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閃退,各方反應如何?

來源:玉淵譚天  |  2020年08月30日 15:34
玉淵譚天 | 2020年08月30日 15:34
原標題:安倍閃退,各方反應如何?
正在加載

  當地時間8月28日下午5點,日本歷史上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安倍晉三,突然宣佈辭職。

  幾天前,他剛剛説過要“以最佳狀態繼續努力工作”。

  記者會上,安倍給出了辭職原因,舊疾復發。是潰爛性結腸炎。2007年任上,他也曾因此病辭職。

  時隔13年,同樣的理由,同樣的退場方式,原因真的只是身體健康這麼簡單?

  看看安倍辭職之後各方的反應,或許能解讀出不一樣的信息。

  安倍辭職當天,英國、德國、俄羅斯、韓國都第一時間給出回應。

  俄羅斯克裏姆林宮發言人:普京與安倍工作關係非常好;

  德國總理默克爾:我們的合作非常良好,安倍一直致力於多邊主義;

  英國首相約翰遜:安倍為了日本和全世界成就了許多大事;

  韓國青瓦臺發言人:安倍取得了很多有意義的成果。

  非常好,良好,成就,有意義……

  安倍收到的評價都很積極

  能做到這樣,不只是因為在位時間長達2803天。關鍵,是安倍的外交理念。

  一個詞概括,叫實際

  比如與俄羅斯,雖然有“北方四島”的領土爭議,但安倍見的最多的領導人之一,就是普京。

  這讓普京都感嘆:“贊同安倍首相堅持通過談判和在共同關心的領域發展雙邊關係的方法來解決所有爭議問題、甚至最棘手問題的原則。”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呂耀東告訴譚主:日本的前幾任首相,更多注重於日美同盟關係,這是日本外交基準。但安倍提出了“俯瞰地球外交”,除了美日同盟關係,亞洲、歐洲、拉美、非洲他也都全方位發展。

  安倍治下的日本,不只有美國一個朋友。但結果是,美國這個朋友,在關鍵時刻,不親近了。

  安倍宣佈辭職的時候,是美國華盛頓時間28日淩晨4點。美國總統特朗普剛剛在前一晚——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最後一天,正式接受了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

  接著,他在白宮外的草坪上發表了一個小時的演説。其中,沒提到日本

  另一個細節是,在華盛頓時間28日,安倍辭職的消息發酵了一天。但特朗普一直忙著在社交媒體上鼓吹政績,給自己拉票。

  直到華盛頓時間28日晚上10點,在路透社記者詢問之後,他才想起安倍。

  “我非常尊敬安倍,他是我很好的朋友……我對他的情況感到很不安。”

  跟“好朋友”相比,分明還有更重要的事情。

  相比之下,2016年,特朗普就任總統,安倍可是第一時間電話祝賀、全世界各國領導人中第一個跑去美國訪問的。

  捨棄面子,自降身份,換來的不是平等的回應。

  深層次的原因,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日本問題專家黃大慧分享給了譚主:日美關係是“美主日從”的關係,美國要顯示出這樣一個地位,就不能那麼快速地來慰問。

  總結一下,所謂的盟友,擺著架子,姍姍來遲。

  相比之下,其他朋友倒是真誠了不少。

  兩種心態,怎麼來的?


  就在安倍辭職後一天,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赴關島與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舉行會談。

  雙方談論的話題之一,是美國要在日本的兩個地方——東北地區秋田縣和西南地區山口縣,部署的“陸上宙斯盾”導彈攔截系統。

  兩套系統,是去年談成的協議。但日本一直拖,拖到了今年6月,最後日本亮明了態度:叫停部署。

  讓日本不高興的,首先是錢。

  兩套系統,從軍備到訓練費和維護費,日本要花40億美元購買。

  不僅如此,導彈系統存在技術問題,一旦發射,助推器等零部件可能掉落在居民區,想要避免,還得另加鉅額費用。

  這還不算,如果按照原計劃佈局,日本非常重要的城市東京、大阪根本不在保護範圍之內,但美國領土夏威夷和關島卻在。

  算來算去,給別人當保鏢,還得自掏腰包

  日本不幹了。

  在美國要求下,從2011年到2018年的7年時間裏,日本每年購買美國軍備的開支差不多增加了7倍。

  先買軍機,然後還要買各種配套服務。

  到2020年,日本直接刷新了2個紀錄日本防衛省的年度預算達到了5.3萬億日元,是歷史最高;日本欠美國的“武器貸款”餘額達到5.49萬億日元,也是歷史最高。

  羊毛薅太多,日本甚至可能需要動用應對重大災害或經濟不景氣的“補充預算”,才能還得上貸款。

  這還不夠。去年,美國突然要求,美軍駐留日本的軍費,日本要承擔80億美元,是原來的4倍。

  到現在,還沒談成。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長楊伯江總結了一下:“美日之間的矛盾,概括起來就是經濟上的榨取與反榨取,政治上的控制與反控制。”

