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福建省三明市生態美、林業興、民眾富,全靠這“無價之寶”

來源:央視網 | 2020年12月18日 09:53
央視網 | 2020年12月18日 09:53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最近這幾天,福建的三明火了,中央各大媒體都在主要欄目、重要版面聚焦這個規模不是很大的城市,很多新媒體平臺都以各種喜聞樂見的方式報道三明,並收穫了巨大流量。三明鋼鐵廠成為旅遊景區的神奇變化,老舊小區改造裏的幸福生活等等,都成了大家關注的熱點,三明成了生態明星。就拿生態環境來説,2015年以來,三明全市流域水質始終保持福建第一,2019年,森林覆蓋率達78.73%。繪就三明山水畫的神筆,是新發展理念在三明的生動實踐。

       歌曲《三明後生仔》最近在網絡上點擊量將近兩億,歌中所唱的美得像花園的鋼廠就是福建三鋼集團。廠區的觀魚臺上,魚群在池中暢遊,池水清澈見底,看似公園的一角,其實是三鋼的污水處理中心,經過凈化處理的污水已經可以養魚。

1

       廠區空氣質量優良率99%以上,部分指標達到超低排放,這樣的成果對於三鋼來説得來並不容易。早期的三鋼,由於環保技術和理念的滯後,環境污染較為嚴重。上世紀90年代,三明市甚至由於三鋼的高污染被列為全國重污染城市之一,當時三鋼廠區和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受到很大影響。

       2000年8月,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到三鋼調研,他提出三鋼“要增強搞好國有企業的信心,持續推進科技創新、産業結構調整、生態環境建設等各項工作”。

1

       那麼,走綠色發展道路,怎麼走?三鋼開始加大對環保設施投入,對主要排污口進行治理,改進生産工藝。到了2007年左右,廠區環境有了好轉,但有時還會有無組織排放的情況發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了更為突出的位置。習近平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2012年起,三明市下決心調整産業結構,關停並轉了三鋼部分下屬高污染企業,三鋼也更新升級了環保設施。

       到2013年,廠區每平方公里每月降塵量從2000年的27噸降低到了13-14噸,但距離國內環境好的城市降塵量還有差距。隨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要求的不斷提升,“十三五”以來,我國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了對高能耗企業的轉型升級。於是2016年,三鋼提出要把廠區打造成旅遊景區,按旅遊景區的標準來要求自身的環保工作,不過當時許多職工卻不理解。

       三鋼煉鋼廠的轉爐車間爐長王土龍就是當時去參觀學習的基層代表之一。回來之後,他受了很大觸動。

       統一了思想認識,三鋼把打造旅遊工廠的責任層層夯實到了每個職工的身上。在市裏的支持下,三鋼從生産的各個環節再次加大了環保的治理和升級投入,採用全脫硫技術、改善除塵系統,增加雨污分離系統。如今廠區每月每平方公里的降塵量約8噸,達到同行業先進水平。2018年,三鋼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三鋼把主要生産環節做成了旅遊參觀的景點。

1

       三明市下轄大田縣礦藏資源豐富,有著600多年的礦業開採史,也曾是三鋼的鐵礦來源地之一。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機械高強度開採,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造成了嚴重水土流失。2012年,大田縣被列為全省Ⅱ類水土流失治理重點縣。大田縣山川村村支書陳添斌從小在礦山附近長大,當年礦山開採對村裏環境造成很大影響,那時的情形,他歷歷在目。

       2002年6月,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在三明調研時指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一時發展。”按照這一指示,2004年起,三明就開始頒布實施《生態功能區劃》,對生態區域進行保護性規劃。黨的十八大以來,綠色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三明市頒布實施了一系列生態治理政策、制定了生態保護相關的地方性法規,其中明確提出要大力進行礦山治理,防治水土流失。

       礦業經濟高峰的時候對大田縣財政貢獻達到近75%,目前依然佔財政收入的25%左右,如果不採礦,日子怎麼過?

       “十三五”以來,在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下,大田又再次加大了礦山治理的力度,對不符合生態環境要求的,該關停的礦山下決心堅決予以關停。不過,在關停過程中大田也遭遇了很多阻力。

       經過幾番努力,到2018年,山川村的幾個礦山陸續關停。礦山關了,相關群眾的就業又該怎麼辦?而且,由於山體含硫量高,復綠過程需要循序漸進,能不能變廢為寶?

       在市裏和縣裏的支持下,山川村還利用原有的礦山發展了光伏發電産業,造福村民。2018年,還在一個廢棄的礦山基礎上發展了蛋雞養殖産業。蛋雞産業還讓很多當初單純依靠給礦山打工養家的村民找到了新的穩定收入來源。

1

       除了守護青山,地處閩江源頭的三明,怎麼保護好一江碧水責任重大。在將樂縣龍棲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裏,由於歷史的原因,建設了幾座小型水電站,對生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2017年,國家10部委聯合發文要求加強保護區治理。將樂縣下決心關停了這幾座水電站。

       關停小水電後,將樂縣又在保護修復的基礎上,在保護區核心區之外發展森林康養産業,帶動生態旅遊。保護區附近余家坪村村民馬春龍的農家樂自從今年國慶節開業以來生意就格外火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多年來,三明立足生態資源稟賦和自身基礎條件,化解了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生態養殖、生態旅遊等産業發展迅速,2019年三明接待遊客3917.56萬人次,生態旅遊産業總收入750億元。

1

       1996年到2002年,當時在福建工作的習近平同志先後11次深入三明市調研,在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經濟發展、黨的建設等方面16次作出重要批示,為三明發展指明了方向。20多年“咬定青山”,才有了今天的生態三明。記者在採訪中感受到,包括生態建設在內的幾乎所有改革都以民生為載體,發展的所有突破也都指向人民群眾更美好的生活。這也是三明能全面、平衡發展的底氣和基石所在。三明的實踐還告訴我們,只要勇於改革、敢於創新,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路徑和方法。讀懂三明實踐,我們才能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中,書寫新的中國故事,創造新的發展成績,贏得更加光明的未來。

編輯:劉珊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焦點訪談:福建省三明市生態美、林業興、民眾富,全靠這“無價之寶”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