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環爆炸案兩周後驚魂未定的倫敦再次遭遇恐怖襲擊,究竟是誰實施了爆炸?倫敦為什麼再次成為襲擊的目標?面對不斷綿延的恐怖活動,世界又該如何應對?
主持人 王世林: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今日關注》。
當地時間7月21號中午,當許多倫敦人還沉浸在兩周前發生的連環爆炸案的悲痛中時,倫敦市中心再次響起了爆炸聲。與兩周前一樣,又是在三個地鐵站和一輛雙層公共汽車上,幾乎同時發生了四起爆炸或者是未遂爆炸,倫敦的應急系統再次啟動。距離上次造成56人死亡的連環爆炸僅僅兩周,很多問號還沒有來得及解開,新的恐懼又捲土重來。究竟是誰實施了爆炸?倫敦為什麼再次成為襲擊的目標?恐怖活動是否正在蔓延?這些都是我們今天要關注的話題。
演播室請來兩位專家,首先我來介紹一下。一位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王大偉教授,您好。還有一位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的副所長阮宗澤先生,您好。
王教授,第一個問題我想問您一下,作為專家,當您昨天聽到這樣的一個消息的時候,您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王大偉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
覺得這個事件更加的複雜、更加的危險,也就是對倫敦市民産生了更大的危險。因為它是一次爆炸後邊又跟著一次。
主持人:
而且時間這麼短。
王大偉:
而且比較一下,我發現它們之間有四點相似之處,也有四點不相似之處的地方,我們在這兒總結以下。一個就是它的相似之處,就是它襲擊的對象都是地鐵和公汽,然後他的作案方式都是一個男的背著一個包,這種形式。爆炸的地點,它又是分為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非常對稱。而且作案的人員,現在當然第二起現在還沒有最後確定,但好像也是那種亞裔的倫敦當地的人,這是它的相似之處。但是它不相似的地方,就是犯罪的時間分佈,第一次是在早晨,而第二次是在中午。再有一個就是傷亡,第一個是700多人的傷亡,而第二次現在好像就一個傷亡。再有一個炸彈一開始是非常專業的,但是到後來這一次就好像很不專業,而且好像也沒有成心想引爆。後面的淺臺詞是什麼呢?就是第一個,他想造成一個大的殺傷,而第二次還好像在想還接著再造點什麼動靜、鬧點動靜。
主持人:
就是還是給人們一種在心理上造成的一種延續的恐怖。
王大偉:
對,所以這兩個比較起來以後,很難説他是不是第二起是第一起的連環爆炸,也有可能他是一種模倣,也有可能是一種趁火打劫,另外的恐怖主義組織,或者另外的犯罪集團借著這個勁兒,再去搞得什麼。所以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
主持人:
是,關於這兩起爆炸案之間是否有關聯的問題,也是媒體們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有注意到有媒體也談到説,從好的方面來看,也許這是一種模倣,是另外一夥兒人幹的,從不好的方面來看,也可能是有連續的,想繼續製造這種轟動的效應或者製造這種恐怖的襲擊,另外從心理上給人一種連續的恐怖的威脅。那麼阮教授您是怎麼來看待這兩起爆炸事件這種關聯的。
阮宗澤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
