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編導手記

故事還是觀點

------《泥人張》手記

央視國際 2004年06月07日 14:25

  《天生剪紙狂》和《泥人張揭密》前前後後托了三個多月,終於完工了,惴惴不安,拿去審片。審完後,大家都説《天生剪紙狂》要比《泥人張揭秘》好,而且最後的評級也證明了這一點。《天生剪紙狂》是B加,而後者是B。

  看到這個結果,儘管在意料之中,但是仍然感到悵然。這兩部片子是《民俗》系列中的兩部,製作時都沒有按照《民俗》系列最初的策劃的風格:先講特點,再講傳承,把人的故事納入到民俗的變遷之中。我採用了兩個極端的方式,《天生剪紙狂》純粹是人物故事的講述,一個農村婦女奮鬥歷程的講述。而《泥人張揭秘》是純粹觀點的交鋒,針對兩個觀點──第一,“泥人張”自己做的大的雕塑作品到底還是不是泥人張?第二,“泥人張”的品牌究竟屬於誰?──主持人和嘉賓展開了討論。這樣做這兩集題目,除了選題本身的局限外,我原本打算做一個嘗試,這種專訪節目,究竟是適合談觀點,還是更適合談故事。我原來的預設是,這種專訪也許更適合談觀點,而用談話講故事總覺得很平淡,不像用畫面講故事那樣隨心所欲,自己控制的空間也比較大。現在看來,自己以前的想法太過於簡單了。

  毫無疑問,專訪適合談觀點,但這個觀點是怎麼談?談什麼樣的觀點?這都需要考慮的。首先,談什麼樣的觀點。《泥人張揭秘》為什麼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原因很多,但我覺得很重要的一條是這個觀點本身就不吸引人,和觀眾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所以,就沒有興趣再往下聽了。在電視屏幕上兩個人在那裏聊一些和大家沒有任何關係的觀點,誰還願意聽呢?相反,像鳳凰衛視中《時事開講》等節目,它都是很多新聞事件,請獨立評論員發表很新穎的觀點,所以會吸引觀眾。其次,如何談的問題。坐在那裏空談,沒有事實的支撐,沒有細節的處理,整個節目中,觀點沒有層層遞進,沒有任何的推進關係,只是圍繞着一個點翻來覆去説一些重復的話,這自然不會太好。《泥人張揭秘》就犯了這樣的毛病,讓人感到沒有談出新鮮的東西,老在一個地方轉圈,所以也就不會好看了。

  我現在都認為,用專訪的方式講大段的故事,沒有別的方式來補充,不是一個太好的敘述方式,試想,10多分鐘,主持人一言不發,或者稍微説上幾句過場話,整個畫面就是一個大頭在嘮叨,無論多麼精彩的故事,整個節目的節奏都只能是很慢很慢,但是,也許會舉出很多反例來證明我的錯誤,比如現在很多欄目都在用這種方式,《講述》、《藝術人生》等都用得很好,的確,他們用了專訪得方式來講大段故事,但我們更應該看到他們想了很多辦法,來讓這個故事連續講述時間縮短,其中加入情緒段落、敘述段落,鋪墊段落,各種道具以及談話噱頭等,甚至各種片花,來克服大頭敘述的缺點,加快故事的節奏和視覺衝擊力。

  事實上,現在看來沒有一種方式來敘述一個故事或觀點是一定適合的,無論畫面、還是訪談都只是構成電視的元素,都有着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關鍵是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他們內在的規律,更好地把它們結合起來,來尋找一種最適合我們主題表述地方式。

  沒有絕對地最好或絕對地不好,關鍵我們如何使用……(編導:池建新)

(編輯:戴昕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