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這組持續一個月的報道,其背後深意終於揭曉了

來源:澎湃新聞 | 2020年12月19日 17:58
澎湃新聞 | 2020年12月19日 17:58
原標題:馬上評|這組持續一個月的報道,其背後深意終於揭曉了
正在加載

  

  12月16日至18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海內外高度關注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為來年的中國經濟發展傳遞什麼樣的信號?

  2020年,中國成為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顯示了中國的強大修復能力和旺盛生機活力,中國經濟發展備受世界期待。

  澎湃新聞注意到,也是從16日起,在輿論場一組關於中國經濟新發展理念和實踐的重磅報道密集推出。

  16日一早,《人民日報》率先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發題為《風展紅旗如畫》的報道,這也是系列報道《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探索與實踐》的開篇。

  當晚7時,央視《新聞聯播》以6分48秒的篇幅播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實踐”丨老工業基地的新發展之路》,開啟了持續3天的專題報道。

  兩個小時後,新華社也播發長篇通訊《三明答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福建三明踐行記》。文章強調,要“牢牢把握髮展大勢,育先機、開新局,奮力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不斷拓展新空間”。

  24小時內,三篇重磅報道高規格推出,其中傳達的關鍵信息也十分一致: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

  但為什麼是三明?

  事實上,從11月22日起,一個圍繞三明高質量發展的報道熱潮,已經在輿論場埋下伏筆。老工業基地的新發展之路、“扁肉是磚拌面是鋼”的沙縣小吃何以做成大産業、山水畫裏的幸福村、三明醫改解決百姓“看病難”問題、三鋼用改革換效益、萬壽岩遺址成為文物保護實踐的典範之地……這是當地百姓的幸福生活,也是一幅高質量發展的美麗畫卷。

  12月16日出版的《光明日報》在頭版刊發8000字報告文學《一心一意是三明》,文章深情地寫道,“三明是我們國家步入新發展階段的一個側影,也是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的一段華章。”

  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上,堅定不移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我們就一定能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

  而三明正是在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下,克服山多地少、發展空間小等因素限制,不斷促進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書寫了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充分彰顯了新發展理念的理論魅力和實踐偉力。

  

  用新發展理念開新局,就要讓各方了解新發展理念的真正內涵。

  澎湃新聞注意到,從16日到18日至少有50篇形式新穎創意獨特的各類新媒體産品聚焦三明實踐,其背後正是努力呈現新發展理念的歷史與現實邏輯,更是傳遞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

  《這些三明故事久久流傳……》,文章並不深奧,講了五篇短小的故事,在學習強國平臺短短一天內收穫2000萬+的閱讀量。

  一碗擂茶、一條鯉魚、一杯米酒、一段歌聲、一個傳説……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先後11次深入三明,與當地幹部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情感。所有三明故事裏都有“人民至上”的情懷;從老區蘇區脫貧奔小康、山區特色産業增收,到保護綠水青山、“畫好山水畫”……這5個三明故事就説明一個道理:建設綠水青山,為人民謀幸福。

  網友留言説,山好水好才能人好。

  而兩個“21年”的故事,則為觀察三明實踐提供了另外一個窗口。

  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有一支跳了21年的舞蹈《我愛媽媽的眼睛》。21年前的3月5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走進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看望師生,在校園草地上觀看孩子們演出了這支舞蹈,特意用手語向孩子們説“謝謝”。

  正是這般關懷,讓這所學校的全體師生深受感動。隨後的21年裏,感動化為堅守,除了工作調動,學校沒有一位老師主動離開。無數特殊的學生從這裡走上了自立自強的人生道路。

  三明市泰寧縣,有一個開了21年的會。連續21年,泰寧縣每年第一個全縣性的大會一定是旅遊産業大會。這是因為泰寧將旅遊發展確定為主體産業、支柱産業。

  這條發展思路從何而來?1997年4月10日,習近平同志深入泰寧縣上清溪考察旅遊開發和生態保護工作時留下了“放生鯉魚”的佳話。當地群眾至今還清楚地記得習近平同志的叮囑——“一定要好好保護環境”。20多年來,泰寧以旅遊為主的第三産業佔GDP比重超1/3,全縣約1/5的勞動力從事旅遊行業。

  兩個“21年不變”,是三明人從三明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認準了高質量發展的路子就要走到底,就要有“一任接著一任幹”的堅定決心,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情懷。

  飲水思源、不忘囑託,共建共享新三明。由新發展理念驅動的高質量發展能為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幸福。

  12月17日,人民日報在發表題為《群眾的笑臉最美》的“三明實踐”第二篇報道中説,人民群眾的事,只要值得,我們就舍得。而“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三明發展實踐中得到充分體現。

  

  18日,《人民日報》發出“三明實踐“第三篇,文章標題為:《善用改革開新局》。

  “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要不失時機推動改革,善於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更要常講常新。在如何理解新發展格局上,《人民日報》曾在11月25日的署名文章《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中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對“十四五”和未來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路徑作出的重大調整完善,是著眼于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對於我國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對於促進世界經濟繁榮,都會産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適應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確保“十四五”開好局,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構建新發展格局明年要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

  會議要求,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産、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在一些關鍵點上發力見效,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

  改革,快馬加鞭未下鞍。時不我待,只爭朝夕。

編輯:王汝希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馬上評|這組持續一個月的報道,其背後深意終於揭曉了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