剛才已經講到他有很多相似之處,也有不相似之處。特別是我們在看他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就是有一個估計,他可能不是説同一夥兒人。因為現在恐怖主義的一個特點已經是化整為零,就是所有的活動都不一定要經過他的總部,或者一個地區的總部,他可以自發的或者在一定範圍內,他完全有自己的權利採取相對獨立的活動。看得出來這兩次活動確實從攻擊目標的選擇上,特別是應對的一個是一個公共汽車,三個地鐵站,然後別的很多方面也看得出來,他有一些和兩次比較相似的地方。大家可以判斷,雖然他不一定是一夥兒的,但是他們可能是一個大的系統裏頭的不同的分支,他們做的這樣。其實這一次的行動雖然只有一個傷亡,這是非常蹊蹺的事情,但是他對倫敦人,對英國的精神打擊遠遠多於這個。
主持人:
您談到了對倫敦人的精神打擊的問題,我注意到最近這幾天有關倫敦市民的這種反應的報道也很多,其中也談到了很多現在倫敦市民在乘坐共同汽車或者是坐地鐵的時候,很多人就像得了一種毛病似的,老看著包,誰背著包,他就盯著包,然後被盯的那個人也是一種不信任的。在車上好像大家都有了一種癔症,看見揹包,你剛才總結很重要的一個特點,男子加揹包。現在在倫敦地鐵裏面,大家坐地鐵的時候,確實對這樣一個人的打扮的時候是非常在意的。就是説,看來第二次的襲擊對人們心理上造成的這種陰影是更重的。
王大偉:
對,我們曾經講過,就是從專業角度講,什麼是爆炸?什麼是恐怖主義?二者有個特別明確的界限。爆炸就是我想針對這一個目標去炸這個東西,而恐怖主義它是隨機的,隨機不定是哪個車,哪個地鐵,我弄一個炸彈,他的目的不是殺人,他的目的是造成了一種恐慌,而這種恐慌的背後的政治目的,才是他真正的目的。所以他這個目的看來是兩次都達到了。
主持人:
總之兩位專家,第一判斷就是説,對於第二次的這種爆炸事件,你們覺得整個的恐怖襲擊的問題現在變得更複雜了,對於倫敦人來説。實際上在第一次爆炸發生以後,倫敦的警方還有倫敦的市民這種冷靜的心態,包括倫敦警方採取的這種積極的行動,都給人們留下了非常深刻印象。而且英國政府也很快就採取了一些非常積極的行動,包括在一些法律的修改等等方面,也在做了一些工作。我們這裡有一個背景短片,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解説:
在倫敦經歷了7月7號慘痛的爆炸襲擊後,英國政府很快採取了各種應對措施,以防止可能發生的恐怖襲擊。
8號,英國警方加強了對公共交通系統的安全戒備,集中警力展開大規模的搜捕行動,捉拿製造倫敦爆炸慘案的疑犯。
10號,英國政府將全國的恐怖警戒級別調至有史以來的最高級,以防止恐怖分子再次發動襲擊。
11號,英國首相布萊爾在議會上發表講話,發誓要挫敗倫敦包紮案背後操縱的恐怖分子。
18號,英國三大主要政黨召開緊急會議,商討進一步加強防範恐怖襲擊的措施,重新制定《反恐立法》。
兩天后,7月20號,布萊爾在英國議會下議院宣佈了政府制定的一系列防止恐怖主義分子再次進入英國進行襲擊的新措施。除了加強英國現行有關法律,以對付極端主義煽動行為外,還呼籲召開一次國際會議,討論如何剷除極端主義。
同一天布萊爾還在首相官邸,同穆斯林團體的20多名代表會面,共同商討預計在年底出臺的《新反恐法》和打擊制裁伊斯蘭極端分子的必要性。
主持人:
應該説客觀地講,在第一個爆炸事件發生以後,英國政府採取的措施也是非常的積極、非常的快速的,效果應該是不錯的。但是不幸的是,在整整兩周之後,爆炸再次發生了。阮教授,為什麼?
阮宗澤:
他確實採取了不少措施,剛才我們已經看到。但是話又説回來,他有一些措施其實是一個非常長線的措施,比如説立法,不是説一時半會兒就能完成這個過程,而且能夠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其實還有一些措施也反映出來,他應該説可以做得更好。你比如説對地鐵、公交系統,具體的一些安全防範措施,我一定意義上覺得可能英國還是過於自信,所以這方面還有一些更嚴格的措施也沒有採取。你比如説像現在遠在美國的紐約地鐵,他都可以開設抽查一些帶包的,或者是一些旅客,甚至看他的身份證。在英國根據沒有出現這種情況,而且他急於為了恢復他的秩序,就是説你這點爆炸我在很短的時期內,很快把正常的秩序給恢復,以重建人們的信心,但是我想這裡頭也不排除有疏漏的地方。
主持人
王教授,您是公共安全問題的專家,在您看來,倫敦警方在這兩周之內採取的這些措施是不是得當?
