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這場重磅會議,為何所有人關注?

新聞頻道 來源:玉淵譚天 2020年10月30日 17:5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10月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京閉幕。

  這次重磅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30日上午,中共中央舉行首場新聞發佈會,介紹和解讀全會精神。

  戰略部署,考慮的不止5年,而是15年。

  中國,仍在按照自己的節奏,著眼長遠,謀篇佈局。

  而此刻的世界,正陷入烏卡時代。

  烏卡,VUCA,不穩定(volatile)、不確定(uncertain)、複雜(complex)、模糊(ambiguous)。

  過去一週,疫情,仍在撕扯。

  全球新增了280萬例新冠病毒病例,創下了自新冠病毒流行以來,周病例數增長最多的記錄。

  過去一週,全球股市下挫。

  儘管無限制“撒錢”,美國還是一夜回到半年前——道瓊斯指數,創下了3月以來的最大跌幅。

  疫情何時中止,創傷如何修復,後疫情時代,世界要往何處去,都是未知。

  迷茫與目標,混亂與治理,無序與規劃……

  中國,為何還能看得如此長遠?何以保持既定的節奏?未來,如何發展?

  答案,都在公報裏。

  數千字的公報,事關未來15年,每個字都經過千錘百煉。

  都是重點,更要會看重點。舉棋未來,首先要看清形勢。

  有一句話,直接回應了不少人的迷茫: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中國的大勢,仍是戰略機遇期。

  這個整體判斷,在今年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上,就已經埋下伏筆: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戰略機遇期。

  用詞的細微變化,傳遞的是更積極的信號。

  但一以貫之的信心背後,還有理性的考量。

  在7月30日政治局會議和這次公報裏,提到過一句相同的話:

  機遇和挑戰正在發生變化。

  挑戰,正在增多。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疫情帶來的衝擊,不會在短時間過去,中國要打的是一場持久戰。

  持久戰,怎麼打?

  可以看看公報裏最高頻的一個字,新。這個字,出現了66次。

  5年之前,同一時間,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新發展理念。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新發展理念成就新發展階段。

  5年過去,中國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展階段的歷史任務,正式進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階段。

  新發展階段的路徑,正是新發展格局。

  這次的公報,針對新發展格局,有這樣一句表述:

  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平。

  今年“兩會”,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這個概念,短短幾個月,新發展格局的前綴,發生了兩次變化:

  從“逐步形成”到“加快形成”;從“加快形成”到“不斷提高能力和水平”。

  用詞,愈發篤定。路徑,愈發清晰。

  就像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跟譚主説的:

  “新發展格局,不是憑空而起,而是有堅實的實踐基礎和歷史基礎,從制度體系到戰略時機都已經具備很好的條件。”

  三個“新”,都在呼喚新發展規劃。

  即將譜寫的“十四五”規劃,格外特殊。

  譚主注意到,這次的公報裏,先説了十五年遠景目標,再説了五年規劃。

  曾多次參與五年規劃編制的董煜告訴譚主:

  規劃,一般都是把近期目標放前面,遠期目標放後面。上一次做遠景展望是“九五”計劃,當時就是先説五年計劃,再説遠景目標。

  新變化,新思路。

  “十四五”規劃,是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是遠期展望和近期目標的結合體。

  望得越遠,當下才能想得更清。

  譚主聽過一個特別有趣的比喻,説中國人是一個交響樂隊,一個樂章接著一個樂章演奏。

  曲子,正是一個又一個五年規劃。

  這次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將會成為“十四五”規劃綱要的初稿。

  明年“兩會”,“十四五”規劃綱要將會正式出爐。

  譜寫新曲,正在繼續。

  中國用規劃,引導和掌握了國家發展的節奏。

  這個節奏,在一些人看來,是經濟增長。

  譚主翻閱了一些外媒的報道,他們對公報的關注重點,很大一部分集中在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和目標上。

  在中共中央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路透社記者也就此進行提問。

  但衡量中國發展,只有這些標準嗎?

  譚主留意到,公報中,並未提出類似于“十三五”規劃中“經濟中高速增長”的GDP增速目標。

  相比于經濟增速和體量,中國更在意的,是什麼?

