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推動現代化經濟體系從“建設”到“建成”

來源:黨建網 | 2020年12月31日 15:37
黨建網 | 2020年12月31日 15:37
原標題:凝心聚力推動現代化經濟體系從“建設”到“建成”
正在加載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是我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文件,其中對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墨頗多,從“建設”到“加快建設”再到“建成”,擘畫了宏偉藍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新時代發展的戰略目標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一個“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係和內在聯絡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目標包括七個方面,可將其概括為“6+1”體系,即建設産業體系、市場體系、收入分配體系、城鄉區域發展體系、綠色發展體系、全面開放體系和建設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只有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和贏得國際競爭主動,也才能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黨中央的頂層設計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指明了方向,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按照黨中央的部署,圍繞五大任務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的命脈所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産業體系”。我國已經建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2016-2019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由24.54萬億元增至31.71萬億元,年均增長5.9%,遠高於同期世界工業2.9%的年均增速。科技創新對實體經濟的驅動作用加大,全國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由2016年的133.9萬件、40.4萬件,增長至2019年的140.1萬件、45.3萬件。現代金融對實體經濟的保障作用加大,2019年末,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餘額151.6萬億元,同比增長12.5%;2020年前5個月,我國製造業新增貸款1.4萬億元,同比增長10.1%,為2014年以來最快增速。人力資源對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加大,2020年高考進行重大改革,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圍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專門人才,開始著手補齊基礎研究的短板。

  二是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我國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不斷強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開展,2019年實現企業數量日均凈增1萬戶以上;新興産業持續壯大,傳統産業加快升級,中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由2016年的159.1增長至2019年的332.0;企業創新主體的作用充分發揮,2019年高技術製造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3804.0億元,投入強度為2.41%,比上年提高0.14個百分點;商品出口總額中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占比達到28.3%。

  三是積極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我國致力於推進區域協同發展,不斷優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空間佈局。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發展規劃等頂層設計已經完成並正在實施;東北振興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對標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要求完成新一輪規劃並強力推進;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集聚發展要素,優化了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按下“加速鍵”;鄉村振興戰略紮實推進,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城鄉差距逐步縮小,2019年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為2.64,比2015年縮小了0.09。

  四是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我國強力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提高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國際競爭力。兩屆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中國的朋友圈越來越大;“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寫進聯合國第2344號決議,為全球治理貢獻了中國方案;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開啟了高質量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嶄新篇章。

  五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我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的決定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不斷完善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制度保障。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升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有利於集成多方面資源優勢,為經濟高質量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和支撐;將數據確定為生産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為大數據産業化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形成了生産力發展的強大推動力;持續推進減稅降費,尤其是2019年推出了2萬億元減稅降費計劃,顯著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有效刺激了國內需求,促進了消費的進一步擴大。

  新征程接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只要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建議》強調“十四五”時期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是在深入分析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複雜變化的基礎上作出的科學部署。“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必將促進經濟發展的勢能轉化為動能,助力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要深刻認識把握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實質,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焦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建議》就建設産業體系、市場體系、收入分配體系、城鄉區域發展體系、綠色發展體系、全面開放體系和建設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這一“6+1”體系進行了精心部署,為新征程中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具體包括: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發展現代産業體系;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優化國土空間佈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從1953年至今,14個五年規劃(計劃)中,只有“九五”計劃和“十四五”規劃內嵌了遠景目標。與“九五”計劃不同的是,今年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展望的時間更長,更好地體現了“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的“釘釘子”精神。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世界形勢錯綜複雜。越是這樣,越是要靜下心來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自然包括經濟體系的現代化。《建議》從九個方面勾畫了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其中就包括“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此項遠景目標的設定很好地體現了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問題導向增強了針對性,目標導向增強了指導性,兩者統一體現了操作性和戰略性的高度結合,保證了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之路走深走實。

  (作者係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市委黨校基地研究員)

編輯:趙晉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凝心聚力推動現代化經濟體系從“建設”到“建成”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