王大偉:
我覺得他們做了一些措施,而且這個措施是有層次的,從上往下。你知道英國,我們有個詞叫“危機警務”。它有金、銀、銅三級。“金”就是領導層,“銅”就是戰術,底下還有具體的警官去做的。它的措施一看就是金、銀、銅三級的這種對策,實際上是做了一些事情,但是我們覺得他做得,由於第二次的爆炸,證明他做的這些不夠。我們認為為什麼第二次又爆炸了,他有三個問題。
一個問題就是他的情報和預警系統還是有點薄弱。我們説他第一次爆炸的時候,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當時一個是八國峰回,一個是奧運會剛申下來,所有的人都知道,這個時候只要恐怖主義要打,就肯定這個時候要動手。可是他居然下調了預警的級別,這説明他們的問題。第二次也就兩周之後,整整兩周之後,他並沒有什麼新的措施,雖然他把預警是提到最高了,但是他的情報系統在哪兒,也就是第二次出現這些人,他沒有任何情報信息,這是我認為他的一個敗筆之處或者一個痛惜之處。
第二個就是情景預防,這些犯罪分子要去炸,所謂情景就是“easy opportunity”就是容易製造犯罪的那些機會,他們還放在那兒。如果説地鐵的問題,男子夾揹包這個事,我們在私下裏就説,如果我們做這件事情,怎麼做?我們第一,揹包,對不起,你坐地鐵的不要背揹包,我們先限制你一下,或者是你揹包的旁邊來一個X光機,你去查一下,這些最簡單的措施,為什麼沒有出臺呢?這個也就造成了第二次很容易又去做這麼一個,這是第二個。
第三個我們就覺得整個的打擊的力度好像還不是很強。這些他們就覺得它是導致了第二次。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他是技防,大概在倫敦上次是2500多個探頭,是把那四個人找到了。但是第二次的信息恰恰暴露了,他只重視技防,但是在公眾,我們説打人民戰爭,人民群眾提供信息這個方面,他又做得是好像還是欠缺。
主持人:
實際上,你的電視監控倒是可以有錄像,但是只是把他錄下來了,錄像中他走了,錄下來的時候,他已經走了,你還是抓不到犯罪分子嫌疑人,是吧?
王大偉:
我們説現在叫“四次警務革命”,實際上第四次警務革命它的主題詞叫“社區警務”。這個社區警務恰恰英國做的最好。也就説我們很多警誤改革,當時我們是跟英國學的,英國當是就是調動人民群眾,這個信息是從人民群眾來。可是這次你會發現好像警察在孤軍作戰,真正的人民群眾,特別是在社區,就是出現這些問題的社區,好像人民群眾和警察配合還要進一步的凝練,這是他現在應該認真總結的地方。
主持人:
剛才你還談到了一個情報的問題,實際上前些天,英國政府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包括派出了300名情報人員進住到各個社區去,建立社區的辦事處,也是為了在這方面加緊收集一些有關的信息,這是關於爆炸案本身。
另外在第二次爆炸案發生以後,我們注意到,倫敦市場列文斯通他有過一段講話。他講到説,倫敦之所以遭到恐怖襲擊,可能是跟西方國家採取的對中東事務的一些干涉的政策是有關係的。
另外還有一個調查顯示説,三分支二的英國公民認為,英國遭到恐怖襲擊與英國參與伊拉克戰爭是有關係的,但是我們注意到列文斯通的這些觀點跟英國首相布萊爾的觀點不盡相同,我們來比較一下。
布萊爾 英國首相:
這些恐怖分子當然會把伊拉克作為一個藉口,他們還會利用阿富汗(作為藉口)。“9.11”是在這些事情之前發生的,那是他們的藉口是美國的政策或者以色列的政策,他們總會找到襲擊的理由。
布萊爾 英國首相:
我們知道這種事情為什麼會發生,他們這麼做就是為了威嚇民眾,驚嚇民眾,讓民眾擔心受怕,我認為我們必須冷靜對待,盡可能正常地繼續幹我們的事情。
記者:
你認為是你的政策將民眾置於這樣的境地嗎?