  譚主注意到幾個信號。

  就在五中全會開幕第一天,工信部發佈了一則針對政協委員提案的回復,結論言簡意賅:

  積極考慮將5G、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納入“十四五”國家專項規劃。

  這一提案發起人是全國政協常委張連起。

  他告訴譚主,製造業將決定中國未來的競爭力,建設製造強國要堅定不移。

  製造強國這個詞,也出現在了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公報中。

  與之一起出現的,是這樣一句話:

  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格外強調“實體經濟”,意義特殊。

  “十三五”規劃中,對於實體經濟的表述還是,“夯實實體經濟根基”。

  從“夯實”到“著力”,分量越來越重。

  就在幾天前,央行發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這也是17年來“銀行法”的首次大修。

  譚主注意到,《徵求意見稿》中,明確將“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寫入立法目的。

  經濟發展任何時候都不能脫實向虛。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格外強調製造業,正是要提高中國的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是創新。

  譚主注意到公報裏,還有另一個新表述:

  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確實,科技自立,産業才能自立;産業自立,經濟才能自立;經濟自立,我們的國家,才能真正自強。

  這一年來,對科技的重視與突出無所不顯。

  就在這次五中全會舉行10天前,中央政治局舉行了第24次集體學習。學習的主題正是科技領域最前沿的話題之一: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

  實體經濟與科技創新,兩個信號加起來,正是中國經濟的新節奏,高質量。

  這個詞,在公報中出現了9次。

  “通篇都體現了高質量發展這個主題”。這是參會的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胡偉武最直觀的感受。

  胡偉武,是我國首枚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通用高性能微處理芯片——“龍芯1號”研製組組長。

  發展高科技産業,推動高質量發展,卡脖子問題,才能得以解決。

  高質量,説的也不止是産業。它的另一面,也很有溫度,對應的是每一個人的幸福感。

  被問及什麼叫高質量,清華大學中國發展和規劃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楊永恒給譚主説了一個詞:

  賦能。

  發展的目標就是為了人,自然也要越來越突出對每一個個體的賦能。

  五年規劃,正是國家賦能個體,個體又與國家共振的載體。

  中國五年規劃的指標設計很有意思。

  譚主往前梳理了一下,“十二五”規劃的24個指標中,除了GDP增長率、服務業佔比、城鎮化率三個屬於經濟指標,其他不少都屬於公共事務類指標。

  後者,都是與大家切身相關的衣、食、住、行等相關的指標。

  到了“十三五”規劃裏,一共有25個指標。

  4個是經濟指標,4個是創新驅動指標,7個公共服務指標,10個是環境資源指標。

  大部分指標,普通人看得見、摸得到、聞得著。

  這讓譚主想起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 ,説過的一句話: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

  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中,12項“十四五”期間的重大任務,涉及生態環境、醫療衛生、就業創業、居民收入、社會保障的方方面面。

  最直接、也最抓人的,可能是這句——“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在這個問題上,曾經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專門向習近平總書記彙報城鄉和區域發展的陸銘特別提到一個詞,平衡。

  譚主注意到,在中共中央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共中央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王曉暉特別提到,“(《建議》)首次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遠景目標提出來。”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寧吉喆在發佈會上也從就業、收入、教育、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等增進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方面進一步闡述了“人民”在規劃中的體現。

  人民,貫穿于整個“十四五”規劃的編制工作。

  人民,也始終貫穿在每一個五年規劃的執行過程中。

  就在2016年,“十三五”規劃綱要公佈後不久,習近平主持召開了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

  這場會議,討論了6件“小事”。

  放在首位的,是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

  考慮的是北方群眾怎麼過冬,用電還是用氣;居民能不能承受這些支出;霧霾天能不能減少。

  事情,都很具體。但在習近平眼中,它們都是“大事”。

  普通人的一件件小事,就是中國的大事。背後的邏輯,這場會上也説得很清楚:

  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

  以人民為中心,是五年規劃永恒的內涵。

  當今世界,仍在做五年規劃的國家,已經寥寥無幾。中國五年規劃的特殊所在,正在於關注人民。

  這是五年規劃,最恒定的目標。更是中國能保持發展節奏感的根本所在。

 

  五年,十五年,百年……都不會變。

編輯:戴萌萌 責任編輯:劉亮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