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來了 中國經濟有哪些“重任”?

來源:中國新聞網 | 2020年11月29日 01:24
中國新聞網 | 2020年11月29日 01:24
原標題:“十四五”來了,中國經濟有哪些“重任”
正在加載

  “十三五”走入尾聲,“十四五”即將到來。下一個五年,中國經濟有哪些“重任”?

  由清華大學主辦,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和清華大學區域發展研究院共同承辦的第二屆中國發展規劃論壇28日在北京舉行,多位與會專家學者對此給出答案。

  為新發展格局打基礎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中國高層根據當前國內外新形勢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新格局怎麼打好基礎?

  在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院長楊偉民看來,中國到2035年實現經濟總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有條件的。要把潛在條件變成現實增長,就必須構建或優化現有供需格局、需求格局、分配格局、生産格局、技術格局、開放格局等。

  他指出,為此要把握三個關鍵詞:一是“格局”,要優化中國經濟生産、分配、需求、技術等基本格局;二是“循環”,要暢通國內生産、分配、需求及其相互之間循環,打通堵點、清理淤點;三是“開放”,以國內循環為主體並不是要減少進出口數量,而是要繼續當好世界工廠,並爭取當好世界市場。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管委會主任朱之鑫認為,要通過系統性的規劃佈局和安排促進新發展格局構建。如在産業佈局上,探索如何突出創新的核心定位,帶動産業基礎能力和産業鏈水平提升;在區域佈局上,要探索如何拓展市場空間,發揮市場潛力,使各區域更好按照主體功能區要求謀發展。

  令“卡脖子”不再是隱憂

  近年來,隨著外部環境變化,中國人越來越認識到科技自立自強,不讓人“卡脖子”的重要性。

  “過去一年中,感受最大的是外部開放環境發生變化,重點領域技術‘脫鉤’風險凸顯,對中國提出了嚴峻挑戰。”中國科學技術部戰略規劃司司長許倞如是説。

  許倞表示,中國未來奔向科技強國,需要由現在許多領域的跟跑,發展到創造更多領跑。他建議,新一輪科技發展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要做好各類科技評價,健全創新激勵和保障機制,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分配的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十四五”時期,要闖過創新關,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是繞不開的一環。

  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預計,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先進機器人和增材製造等數字技術支撐下,數字經濟將繼續快速發展、全面發力。她判斷,到“十四五”末期,中國數字經濟整體形態將初步形成,持續演進並産生深遠影響。

  讓發展更均衡更充分

  中國幅員遼闊,區域均衡發展是重中之重。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直言,“十四五”時期中國地區間差距可能繼續呈現擴大態勢。但與上一輪地區差距在空間上的表現形態和形成機制有所不同,本輪擴大更可能是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差異以及創新性産業集聚度變化帶來的差異。

  談及未來五年如何更好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王一鳴建議,增強沿海地區“外引內聯”紐帶作用和樞紐功能,加快在中西部地區佈局培育更多戰略性增長極,同時繼續發揮好大都市圈和城市群雙循環的樞紐和戰略支點作用。

  除了區域發展差異之外,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也長期存在。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志軍認為,該現象正是導致中國製造業比重過快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未來必須更加重視發展製造業,加大技術創新和要素資源向製造業有效集聚,努力做大做強中國製造業。(作者:王恩博 陳婧)

編輯:田雨棣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十四五”來了 中國經濟有哪些“重任”?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