  後半句,正是日本不願意部署反導系統的第二個理由。

  日本的安全基本依附於美國,美國著名將領麥克阿瑟甚至直接説過:“日本是我國國防最西邊的前哨”。

  如果説美國想當亞洲警察,日本就是美國心中的輔警。美國佈置反導系統,正是要把日本更牢固地綁在他的戰車上。

  但日本最急迫的,不是當美國“不沉的航空母艦”,而是恢復經濟

  7月份,日本經濟産業省公佈了2020年第二季度日本GDP數據,環比年化增長率為-27.8%,為二戰之後最糟糕的表現。

  遺憾的是,美日貿易摩擦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已經開始。直到去年,美國還在威脅日本,要徵收汽車行業25%的關稅。

  在經濟“制裁”上,美國對日本,絲毫不留情面。

  不少人應該還記得2017年美國帶給日本的震動。

  當時,新上任不久的美國總統簽署了他的第一個總統令:退出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

  要知道,這個協議美國與日本從2008年一直談到了2015年,當時的日本經濟財政大臣甘利明為了談判費心費力,甚至因此黑髮變成了白髮。

  辛辛苦苦達成共識,結果剛剛運行一年多,TPP中的最大經濟體美國就退出了。

  退出第二年,日本財政大臣麻生太郎訪問北京,專門説了一句話:

  考慮到美國政府的政策,希望日中兩國進行合作,以應對貿易保護主義。

  日本主動提議,個中意味,無需多言。

  這樣的“遠親”,又能有多親呢?

  事實上,安倍除了是日本歷史上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之外,還創造了另一項紀錄。

  黑龍江省社科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笪志剛給譚主分享了一個數據:安倍在任期間,訪問了80多個國家,累計出訪170多次,是日本歷史上出訪最多的首相

  堪稱“空中飛人”。

 

  默克爾對安倍的誇獎——致力於多邊主義,不是虛言。

  帶著這樣的理念,日本開始“全世界找朋友”。

  當美國宣佈退出TPP後,日本將談判自貿協定的目光,轉向了歐盟。

  2017年7月,歐盟與日本就經濟夥伴協定,達成原則性協議。這一協定生效後,雙方進出口的九成商品,將被減免關稅

  這一舉措,會讓日本的汽車、電子産品等商品,在歐洲市場更具競爭力。

  2019年2月,這一協定正式實施,全球最大自貿區就此誕生。

  根據日本政府推算,這一自貿區會推動日本GDP每年增長約5.1萬億日元,並提供29萬個新的工作崗位。

  “單飛”的英國,日本也花了不少心思。

  早在英國還在為“脫歐”爭論不休時,安倍就“喊話”英國,歡迎其“脫歐”後,加入TPP。

  兩國一直積極互動。

  就在這個月,英日貿易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按照雙方的説法,日本和英國的自貿協定會在今年年底生效。

  而這,也是英國正式“脫歐”後,簽署的首份貿易協定。協定達成之後,英國從日本的進口,將會增加79%。

  除了“遠交”,在亞太地區,安倍也一直在積極靠近。

  就在安倍辭職前2天,日本也和不少國家一起參加了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部長級視頻會議,承諾努力實現今年年內如期簽署協定。

  這個協定,關係到亞太地區區域一體化。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所日本問題專家項昊宇告訴譚主:“遠親不如近鄰”,東北亞地區各國命運與共。日本很重視以中日韓合作為主渠道的東北亞區域合作,畢竟東北亞是其安身立命之所。

  尤其是,關注與中國的關係。

  首先是對“一帶一路”倡議態度積極。

  2018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週年。在同年舉行的第四屆東方經濟論壇期間,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時指出:

  “一帶一路”倡議為中日深化互利合作提供了新平臺和試驗田。

  安倍晉三近年來也多次在公開場合就“一帶一路”合作作出積極表態:“期待‘一帶一路’為地區和世界的繁榮、穩定作出積極貢獻。”

  2019年春節期間,安倍通過視頻致辭,直接用漢語向中國人民拜年。

  開口第一句:大家,過年好。

  8月29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也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式宣佈辭職一事做出回應:近年來,中日關係重回正軌並取得新的發展,兩國領導人就推動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達成重要共識。我們對安倍首相為此所做的重要努力表示積極評價,同時祝願他早日康復。

  廣交朋友,合作共贏的道理,日本首相安倍明白,但有些人裝作不明白

  一邊是關係越來越熟絡的遠近“鄰居”,一邊是只想薅羊毛的“遠房親戚”。

  為了日本的發展繁榮,和“鄰居”們搞好關係是大勢所趨。而遠房“親戚”卻變本加厲,只想加強對日本的控制、攫取,眼中只有自己利益,面對這樣的局面,安倍選擇退出的背後也許有一些無奈

  有一個細節,譚主印象很深。

  2016年11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當選。日本首相安倍前往紐約與其舉行首次會談。

  知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喜歡打高爾夫球後,日本首相安倍購置了一套日本最高級的球桿送給他。

  這根球桿,用以維護同美國的關係,是日本品牌,但卻是中資企業製造。

  全球化的時代,誰又能離得開誰呢?

編輯:錢景童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安倍閃退,各方反應如何?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