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對口幫扶的“深圳擔當”

來源:經濟日報  |  2020年08月30日 16:20
經濟日報 | 2020年08月30日 16:20
原標題:【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對口幫扶的“深圳擔當”
正在加載

  【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

  從廣東河源市、汕尾市,到廣西百色市、河池市,再到新疆喀什市、西藏察隅縣……這些地方,都有來自深圳經濟特區對口幫扶的生動故事。統計顯示,自1990年以來,深圳先後與全國17個省份105個縣(區)開展幫扶合作,幫助194萬人脫貧。

  “忠誠踐行‘感恩改革開放、回報全國人民’是深圳的使命和擔當。”深圳市扶貧協作和合作交流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劉衛翔説,多年來,深圳在保持自身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同時,積極承擔中央和廣東省交辦的對口幫扶使命任務,通過對口支援、東西部扶貧協作和省內全面對口幫扶,深入推進産業合作、勞務協作、民生幫扶等重點工作,探索出一條“輸血”與“造血”幫扶相結合的特色扶貧道路。

  “民生保障是脫貧攻堅的首要議題。” 劉衛翔説,近年來,深圳立足幫扶工作實際,把80%以上扶貧資金用於民生項目,積極協助當地開展教育幫扶、醫療幫扶、住房保障工作,切實提升對口幫扶地區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扶貧要先扶教育,因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曾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那坡縣深龍小學支教的老師余成艷説,支教老師只是星星之火,相信隨著教育扶貧工作的持續開展,山區孩子們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深龍小學是由龍崗區投資3000多萬元援建的,于2019年9月正式辦學。目前,全校797名學生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336人,異地搬遷戶子女119人。“非常感謝龍崗區幫扶,讓山裏的孩子們有了環境優美、設施先進的學習條件。”校長黃麗宇説。

  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靖西市,深圳龍崗與百色靖西共建的産業園裏生産正忙。“我們是第一批從深圳引進的落地加工企業,産業園廠房建成裝修後就搬了進來。”靖西市保誠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龐春國説,産業園區緊挨著異地搬遷的老鄉家園,勞動力資源豐富,能夠充分滿足企業用工需求。

  廣東陸豐市甲西鎮北池村村民蔡漢標曾在深圳工作多年,如今他是陸豐恒業混凝土有限公司總經理。“公司由深圳羅湖區東門街道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合力招商引資,引進來的陸豐市恒業建材實業有限公司在村裏投資了混凝土攪拌站項目。目前有兩條生産線,日産量超過2000立方米,大大提升了村裏的經濟水平,不僅能解決村民就業問題,還能通過招募學徒的方式提升大家的職業技能。”蔡漢標説。

  為促進貧困人口就地就近就業,近年來深圳積極幫助對口地區建設扶貧産業園區、扶貧車間,引入企業生産、包裝環節,採取發展産業、以工代賑的方式,鼓勵不願或不能外出務工的貧困戶就近就業。目前,已累計在對口地區建設273個扶貧車間和扶貧工作坊,幫助貧困戶5000余人就業。

  産業發展一直以來都是深圳經濟的一塊“金字招牌”。近年來,深圳在注重遵循市場和産業發展規律的同時,在對口幫扶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種養業、農産品加工業、傳統手工業、鄉村旅遊業等特色産業,打造了喀什百年小圓棗古樹認養計劃等一批産業扶貧“名片工程”。

  柬薩庫勒村位於新疆和田縣北部沙漠腹地,是一個深度貧困村。中國廣核集團扶貧幹部王智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以産業發展引領全村脫貧致富,積極開展扶貧産業項目招商,推進精準脫貧。

  在王智的積極聯絡下,村裏引進了新疆禾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柬薩庫勒村發展陸基水産養殖。2019年6月以來,禾美公司陸續投資50萬元投放160萬尾南美白對蝦、10萬尾單雄羅非魚試驗性養殖陸基水産,吸納4名村民入股就業,人均月工資3000元以上。“以前在沙漠中養蝦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現在卻變成了我們村的新興産業。”柬薩庫勒村村民買買提阿布都拉·買吐肉孜説。(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陽騰)

編輯:趙晉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對口幫扶的“深圳擔當”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