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 攻克柏林60年(5月2日播出)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02日 22:31)
CCTV.com消息(國際觀察):60年前的今天,柏林德軍司令在絕望中投降;60年前的今天,蘇聯紅軍在納粹總部歡呼勝利;60年前的今天,盲目瘡痍的柏林開始走向和平。
主持人張郇:各位觀眾大家晚上好,歡迎收看我們在五一期間照常播出的《國際觀察》。
5月上旬,世界將非常隆重地紀念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那就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紀念和慶祝活動將在一週後的5月9號在莫斯科紅場達到最高潮。不過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已經開始在歐洲各地紀念那場戰爭中最後階段的一個個令人鼓舞的勝利。今天是5月2日,1945年的5月2日,柏林被蘇聯紅軍攻克,歷史學家和軍事學家們都説,這是二戰歷史上同時也是現代戰爭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日子。
解説:60年的今天,德軍56坦克軍軍長衛德林率部向蘇聯紅軍投降,衛德林的軍銜是炮兵上將,幾天前他才被希特勒任命為柏林的城防司令。在1945年5月2號這一天,衛德林以柏林城防司令的名義通過無線電宣佈,我命令立即停止抵抗。所以攻克柏林以1945年5月2號為歷史的刻度。
柏林的城防司令衛德林所以命令部下停止抵抗,應該與這張照片記錄的歷史時刻産生的歷史影響有關。紅旗插到德國國會大廈最高點的準確時間是1945年4月30號晚上9點50分左右,由於天太黑沒有辦法照相,蘇聯紅軍的隨軍記者在5月1號早晨又讓當時的那兩名士兵康泰利亞和耶格羅夫重演了這個神聖的時刻。在這個時刻之前的1945年4月30號下午3點30分左右,還發生了一個歷史永遠不會忘記的事情。一手導演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意志第三帝國國家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在服用了氫化物之後,飲彈自殺身亡。
主持人:好,我們今天的話題是60年前令人振奮的德國柏林被攻克和攻克柏林對以後60年的影響。來到演播室的兩位,一位是國防大學的馬駿教授,還有一位是我們的特約新聞觀察員郭建新。剛才短片裏面最後説到希特勒是自殺了,實際他剛過56歲的生日,十天以後就自殺了,實際上希特勒在最後的階段實際上還是想反駁。但是馬先生,我想問,就是您研究二戰歷史,從二戰歷史看,什麼時候,哪一個轉折已經決定了在軍事上、戰場上,柏林會到最後被攻克。
馬駿 國防大學教授: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來講它有一系列的轉捩點,最早一個轉捩點就是1942年4月17號到1943年2月1號斯大林格勒的戰役,那麼這個戰役蘇軍殲滅了德軍保陸司的第六集團軍,從這個戰役開始,那麼構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個轉折,後來緊接著43年7月份的庫爾斯克戰爭。那麼,這兩個戰役在蘇德戰役中表明德軍再也沒有能力發動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還是防禦作戰。
主持人:但是希特勒本人一直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一直到蘇軍開始炮轟柏林市中心了,他在指望什麼?他還是想反攻?
馬駿:還是想反攻,他那時候用我們的話就是垂死掙扎了,因為希特勒在1945年2月意識到這場戰爭的戰敗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因為他後來説這次戰爭到了今天這種地步,除了第三帝國政府之外,所有的德國人都有責任,那麼必須去死。
郭建新:昨天德國《衛報》透露了一篇文章,當時跟希特勒在總理府地堡裏一個活的人,一個護士叫艾爾娜.弗萊斯爾,她是60年以後開口,關於她被美國中央情報局3個月之後找到,上了六道菜跟她談話,所謂的審訊記錄是2001年就揭秘了,但是在華盛頓的一個房子裏找到的一個東西。她説希特勒在柏林戰役打響之前,還是神情還是不錯的,因為她作為一個女護士,她只能回憶起這樣感性的東西,但是柏林戰役打響之後炮擊柏林市中心的時候,她回憶説,希特勒的頭似乎一夜就灰白了,而且情緒非常沮喪。那麼從這個角度來看,確實攻克柏林對於納粹德國,甚至希特勒的滅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主持人:剛才説的這篇報道是德國《衛報》昨天發表的這篇文章,還是説60年前開口了。60年以來實際上研究二戰史的人很多,也有很多的人發表很多的文章,很多的研究。馬先生,您覺得就是説整個對攻克柏林的評價講起來,有什麼可以讓我們,不能説從新認識,就是很重要的研究成果?
