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個針眼!誰扎的?到底要怎麼保護我們的孩子?

來源:新華社 | 2021年01月21日 06:20
新華社 | 2021年01月21日 06:20
原標題:29個針眼!誰扎的?到底要怎麼保護我們的孩子?
正在加載

  文丨楊彩蓮

  最近,有一條新聞讓東老師感到十分憤怒和痛心:

  西安市民楊女士發現,3歲的女兒放學後,皮膚出現多處不明出血點,疑似受到傷害。第二天去醫院檢查,醫院診斷報告上顯示,患兒雙臀、上肢、大腿點狀出血共有29處。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

  此事又一次引發了大家對於幼兒身心健康安全問題的關注。有網友表示,“一個三歲的小女孩能在幼兒園犯下多麼嚴重的錯誤?無非就是調皮一點,老師至於這麼恨心往孩子的腿上扎29處針眼?”

  幼兒園虐童事件頻發,我們到底應該怎樣保護下一代?幼師隊伍又當如何提升教育手段?就此話題,東老師聯絡了一位資深心理諮詢專家,請她從心理學角度,談談如何呵護孩子身心健康,供家長和老師參考。以下內容由臨床心理諮詢專家楊彩蓮撰文:

  如何發現孩子受到了不公正對待?

  現實生活中,人們遭遇過的傷害瞬間,都會被身體記住,無論傷害是強烈的,還是看起來無關痛癢的。那些瞬間會被存放在潛意識的記憶倉庫裏,雖然不那麼容易浮現出來,但身體會表現出某些異常。

  常受身體暴力對待的孩子,甚至是成人,當身邊有人(無論是熟人還是陌生人)親近的時候,會本能地想要躲開,避免身體觸碰。日常生活中,我們便可以通過一些細枝末節,去觀察孩子的狀態,判斷其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

  在這個案例裏,被針扎過的孩子,當身體再面對尖刺類的物品時,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躲避”或者“恐懼”狀態。當我們看到孩子莫名其妙地“害怕”某個東西的時候,不要著急評價孩子膽小或者害羞,這種“害怕”或許是身體對某些恐懼的記憶。

  現實生活中,人們面對痛苦會選擇性遺忘。人類的這種自我保護機制,可以幫助我們避免輕易回憶起那些不舒適的瞬間。於是,生活得以繼續。

  但那些記憶並沒有消除。在給來訪者做催眠療法體驗時,我們發現,在深度催眠狀態下,被試者很容易進入“年齡回溯”的記憶狀態,這種狀態下,那些幾乎被遺忘的記憶會再次被自己看見。而很大一部分屬於創傷性記憶。

  幫助孩子走出來,家長可以做得更多

  來自童年的創傷,會影響一個人漫長的歲月。因此,需要對已經産生某些恐懼表現的孩子進行專業治療。

  在臨床諮詢中,對恐懼的治療主要以遊戲治療和系統脫敏為主。通過治療師和孩子的互動,對孩子的恐懼程度進行評估和觀察,並設置處理和干預的諮詢方案。既然恐懼是可以習得的,也可以通過專業的干預得到消除。

  在配合專業治療的前提下,家長們可以如何做,筆者的思考如下:

  首先,要告訴孩子,無論什麼時候,我都是你的靠山。

  筆者接待過不少面臨霸淩和參與到同齡人派系鬥爭的青少年群體。他們最大的憤怒不是來自於自己面臨的欺淩,而是從小到大,每一次將痛苦或者委屈告訴父母時,不被理解或者得到“你也肯定有問題”之類的回應。

  事實上,當發現孩子受到傷害時,無論孩子多大年齡,父母都可以用很認真的語氣傳遞這樣的信息:寶貝,無論你遭遇了什麼,不要怕,爸爸媽媽永遠是你最強大的靠山,我們永遠站在你這一邊。這樣,孩子不會覺得孤單,心理壓力也得到緩和。

  其次,要替孩子錶達憤怒。

  無論哪個年齡段,受到創傷的人,第一反應不是要為自己討回公道,更多是困惑和害怕。受害者會先嫌棄自己,覺得自己“不好”“不乖”“做錯了”“不乾淨了”“不被喜歡了”等等。請理解受創傷的孩子的心理規律。

  這個時候,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他們的行為就是傷害,我們可以對這樣的行為表示憤怒(定義合適的情緒反應標準),我們可以為我們受到的傷害追究責任。家長的支持,會讓孩子比較容易從受害者的孤獨受傷模式轉化為情緒性表達模式,避免走入創傷後症候群。

  第三,將事故轉變為成長的契機。

  遇到這樣的事情,對於家庭來講,是一個令人痛心的事故!但其實,我們也沒必要為孩子創造一個無菌的環境,成長伴隨的就是各種無可預料的阻礙。如果把眼光放得更大,這一切都是生命成長中面臨的事件。來了,我們面對它,修復它,讓生命得到一定的成長,生命一定會自己找到它蓬勃的生機。

  讓孩子安靜下來,不需要使用暴力

  虐童事件有待法律嚴懲,在強烈譴責類似“扎針”這樣的極端事件之餘,更有必要關注當下幼兒教師整體生態。

  “家長帶一個孩子,都會覺得很辛苦,想象一下,你同時帶二十個孩子,會是一種什麼樣的身心狀況?”一位幼兒教師曾對筆者這樣訴苦。

  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幼兒入園數量急劇增加,我國幼教行業師資短缺情況嚴重。據《中國青年報》報道,預計到2021年時,全國幼兒教師和保育員缺口超過300萬人,按照一半的比例算,幼兒教師缺口將超過150萬。

  幼兒教師數量不足、素質不高、工作壓力大、待遇偏低問題環環相扣,這些因素都影響了幼兒園教學質量。更多時候,一些幼兒教師的問題是,並不知道如何使孩子們安靜下來。

  暴力,無論是語言的呵斥、恐嚇甚至體罰,這些行為看起來如此荒謬,卻是許多大人常規意識裏認為可以使孩子安靜下來的方法。但其實,這些方法不僅無效,更對幼兒身心造成深遠傷害。

  讓吵鬧不休的孩子安靜下來,首先要去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而每個孩子的注意力長度和注意力喚起的方式其實是不同的。

  比如,有的小孩子非常喜歡被觸碰。被摸一下臉蛋,被拍一下肩膀,就會表現出注意,一旦注意到,就會接收到老師的指令——安靜下來。還有的小孩子喜歡説個不停,老師可以試著給他們輪流賦予某些角色,比如可以讓這個小朋友在某天擔任紀律委員,專門負責在吃東西或者午睡的時候,提醒其他小朋友遵守規則。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愛説話的小朋友將説話昇華為一種責任,既是對小朋友自己的鍛鍊,也是讓他們安靜下來的一種方式。

  總之,幼兒園老師可以研究出讓小朋友們“安靜”下來的不同方式,不必使用暴力手段。

  當然,我們仍然呼籲同時關注幼兒園教師的素質培養及減壓方式,當老師們身心更健康時,他們所守護的孩子們才能更加健康。

編輯:王玉西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29個針眼!誰扎的?到底要怎麼保護我們的孩子?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