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世界困惑,中國靠什麼?

來源:玉淵譚天 | 2020年11月14日 22:06
玉淵譚天 | 2020年11月14日 22:06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如果問11月初的世界,哪最矚目,答案想必是中國上海。

  就在12日,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慶祝大會舉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説了這麼一句話,“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上海是一座光榮的城市,是一個不斷見證奇跡的地方。

  上海的開放前沿——浦東新區,以全國1/8000的面積,創造了全國1/80的GDP。

  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浦東的飛躍就是中國創新發展的縮影,中國何嘗不是在不斷創造經濟社會發展的奇跡?

  中國靠什麼創造奇跡?或許可以從10月末舉行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找到答案。

  這次全會上,“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建議稿出爐。當全世界都在尋找確定性,中國如期規劃未來,節奏如常。

  規劃二字的背後,我們或許能看到中國力量。

  今年,美國知名政治學者約瑟夫·奈出了本新書,名字叫《道德重要麼?》

  2020年,天災襲擾。而一些國家漠視疫情、自行其是造成的人禍,用上面那本書名概括再合適不過。

  疫情衝擊之下,不少國家通過強刺激手段維持經濟。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茲,最近也出了本《美國真相》,探討的正是:注重短期利益還是長期利益?

  面對全球困局,中國的答案是什麼?

  如期舉行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回答的正是這樣一個命題。

  全會通過的規劃建議,事關未來5年到15年。2萬餘字,回應的,是所有人的關切。

  首先要讀懂的是題眼。建議稿中有這麼一句話:

  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

  五年之前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被正式提出。

  看清這條線索,也就看清了中國發展的大戰略和大方向,也就讀懂了這次建議稿12個大部分的排列順序,也就理解了把“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放在首位的考量。

  有意思的是,最近幾天譚主在釣魚臺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不少知名跨國企業演講的主題詞,大多都是科技創新和開放合作。

  這樣看來,新發展理念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它構建的,是今年新聞裏最熱門的詞彙,新發展格局

  新發展格局的前半句,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擴大內需,意味著“共享”是新發展格局的前提。

  這也就有了建議稿裏非常抓人的四句話:

  紮實推動共同富裕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分配結構明顯改善

  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蛋糕,要分配得更公平。蛋糕,也要做得更大。怎麼做?

  置於首位的“創新”,對應著“卡脖子”的技術難題,決定著産業鏈供應鏈的安全。

  這也是為什麼建議稿裏特別提到:

  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強,不是自己跟自己玩,也不是各個省市自己循環,而是要更好地鏈結世界。

  這正是新發展理念當中,“開放”二字的深意。

  國內大循環要牽動的,是國內國際雙循環。開放,正在讓中國成為全世界新的引力場

  聯合國不久前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下降49% ,而中國僅下降了4%。

  謀劃未來,中國看到的不止是5年。

  這次的建議稿,把15年遠景目標,放在了5年規劃前面。

  這很罕見。

  先謀長遠,再去落實。步子更大,邁得更穩。

  除了這些,曾經參與過四次五年規劃編制的董煜還跟譚主説了一個有趣的比喻:

  不要覺得規劃文本是枯燥的東西,它好像寫一本科幻小説,而且是一種硬科幻,寫了以後,將來它是會變為現實的。

  中國“硬核科幻”,是如何變成現實的?

  答案或許可以從五年前,制定“十三五”規劃的時候説起。

  現在,很多人覺得環境很嚴峻,面臨的挑戰很多。其實,2015年,也不好過。

  搜索當年的報道,撲面而來的關鍵詞,是“下降”。

  那一年,中國經濟增速創下24年新低,不止如此,財政收入在下降、企業利潤在下降、工業品價格也在下降。

  與此同時,股市震蕩,金融風險上升。唱衰中國經濟的報道,到處都是。

  除了看得見的錢袋子,還有聞得著的空氣質量。

  那個時候,大街上很多人也都戴著口罩。當時,因為鋼鐵産能過剩等原因,社會的焦慮點聚焦在北方城市的嚴重霧霾。

  説個數據,2013年,全國空氣質量達標的城市只有3個

  面對這樣的重重困難,中國該怎麼編制五年規劃?

  現在回看“十三五”規劃的25個指標會發現,最多的一類指標,是關於環境保護的,有十個。在當時,不少人都很困惑:為什麼是環境?