布萊爾:
我以前也説過,我認為那些襲擊者應該對此負責。
主持人:
可以説無論是列文斯通市長還是布萊爾首相,他們都是嘗試著在更深層次的去尋找引起倫敦遭到爆炸恐怖襲擊的原因。阮教授,您怎麼來看兩個人的觀點?
阮宗澤:
為什麼是倫敦?為什麼第二次還是倫敦?這個已經成為大家,特別倫敦人爭論的一個熱門話題。我覺得倫敦市長列文斯通的觀點具有相當的代表性。他就認為西方對待像中東事物,一些外交政策上,他的雙重標準,導致了其他國家或其他一些勢力對西方的這種反彈。他又民意調查也是支持他的,甚至包括英國皇家國際事務所的研究報道也是支持他這種觀點。從布萊爾來講,他作為一個政府首腦,我想他很難當面承認是因為他自己在伊拉克問題上的失誤引狼入室,把恐怖分子引過來。
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還要注意到列文斯通,他本身和布萊爾之間的關係應該説有很多過節。你比如説讓我想起當時倫敦市在撒切爾上臺以後就沒有市長了。布萊爾上臺以後來恢復倫敦的市長,恢復市長的時候,列文斯通是一個候選人,另外布萊爾工黨裏頭又找了一個作為候選人跟列文斯通對著競選,布萊爾當時是支持他自己選擇的這個人,是非常的不願意讓列文斯當選,所以他跟英國老百姓講,如果你們選了列文斯通當市長的話,將是英國的災難。所以他們之間關係應該説有很多過節。關鍵不在於他們個人的關係,我覺得這種觀點在英國應該有相當的支持的力度,就列文斯通這種觀點。
主持人:
在第一次爆炸發生以後,很多的英國民眾就呼籲説,英國應該從伊拉克撤軍,這種呼聲現在看是越來越高了。你覺得布萊爾的這種伊拉克的政策會不會改變?
阮宗澤:
我覺得他現在處在一個非常兩難的境地。一方面如果他要撤軍,會給恐怖分子一個信號,他迫於恐怖分子的壓力,正好滿足了他的這種要求。也就是對他自己講,他要從以前的,他所執行的伊拉克政策上後退,這個恐怕做起來有相當的難度。但如果他不撤軍,恐怖分子或者其他勢力會繼續對英國發難,所以他現在我覺得處在一個比較尷尬境地。我們在這兒其實要考慮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在今天這個英國社會,他大約有200萬的穆斯林,而200萬的穆斯林佔他大約人口的4%,這一部分人,現在實際上兩次爆炸,特別是7月7號那次爆炸已經非常的明顯,一個有基地的背景,而且他們都有穆斯林的背景。在英國來講,真正對穆斯林産生重大影響的,其實前不久1988年,一個非常有名的“拉什迪事件”,還有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後來就是“9.11事件”之後的“伊拉克戰爭”,正是英國的在這些問題上的一系列的做法,就給那些極端的穆斯林他們有了藉口,他們就煽動起對英國的政府的仇恨,到處去招募,甚至培訓這樣一些人來製造這種恐怖事件。
主持人:
關於目前爆炸事件的調查情況也是大家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在剛才前面的新聞節目中我們已經報道了,現在英國警方已經證實擊斃了一名涉嫌製造這次恐怖襲擊的男子,而且調查和取證工作還在進行中。王教授,您怎麼來看待目前英國警方進行的調查、取證工作?您覺得在進行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王大偉:
