。

  中國電影從“大國”到“強國”的邁進,互聯網能帶來怎樣的想象力?國內電影企業領軍人物共聚一堂,分享經驗,深入探討互聯網數字技術和人工智慧在影視文化産業領域的代表性應用,為未來的文化産業發展創新、重塑構建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我們電影行業正在全面擁抱互聯網,互聯網衝擊傳統電影行業的同時,也帶來了新機遇。”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黃群飛在主論壇演講時説,正是因為有了互聯網,電視節目特別是文藝演出、音樂會和球賽等都可以進入影院,豐富了電影院的內容。而全息沉浸式融合應用,又豐富了影視産品形態。大數據分析則將顯著增強電影發行能力,可以定制化生産、精準推送,讓電影發行做到個性化、差異化。“以前電影發行用膠片非常笨重,價格昂貴,後來我們用硬盤非常便利。利用網絡後,只要在電影院下載就可以了。”

  數字技術的發展,讓電影的生産更加智慧。江蘇省電影家協會主席侯勇在分論壇上就分享了虛擬拍攝的技術。他説,以前拍攝是在綠幕前把任務設計的動作拍攝下來,再經過後期製作,植入虛擬場景當中。現在的技術已經完全可以在拍攝時實時看到合成後的畫面效果,拍攝和製作的界限已經被模糊化。另外5G、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應用讓電影生産已經從線下轉到線上,實現了跨地域的實時分工協作,再次提升了電影製作效率和靈活性。

  數字技術如何促進影視産業升級?華為公司戰略部總裁張文林説,4K已經普及,超高清時代來臨,AI將貫穿到視頻生産全流程,一直到消費端。“數字人”正在呼之欲出,精度越來越高的“數字人”,不僅會替代群眾演員,而且會産生主播和演員數字孿生,讓他們工作更有效率。

  “影視工業化其實就是影視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本質上是一場業務變革,通過業務對象數字化、流程數字化、規則數字化,再利用雲、大數據、AI等技術對業務流程進行再造和改進,對權益和職責進行再分配、再調整,從而提升端到端的效率。”華為中國區傳媒業務部總經理蔣中平説,他們打造了影視全産業鏈服務平臺,為影視行業的創作拍攝製作渲染等全鏈條流程業務提供專業化的雲服務,能支持多人異地協同工作,並且實現端到端的質量控制,將影視生産的週期縮短20—30%,讓製作成本降低10—30%,從而使影視企業能夠以輕盈的姿態輕裝上陣。

  談及未來智慧化電影技術發展方向,黃群飛認為要以虛擬製片為重點,推動科技與影視融合,讓科技和電影成為一種潮流。基於雲計算技術,提供影視製作按需服務,採集數據以後主要用於視頻剪輯、圖像設計、動畫製作等業務,引領中國大片的製作。把高分辨率立體投影技術、三維計算機圖形技術和音像技術等有機結合在一起,産生一個完全沉浸式的虛擬環境,通過沉浸影院演繹出視聽盛宴。

  電影是彰顯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承擔著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的文化使命。在互聯網的加持下,不斷發展的電影産業會以更加積極有效的方式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發展,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編輯:黃佐春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互聯網會送上哪些“神助攻”?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