  中國選擇用行動給出答案。

  就在“十三五”規劃制定後不久,中央舉行了一次重要會議,跟過往討論大戰略不太一樣,這次會議,討論了6件“小事”:

  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

  垃圾分類

  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

  養老院服務質量

  住房租賃市場和房地産泡沫

  食品安全監管

  而這些事在總書記眼裏都是大事。其中的第一個,就是關於霧霾。

  這件事,下了決心。

  北方不少地區燒煤取暖,産生大量污染物。這次會議之後,國家能源局&&,多個部門聯合發力,調整價格,城市試點……

  第二年,京津冀及周邊城市完成“煤改氣”“煤改電”394萬戶,削減散煤1000余萬噸。

  根據清潔取暖污染物減排貢獻量化分析發現,清潔取暖對煙(粉)塵減排貢獻非常顯著,能達到 19. 23%。

  成績,是可見的——首批12個清潔取暖試點城市重污染天數同比減少57%。

  決心,是逐步加碼的。

  到2016年,全國空氣質量達標的城市從2013年的3個變成了84個

  2017年,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在全國範圍停止,100多年來向森林過度索取的歷史宣告終結。

  到2019年,甘肅祁連山144宗礦業權全部關停退出。五年內,全國化解鋼鐵産能約2億噸。

  偏藍的色號愈發定格在中國的天空。

  不僅天藍了,北京的晚上也能看到星星了。

  有一位星空攝影師,也親自做了一個北京星空測評。

  她以故宮為起始點,用夜空質量檢測儀,分別測量不同地點的夜空質量。結果是:北京不僅能用肉眼看到星空,還能找到很好的觀測地點。

  環境,不止是能看到星星的生態環境,也是決定中國未來的發展環境。

  過去五年,綠色這兩個字,成就了迄今為止中國生態改善最好的五年,也凝聚起了新的發展的共識,並且全面解釋了新發展理念之下,GDP的真正內涵——綠色也是GDP

  綠色的新發展理念,讓五年前的約定一一達成。

  現在再回看過去五年,有痛感,有風險,甚至遇上了百年未遇的疫情。

  中國,都穩住了。

  正像董煜所説的那樣:

  不管國際形勢多複雜,甚至是説形勢越複雜,我們越需要規劃。

  規劃,其實就是爭取每個人最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的發展力還有多大?

  在“十四五”規劃建議全文裏,有一個關鍵詞——人,被提了 132次 。

  人,是最大的潛力。

  但是關於人,譚主注意到這樣一組數據: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7.8%,而發達國家超過了70%。

  差距就是潛力

  建議稿裏提到的分配要改善,增長要同步,關注的就是大家能賺多少。當然,更重要的是大家賺了之後能花多少。

  再看一個數據,2013年,中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佔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是72.2%。2019年,這個數變成了65.2%,掙得多了,消費率卻少了。

  所以説,不止是增加收入,減輕高房價高房貸的壓力,大家才更敢買買買,也因此有了遠景目標裏提到的要讓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

  這也是建議稿中特別強調的一個關鍵詞,共同富裕

  不過,以北緯31度為分界線的南北兩頭 ,正在發生著很多年輕人都感知得到的變化 。

  如果你正在面臨選擇就業城市,你會發現,北緯31度以南,你可以選擇一線城市上海、廣州、深圳。也可以選擇網紅新晉一線城市蘇州、杭州、成都、武漢。

  但當你把目光投向北緯31度以北,選擇圈會迅速收縮。南方還是北方?

  在公報中有這樣八個字:優化國土空間佈局

  看起來很宏大,但真正讀懂它,你可能會對未來的選擇作出不一樣的判斷。

  先來看看今年關於城市的一件大事,在五中全會召開之前,今年習近平總書記一共調研11地、12次。你可能沒發現,北方有6次,南方也是6次。

  背後的深意,正是新發展理念中的“協調”。

  再來看看今年被格外關注的武漢。早在兩年前,一份從中央發出的意見,登上各大媒體的頭條,其中就有武漢。

  被賦予引領長江中下游城市群發展使命的武漢,今年一季度為了守衛生命,武漢經濟增速下跌40% 。到三季度,武漢快速重啟,重新進入全國城市GDP前10。

  另一個中部城市——長沙,也在總書記今年10月份考察之後,被列入新一批自貿區 。

  中部,正在崛起 。與此同時,西部也在進行格局重塑

  就在本屆五中全會召開前10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了一份重要文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開始上升為國家戰略。

  東西南北中,全國一盤棋

  如果説協調是“優化國土空間佈局”的第一重深意,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就是“優化國土空間佈局”第二重深意。

  當前我國的城鎮化率約為60%,但如果按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核算,這一數據則變為不足45%。那些沒有城市戶口的人,並沒有真正的城鎮化。

  董煜告訴譚主:

  要健康的城市發展 ,要健康的人口結構,就不能説唯學歷論去搞城鎮化。因為城鎮化也有不同的産業結構工業結構 ,它需要不同學歷層次的人才。

  現在,還有很多人在城市當中。

  就説我們最熟悉的一群人。2019年在美團平臺就業的外賣騎手,有398.7萬人。

  當疫情讓城市慢下來,不少人才意識到,城市已經離不開他們。城市離不開的還有很多人。

  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很多城市都會深切感受到全面缺人的煩惱 。1億人落戶,是“十三五”規劃確定的重要目標。“十四五”規劃建議稿裏,也特別提到要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

  新發展理念提到的“共享”,説的就是每個人的被需要幸福感

  發展規劃從來不只是國家規劃,而是我們共同的機會和目標。

  14億人加起來,就是我們的發展力,就是中國的未來。

編輯:黃佐春 責任編輯:王敬東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解答世界困惑,中國靠什麼?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