我們説英國是一個特別不一樣的警察制度的國家,他上邊沒有公安部,他上邊是內政部,內政部底下分43個郡,是43個警察局。這43個警察局,他不互相隸屬,就像過去的軍閥,張作霖、吳佩孚,他是互相各自為證的。所以他上面是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可是恰恰這個地方是在倫敦大都市警察廳,這個地方大概有30000多個警察,實際上他的警力還是很不少的,我們國家警力是萬分之十一,他們是萬分之三十五,他們的警力實際上配備是相當高的。但是今天這一槍,我覺得好像是一個新的時代的開始。就是我們説“7.7”這次爆炸事件,它必然是國際反恐的一個新的時代的一個劃時代的事件。他對英國的警務改革産生了一個新的劃時代。你知道過去,英國警察是以溫文爾雅,以群眾的滿意來決定警務改革這樣一個英國紳士的這種風度。所以説你想在英國把警察惹惱了,那是不可能的。也説他們在判斷一個事情的時候,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大家滿意,然後再想到效果,也就是説英國警察是不配槍的很長時間,就是他是一個平民化的形式。但是今天你看他打出一槍,而且他擊斃了一個人,這個在過去是不敢想象的。所以我們想反恐就必然要改變英國警察整個警務改革,他的體制、理念、風格都會産生新的變化,這是我們説的,他會往前大大的邁一步。第二步,我覺得他已經是兩次被炸,他應該汲取的教訓恰恰是他的情報和預警的不足,實際上他事後的排查是非常好的,我們有一個總體的評價,就是失分與前,得分與後,他的後面的快速反映,但是做得滴水不漏。
主持人:
你看第一次爆炸發生以後,很快就能找到嫌疑人,是哪些人。這個讓世界也感到非常震驚?
王大偉:
他不僅找到嫌疑人,你看他整個表面的處理,整個社會的維護是滴水不漏,人民群眾的那種支持程度,外圍的清掃工作,當然他的預案做的非常的好,他的演習也做的非常好。
主持人:
您覺得關鍵還是情報的問題。
王大偉:
還是情報的問題。所以説我們現在不敢保證還會來第三回,那麼第三回來的主要的問題怎麼防止第三回,不是外圍清掃的問題,不是整個的訓練有速的問題,而恰恰是情報和預警的問題。所以我們真是希望英國警方真正的下決心,在情報這個問題上要下大工夫。
主持人:
而且這次警方擊斃嫌疑人好像也是在爆炸事件發生以後,剛剛授權警察可以有這樣的權利,而且很快就用上了。
王大偉:
對。你知道美國的警務風格和英國的警務風格是完全不一樣,這件事要發生在美國,理所當然大家都不會説時候。但是這個事情是發生在倫敦,你知道倫敦是世界上大家最公認的,這種警務風格最溫文爾雅,最和善的一支隊伍,是一種平民化的警察風格,他恰恰出現這個,這個是一個新的信號。
主持人:
終歸這也是一個反恐的話題。説到反恐的話題,從全球的範圍來看,以前“9.11事件”發生以後,很多起恐怖襲擊事件都是發生在美國,發生在亞洲地區,從去年開始發生在歐洲的西班牙的馬德里,今年又是在倫敦的兩起爆炸事件。是不是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現在恐怖分子的手已經伸向了歐洲?或者説歐洲現在已經面臨著最新的一種反恐形式?
