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題“十四五”,以國內大市場促進大循環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 2020年11月14日 14:59
光明網-理論頻道 | 2020年11月14日 14:59
原標題:破題“十四五”,以國內大市場促進大循環
正在加載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作者:南京財經大學教授,現代服務業智庫研究員 胡雅蓓;南京財經大學副校長、教授,現代服務業智庫首席專家 張為付

  “十四五”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迫切需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這既凸顯了擴大內需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也為我國應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指明了主攻方向和重要著力點。

  強大的國內市場是新發展格局的“壓艙石”

  基於對當前發展階段、環境條件的科學研判,2020年5月,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首次被提出;7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進一步明確了“雙循環”的戰略方向和總體要求;日前召開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黨中央對於新發展格局的一系列重要論斷,是統籌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順應經濟發展歷史規律的深遠戰略抉擇,是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強國方略。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把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我國人口眾多,面積龐大,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提供了良好基礎。2014年至2019年間,我國消費連續六年成為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2019年人均GDP首次突破1萬美元大關,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1.2萬億元,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7.8%,拉動GDP增長3.5個百分點。內需消費巨大的增長空間形成我國牢固經濟根基的“壓艙石”,使我國可以依靠國內資源和市場來驅動産業體系構建,暢通國內大循環,有效應對國際經貿格局深刻調整的衝擊,增強經濟發展韌性和可持續性。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擴大內需,國內循環必然與國際循環相對接。抓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並不意味著要形成封閉的國內循環,也不意味著要擠壓或放棄國際循環,而是要在更高水平上融入國際經濟循環,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循環體系。要堅持對外開放這一基本國策,並在更高水平上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更好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發展路徑選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經濟循環的角度分析,這一主要矛盾集中表現為需求和供給之間不平衡、不匹配和不協調。一方面,出口、投資、消費三大需求增速大幅下降,有效需求明顯不足。另一方面,有效的中高端産品和服務供給不足。構建新發展格局,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以強大國內市場作為發力點,需要重點關注三條發展路徑:

  一是在需求端,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能讓居民有錢消費和敢於消費,又能帶動民生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可以同時釋放消費和投資需求潛力,是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和有效途徑。為此,要全面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努力穩定現有就業,積極擴大新增就業,強化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讓居民收入得到有效保障,夯實消費基礎;要擴大公共服務覆蓋範圍,促進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持續提升居民的養老、醫療、教育等的社會保障水平,解決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提升居民消費傾向;要構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擴展居民收入來源,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加大對低收入者的轉移支付和救助,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要培育壯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暢通低收入群體向中等收入群體轉化的渠道,進一步釋放私人消費潛力,增加中等收入群體對國內市場消費的支撐力。

  二是在供給端,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擴大內需與産業鏈升級相結合,做大做強國內市場。具體而言,要秉持以創新促發展的理念,以科技創新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益,引領産業結構和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製造業基礎能力和産業鏈現代化水平,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加快發展生産性服務業,構建科技、經濟、社會有機結合的現代化經濟體系。通過高質量産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適應居民個性化、多樣化消費趨勢,以滿足消費需求;通過數字經濟促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的應用,引領消費需求;利用科技創新培育新消費模式和消費增長點,創造消費需求,促進消費提質擴容,實現科技創新對我國經濟循環的引領。

  三是在連接需求與供給、國內與國外市場的流通環節,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要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流通企業,鼓勵現代流通企業實現供應鏈逆向整合和網絡化佈局,形成充滿內在活力的流通主體;要建設高質量的新型流通基礎設施,進一步釋放高鐵線路網絡、長江黃金水道等的運輸潛能,同時加快以5G網絡、人工智慧等為主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功能完善的流通載體;要加快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完善循環節點,打通各類流通渠道瓶頸,將“分割”的各個區域市場融為一體,實現區域流通一體化和城鄉流通一體化,形成商品、要素可以自由流通的國內統一市場;要築牢規範流通秩序的制度保障,持續推進流通領域“放管服”改革,明確政府在流通體系建設中的功能定位,推動政府部門通過簡政放權讓權力“瘦身”,進一步簡化市場準入手續,形成寬鬆便捷的市場準入環境,進一步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流通環境。

編輯:趙晉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破題“十四五”,以國內大市場促進大循環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