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班彥村:搬出窮山窩 舊貌換新顏

來源:央視網 | 2020年09月14日 11:59
央視網 | 2020年09月14日 11:59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位於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2016年,位於大山深處的班彥村啟動實施異地搬遷工程。幾年來,搬出窮山窩的班彥村依託民族特色發展産業經濟,實現舊貌換新顏,一步一步踏上了脫貧奔小康的幸福路。

在海拔2500多米的青海互助班彥新村,今年56歲的呂有金正在和老伴兒擴建酒坊。搬下大山四年來,呂有金的酩餾酒名聲在外,生意也越做越好。

村民們搬遷前的居住地

村民們搬遷前的居住地

幾年前,呂有金還和祖祖輩輩一樣,居住在新村對面海拔2700多米的大山裏。搬遷前,沙溝山上共有129戶村民,土地貧瘠,交通閉塞,村民們過著“十年九旱、靠天吃飯”的日子,面臨著出行、吃水、看病、上學、務工、娶親等六大難題。

面對“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現狀,當地政府在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從2016年年初開始啟動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對山上村民實施集中安置。

當年村民們搬遷的場景

當年村民們搬遷的場景

搬遷後的班彥新村

搬遷後的班彥新村

搬到公路旁的班彥新村後,家家戶戶通水通電,用上天然氣,呂有金家也住上了200多平米的農家小院。2017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呂有金辦齊了經營酒坊的各種證件,靠著祖傳的手藝,第一年就掙了15萬元,輕輕鬆鬆脫了貧。針對每家每戶的不同情況,班彥村還制定了一村一策、一戶一策的精準措施,幫助村民脫貧致富。

盤繡園

盤繡園

這個由政府投資300萬元佔地1500平米的盤繡園,如今已成為班彥村的重點民族産業。依託土族特有的盤繡,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産經營模式,幫助當地群眾脫貧增收。最初的145名繡娘中,貧困戶佔到了93戶。

搬遷前,由於交通閉塞條件艱苦,沙溝山上100多戶村民十年沒娶過媳婦,有20多個光棍。搬出大山後,條件改善,收入增加,張卓麻什姐不僅娶了兒媳婦,還有了小孫女。這兩年,村裏的醫務室、生態園、電商中心等便民服務設施相繼建成。今年9月,經過半年建設的班彥幼兒園也正式投入使用,張卓麻什姐的小孫女和其他孩子們一起,頭一次走進幼兒園,開啟了幸福的童年生活。

挪出窮山窩的班彥村,解開脫貧的“死結”,鄉親們過上了“忙並快樂著”的日子。在近十項民族特色産業的帶動下,班彥村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309元,實現了整體脫貧摘帽。村集體收入也實現零的突破,在2019年達到了23萬元。

編輯:陳平麗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班彥村:搬出窮山窩 舊貌換新顏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