阮宗澤:
當然可以這樣講,實際上恐怖分子搞的這些恐怖活動,一個他是有一種大的謀略,一種謀劃,當然另外一個還得看時機。“9.11”以後,美國採取了很多嚴密的措施,一定意義上也杜絕和防範了類似的事件重演。接著完了之後,美國就把他所謂的反恐第二站推向了東南亞地區。當然對美國來説,他還有別的一些圖謀。現在特別是從去年“3.11”馬德里爆炸事件,這一次倫敦連續發生兩次爆炸事件,讓人看到在歐洲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目標。但這個意思不是説,這些恐怖分子就不會在世界其他地方搞爆炸了,而是説現在歐洲也難以倖免。而且歐洲應該説他的目標選擇也是很大,而且有相當多的可操作性,對它來講。因為歐洲相對很多東西,就是自由度,甚至包括管理上,應該説有一些漏洞,而且他們能夠得手的機會還是不少。再加上歐洲有不少的國家,像英國一樣,在伊拉克戰爭當中出錢、出兵、出力,甚至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定意義上也給恐怖分子創造了一個可利用之機。
主持人:
可以説“9.11”之後,國際社會一直在進行反恐的工作。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好像恐怖活動不但沒有減弱,反而有綿延的這種趨勢。王教授,在您看來,是不是在一些政策和策略方面要有所改變。
王大偉:
對,我們説恐怖主義是人類共同的敵人,打擊恐怖主義不是一個國家的事情,也不是一個地區的事情。我們説怎麼打擊恐怖主義?在這個政策上就是要採取標本兼治的方式。首先恐怖主義是有震蕩源,什麼是震蕩源?我們知道社會上整個世界有很多不安定的因素,真正要是消滅恐怖主義,首先是這些不安定的震蕩源所造成的。
再有一個就是社會生態。整個一個社會對恐怖主義的態度,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就好像沙塵暴,風一刮過來,風大不要緊,關鍵是底下的生態,就是各國對恐怖主義的態度。我這裡面有這樣一個。你看,這個是英國大都市倫敦警察廳的二把手,他叫約翰.安德遜。但是這個人現在退休了,他是英國的社區警務之父。他當時就提出一個觀點,説我們警察不僅僅是要打擊社會的邪惡,我們還要激發社會的正義,如果説這個社會的正義都起來了,那麼就是整個社會生態就好起來了,這是一個。
第三個就是我們要加強打擊。這個打擊,你知道恐怖主義在歐洲已經聯網了,在世界已經聯網了,沒有國界的。不是説昨天是美國,今天是英國,是不是明天可能還會有歐洲的其他國家,甚至別的洲的其他國家要遭到打擊,所以全世界的反恐的這種警務合作,打擊的力度是非常重要的。
最後一個是防範,我們説控制打擊,這是警察的事情,但是更重要的,老百姓要有自己的防範意識。比如説這次倫敦,我覺得他們做的非常好,每一個老百姓都知道怎麼去防範,一旦炸彈,他就有三條寫得非常清楚,大紅紙。看到炸彈,第一條保持鎮靜;第二條不要觸摸;第三條趕快報警。如果每個人民群眾都有這種防範的意識,就是跟恐怖主義打人民戰爭,這樣才是最後消滅恐怖主義最有效的手段。
主持人:
實際上您剛才談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要真正的解決恐怖問題的話,標本兼治是一個最好的方法。很多媒體在分析目前倫敦遭到襲擊的問題的時候,也談到了一些伊斯蘭移民在當地社會融入的問題,這裡面實際上就是一個本的問題,不光是一個標的問題,是一個本的問題。只有這些問題解決好了,反恐的工作也可能才能取得最新的進展。
好,以上就是今天我們談到了結合倫敦再次遭到襲擊,兩位專家為我們所做的分析。非常感謝王大偉教授和阮宗澤教授到演播室接受我們的採訪,謝謝你們二位。
好,觀眾朋友,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節目內容,歡迎您登陸央視國際網站,瀏覽我們《今日關注》的網頁。
今天的《今日關注》節目到這裡結束了,感謝您的收看,再見。
製片人 王躍華
主持人:王世林
策劃 馬敬 閻敏
編輯 施蕾 倪彬彬
監製 馬勇
責編:薛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