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面丨他是烈士的“小乖乖” 骨灰撒海 如今他長眠在戰鬥過的地方……

來源:央視新聞 | 2021年04月05日 07:26
央視新聞 | 2021年04月05日 07:26
原標題:
正在加載

  2021年3月2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彭士祿走完了96歲的人生。生前,他留下三個願望:不做臨終搶救、後事簡辦、將他和愛人的骨灰一併撒入大海。

  遵照彭士祿的遺願,3月30日,彭士祿及其愛人馬淑英的骨灰在渤海灣葫蘆島海域被撒入大海。這是他曾經戰鬥過的地方。中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選擇像核潛艇一樣深潛海底,護衛祖國。《面對面》專訪彭士祿的女兒彭潔。

   他是革命烈士彭湃的“小乖乖” “小政治犯”險些病死獄中

  彭士祿是我黨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彭湃之子。3歲時,他的母親蔡素屏英勇就義,4歲時,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農委書記的父親彭湃壯烈犧牲。彭士祿對父母並沒有太多印象,唯一的一張與父親和哥哥彭絳人的合影,對於彭士祿來説,彌足珍貴。照片上有彭湃親手寫的字“彭湃及他的小乖乖”。

  彭湃犧牲後,敵人到處搜捕幼小的彭士祿,潮安、金砂一帶的貧苦農民冒著被殺頭的危險把他從一家轉移到另一家,用鮮血和生命護衛著他。彭士祿曾説過:“我有二十多個爸爸媽媽,他們都是貧苦善良的農民,對我特別厚愛”。他曾兩次入獄,作為“小政治犯”,年幼的彭士祿備受折磨,但也備受獄友照顧。

  彭潔:有的優秀共産黨員為了保護他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有的為了保護他寧可坐牢,被敵人倒挂著吊起來灌辣椒水都不承認他就是彭湃的兒子,就是為了保護他。

  記者:您父親童年的這些經歷對他的影響有多大?

  彭潔:讓他永遠懷著感恩的心,他説別説工作一輩子,工作幾輩子都還不完這個恩情,他覺得自己做得太少了,黨和人民給予他的太多,他無以回報。

  8歲就被抓入監獄的彭士祿曾經差點病死獄中。在地下黨組織的幫助下,他被祖母認領出獄,幾經輾轉,1940年底到達延安。抗戰勝利後,彭士祿進入哈爾濱工業大學和大連工學院學習。1951年,26歲的彭士祿通過考試赴蘇聯留學,在喀山化工學院學習化工機械。

   他説搞核潛艇“不難” 背後到底有什麼?

  20世紀50年代,國際核武器迅猛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急需核動力人才。彭士祿等五名中國學生被選送到莫斯科動力學院,與其他35位蘇聯學生組成特殊班,彭士祿被分在核反應堆等專業。

  1958年,彭士祿從蘇聯學成回國,被分配在二機部原子能研究所。這一年年底,中國組建了核動力潛艇工程項目,開始核動力裝置預研,彭士祿被任命為核動力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室沒有主任,彭士祿為實際負責人。

  當時,蘇聯以技術複雜、中國不具備條件為由,拒絕為研製核潛艇提供援助。毛澤東主席批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由於技術和資金的缺乏,核潛艇工程曾經一度下馬,但彭士祿他們的研究一直沒停。

  記者:你要搞清楚的東西,恰恰是別人嚴防死守不讓你知道的,怎麼弄?

  彭潔:他們就是刻苦鑽研,大家互相討論,互相爭論,互相辯論,互相學習。有一次媒體記者到醫院探望我老爸,問他覺得當初核潛艇研製難不難?他當時就説:不難!我們覺得很奇怪他怎麼會這樣説?大家都説難。他説了一句“靠大家”,就是只要有集體的力量集體的智慧,任何困難都難不倒他。

  1965年,代號為“09”的中國核潛艇工程上馬,8000軍民陸續來到位於四川大山溝中的“909基地”。彭士祿擔任基地的副總工程師,是基地的技術負責人。他帶著同事們建起了中國第一座潛用核動力裝置陸上模式堆。後來,彭潔和哥哥也隨父母到四川生活。很長時間,他們都不知道,每天忙碌不著家的父親是做什麼工作的。

