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具”要用好 亟待補齊短板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1年04月13日 07:05
中國青年報 | 2021年04月13日 07:05
原標題:“新農具”要用好,亟待補齊短板
正在加載

  在我國的廣大鄉村裏,許多村民雖然剛剛跨過貧困線,但早把智慧手機作為“新農具”,更把開網店、直播賣貨,視為推銷農産品的一大抓手。

  今年,中辦國辦下發的《關於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提出,“加強農村電商人才培育。提升電子商務進農村效果,開展電商專家下鄉活動。依託全國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建立農村電商人才培養載體及師資、標準、認證體系,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多層次人才培訓”。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促進脫貧人口穩定就業,加大技能培訓力度,發展壯大脫貧地區産業”。

  農村電商培訓良莠不齊

  “電商”和“人才”是返鄉創業青年衣凱霖眼下最關心的事兒。

  2019年,衣凱霖放棄了在上海的工作,回到家鄉煙臺市衣家村。這裡的主要産業是種植業,脫貧攻堅時期,村子裏逐漸嘗試養豬、種玉木耳,希望靠壯大養殖業,拓展未來。

  剛回村的時候,衣凱霖到處找和電商培訓有關的課程,但他發現,好的電商培訓內容和人才一樣,在農村都是“一票難求”。

  2019年一年裏,衣凱霖聽了不少線上線下的培訓課,但幹貨很少,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論層面,有的聽起來就是在忽悠。一次,他免費聽了一期入門課程後,又花了900元購買了進階課程,但感覺錢打水漂了。

  “拿了很多成功案例去分析,但不符合我們當地的實際情況。”時間一長,他發現,有的培訓老師連怎麼註冊網店、怎麼引流都不知道,一張口就和大家畫大餅,“説做電商很簡單,不需要花多少錢,就能賺錢。”

  和他一起聽線下課程的有來自其他村子的年輕人,但更多的是對直播、網店還不太熟悉的村民。聽著聽著,有的年輕人也聽不下去了。衣凱霖打聽了一下,有的培訓機構老師自己都沒有真的開過網店、做過直播,有的是培訓機構短期培訓上崗的。

  “一個人如果對電商規則了解得很清楚,自己一天做電商就能賺很多錢,有那些時間怎麼不去經營店舖,為什麼來當講師?”這個問題曾在衣凱霖的腦子裏轉了許久。

  他發現,真的有電商經驗的人出來當講師,必定是已經有了穩定成熟的電商團隊,自己有些時間、收入有保障。

  2020年下半年,為在短視頻平臺上推廣村裏的農産品品牌,衣凱霖的公司配合當地政府辦了5場電商培訓。

  來聽課的人有村裏的年輕人,也有鄉鎮機關裏的年輕幹部,還有少數對電商直播好奇的村民,每期學員70-100人不等。衣凱霖把公司在電商領域從業八九年的員工派去講課。

  前五期的內容是線下課程,培訓的內容從“實操”方面入手,教大家如何拍短視頻、如何註冊賬號等。衣凱霖發現,每個人吸收知識的能力不同。“培養農村電商人才要分層級,不同層級的人,課程設置的側重點也要有所不同。”

  比如教學員註冊短視頻平臺賬號時,有的年輕人不用教就會,但有的村民拿著智慧手機,連查收手機驗證碼都不知道怎麼做。“上課後我們才發現其實很多村民都只是會發發微信而已,他們需要掌握的基礎內容遠比我們設計的還要再基礎些。”一些村民打了退堂鼓,發現弄電商、搞直播不是網上説的那麼簡單,不是一個手機、一個電腦就能賺錢的。

  事實確實如此。做好電商,不僅要有技術人才,還要有策劃、營銷人才。衣凱霖覺得,農村電商人才要經過系統性培訓,不是開個網店、支個手機、錄個視頻,就是電商人才了。

  期盼電商平臺人才和高校師資力量下鄉

  做好培訓,師資力量是關鍵。衣凱霖覺得,有兩種人最適合做農村電商人才培訓,一是電商平臺的工作人員;另一個是高校教師。電商平臺內部人員更懂得短視頻、直播的規則和技巧,什麼樣的視頻內容和風格更吸引用戶,也清楚監管要求,如果把這些平臺的內部人員請來授課,村民能少走很多彎路。