  彭潔:一位在工地醫院工作的阿姨跟我講過,説有天晚上她值班的時候,接到了一個我打的電話,我説我是彭士祿的女兒,現在特別難受好像生病了。她挂了電話馬上就背著小藥箱到我家來了,一進門就看到我小臉燒得通紅,她就趕快給我打針吃藥,家裏也沒什麼吃的,她就現給我熬粥,喂我吃完了,守了一晚上沒啥事她就回去了。後面她連著來了三天,給我打針吃藥照顧我,就沒見過我的爸爸媽媽。他們當時在哪兒?他們工作在一線,一直堅守在現場。

  “彭大膽”“彭拍板” 對夫人説“萬一我喂了王八你別哭”

  1970年7月18日,陸上模式堆開始啟堆試驗,並逐漸升溫升壓,緩緩提升功率。每提升一檔功率,出現的險情也越多。因為往往敢於在情況不確定時拍板決定,同事們給彭士祿取了兩個外號,一個叫“彭大膽”,一個叫“彭拍板”。

  彭潔:他就説不拍板怎麼行啊?很多事情都要嘗試著做,只要有七分的把握他就敢拍板。我覺得如果他不拍板不去做,我們的核潛艇不能説永遠,就是不會那麼快研製出來。

  記者:那他有沒有做錯決定的時候?

  彭潔:有,但是他做錯決定的時候前邊有科研人員幫他修正,後面有科研人員幫他補漏洞。所以這也就是他為什麼説不難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我覺得他很無私,當他去拍板的時候,從來沒想過如果出問題自己怎麼樣,從來沒想過。

  1971年8月30日,模式堆提升至滿功率,這顆核潛艇的心臟有力地躍動著。僅僅四個月後,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下水,4.6萬個零部件全部實現自主研製,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1979年,彭士祿被正式任命為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

  彭潔:就是憑著這股精神自力更生,而且知道外國封鎖,馬上就説你越封鎖我越要幹,一定要幹出來。他第一次出航海試前跟我媽媽説,萬一我喂了王八你也別哭。你能想象出他多樂觀,多有信心。

   從核潛艇轉戰核電站 “只要祖國需要”

  1983年,彭士祿從核工業部調任水利電力部副部長、總工程師,南下廣東大亞灣,出任廣東省核電站建設指揮部指揮長。57歲的彭士祿再次創業,他擔任大亞灣核電站籌建初期總指揮,為大亞灣核電站建設打下了良好基礎。1988年,彭士祿又擔任秦山核電二期工程董事長,成功實現了我國核電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記者:其實您父親做了兩次拓荒,一次是核潛艇,一次是核電站,您有沒有問過他願意不願意?

  彭潔:他就説國家需要,只要是祖國需要讓他做什麼他都願意。他是1983年去廣東的,1984年的春節,我跟我媽媽就過去看他。我印象特別深,剛到的那天晚上我們吃的是方便麵,父親和他的司機秘書還有我和媽媽,都吃的方便麵。

   拒絕“中國核潛艇之父”稱號 曾將百萬獎金全數上交

  作為中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有人稱彭士祿為“中國核潛艇之父”。對此稱號,彭士祿堅決反對,只是稱自己為“核潛艇上的一枚螺絲釘”。他説:“核潛艇工程是龐大的系統工程,不是我個人的創造,是千萬科技工作者和工人、幹部集體努力的結晶。對我來説這是貪天之功,我不接受!”

  2017年,彭士祿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他委託女兒將100萬港幣獎金全部上交。

  彭潔:這個獎是給他自己的,獲獎人是彭士祿,獎金開的支票寫的收款人也是他的名字。我就跟他説,你有一百萬港元的獎金你覺得應該怎麼辦?他第一句話説的就是我不要,我説你不要給誰?他説給國家給組織,最後就是我幫他辦理了相關的手續。手續全部辦完之後我就跟他開玩笑,我説你得了這麼多獎金,給我點多好。這個時候他就説這個錢也不是我的,是國家的。我本來也是跟他開玩笑的,聽到這些話我就感動了,我覺得他和爺爺一樣,心裏裝的是全天下勞苦大眾,他認為得的這些獎金就是屬於大家的,不是他個人的。這一切都源於他從小感受到的愛,在他心裏一直想的都是要回報祖國,回報黨和人民給他的養育之恩。

  製片人丨張士峰

  記者丨董倩

  策劃丨黃瑛

  編導丨沈公孚

  責編丨王楓

  編輯丨張宏飛 吳夢萱

  攝像丨王忠仁 楊帆

編輯:錢景童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面對面丨他是烈士的“小乖乖” 骨灰撒海 如今他長眠在戰鬥過的地方……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