  今年中辦國辦下發的《關於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提出要充分發揮各類主體在鄉村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支持企業參與鄉村人才培養。

  近幾年,一些電商平臺也在電商人才培養上做過嘗試。如淘寶直播的“村播計劃”走進縣域直播培訓,送課下鄉培訓覆蓋1200余人。在淘寶大學培訓學院院長劉國峰看來,當前,鄉村需要的是既要懂農業、農村、農民,又要懂電商的複合型人才。

  四川農業大學校長吳德從高校培養方面,認為同樣要打造懂農業、懂網絡、懂營銷和愛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師資隊伍。四川農業大學開設電子商務專業已近20年,每年為社會輸送大量電子商務專業人才。他認為,國家對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的重視,其實也是倒逼高校重視相關學科的建設和完善。

  “農業高校理所當然成為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的主體,不僅需要培養他們了解農業産業發展基本規律,掌握農業生産基本技能,還要精通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全面掌握農産品的營銷規律。”吳德表示,要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構建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學術平臺,培養高層次農村電商的師資隊伍。

  他還指出,為了避免高校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在人才培養上,也要加強産教融合,採用“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個性化教育”的模式,讓老師和學生真正在鄉村成長、鄉村發展、鄉村成才。

  吳德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學校已經出臺了鄉村振興五年行動計劃,鼓勵老師及學生積極參與農村電商相關的社會服務、人才培訓、業務指導。比如,積極組織家庭農場主、農村合作社經營主體等進行農村電商經營培訓等,鼓勵教師和學生共同成立科創農莊,將特色農産品通過電商銷往全國各地。

  衣凱霖覺得要把專業人員請進村,“還要靠政府幫一把。”

  人才認證要體現含金量而不是花錢買證

  如今,衣凱霖帶著8個人的團隊做電商已步入第二年。他苦惱的是“留人”的問題。

  公司所在的地方經濟不發達,工資太低沒有吸引力。

  劉國峰認為,鄉村振興的路上,基礎設施仍然非常關鍵。目前許多鄉村的物流倉儲系統、冷鏈系統等“最先一公里”建設還沒有跟上,這是阻礙農産品出村入城的關鍵一環。

  事實上,這些都形成了一個閉環:産品賣得好,公司經營好,優秀的人才才有可能願意來、留得下。

  中國農業大學智慧電商研究院發佈的《2020中國農村電商人才現狀與發展報告》指出,未來5年,中國農村電商人才缺口達350萬。吳德表示,農村電商專業人才總量不足,部分人才不願意去農村發展等現象,都使得農村電商人才規模集群和完整的産業鏈難以形成。

  甘肅省隴南市“隴上莊園”淘寶店負責人梁倩娟非常關注電商人才匱乏問題。在她看來,電商産業是農村大學生回流的一大引力,但需要政府主導、電商企業支持。

  梁倩娟從事電商多年,不僅帶動當地農民脫貧增收,也激勵了很多年輕人回鄉創業。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她嘗試通過直播解決農産品銷售。在她看來,未來農村的電商人才不僅可以賣農産品,還可以推薦鄉村的非遺文化、戲曲和旅遊等。

  全國人大代表、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建議,把農村電商人才培訓作為系統工程,建立由政府、高校、電商企業聯動的電商人才培訓模式。

  衣凱霖看到,《意見》中提出,要依託全國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建立農村電商人才培養載體及師資、標準、認證體系,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多層次人才培訓。

  據他觀察,近年來,一些地區已經提出對主播加強培訓,有的培訓後還發證書。衣凱霖覺得,對於農村電商人才,如果有一些認證是好事,能幫助企業招聘到更優秀的人才。

  但他也提出疑問: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的認證機構是誰?是政府部門還是第三方公司?他希望,這種認證要能體現出人才的含金量,而不要時間一長,就變成了花錢買證的生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寧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華錫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謝博韜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新農具”要用好 亟待補齊短板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