馬駿:我覺得從攻克柏林的戰役來講,從政治上一個原因,這裡面提出問題,為什麼盟軍沒有攻佔。
主持人:對。
馬駿:攻佔柏林,咱們從這個話題談起,盟軍並不是沒有進攻柏林的作戰計劃。
主持人:他實際上只有幾十公里遠。
馬駿:他當時在柏林在100到120公里一個距離進行集結,那麼艾森豪威爾在2月份就制定了進攻柏林的作戰計劃,司令官就是孟格馬力擔負著進攻柏林的指揮官,後來有兩個考慮,一個是雅爾塔會議,在柏林地區劃歸蘇聯佔軍,但是雅爾塔會議協議有一個原則,有一個原則,就是説誰最有利,有優勢就可以歸攻佔柏林,這樣當時艾森豪威爾一方面他考慮他的兵力不佔優勢地位,他自己講如果盟軍攻佔柏林付出十萬以上人的代價。
主持人:這個優勢實際上是作為軍隊是爭取來的優勢,這個優勢不會自然而然落在你的頭上。因為我注意到在蘇軍攻佔、解放了奧斯維新以後,實際上把柏林解決以後,他們每天是以30、40公里的速度在推進。對一個集團講起來是非常神速。所以我的意思是説在攻佔柏林地位或者説局面,是蘇軍爭取來的,但是美軍或者説英軍他們那一方面,並沒有爭取。
郭建新:他們也爭取了,實際上稍微晚了。為什麼?4月25號的易北河會時,實際上蘇軍在44年11月就開始醞釀攻克柏林的戰役,那麼通過解放波蘭以後,像你剛才説的,大量的中型的武器開始向德國方向推進,而且它最後推進速度按照這個優勢原則,他超過了盟軍的兵力,也就是説實際上在43年1月份,卡薩布蘭卡會議上,丘吉爾和羅斯福就已經商量了一個,實際上決定先上蘇軍消耗。
主持人:所以關鍵是他們也爭取了,但是他們在一個位置上待著,他們實際上是希望蘇聯紅軍先動手。
馬駿:這裡面就是反映了希望二戰留給了我們的一個遺産,就是面臨著共同的敵人,必須加強國際合作,儘管西方盟軍和蘇軍在很多問題上有矛盾,但是當希特勒這個共同的敵人還沒有被完全擊敗,那麼他們合作的層面還是很大德,斯大林講,他不擔心艾森豪威爾,他擔心的是丘吉爾。
主持人:為什麼?
馬駿:因為丘吉爾號稱自己是伊麗莎白的産兒,號稱自己是大英帝國遺産的守護者,所以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他時時刻刻為大英帝國自己的利益考慮,在攻克柏林這一點,他也是這樣的。但是羅斯福和艾森豪威爾美國的政府在當時通過從共同的敵人,加強國際合作的角度上做了很大的説服工作。那麼從柏林會戰的角度講,就是面臨共同的敵人,雖然有矛盾,但是加強國際合作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但是到最終,實際上蘇聯紅軍作出了最大的犧牲,因為我注意到整個戰役死亡的人數實際上是蘇聯紅軍的陣亡人要高於德國。
馬駿:參加柏林會議的隨軍,每八個蘇軍官兵有一個死亡的,當時蘇軍參加柏林會戰是有262萬人,30多萬官兵陣亡,
主持人:造成這麼大傷亡的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郭建新:主要一般來説,進攻部隊肯定傷亡大於防禦的部隊,這是一個基本的宏觀的評估,那麼當然也有希特勒城防部隊,包括他的有93個師,當然還有一些小孩、兒童,最後希特勒下令上戰爭。剛才馬老師講,43年7月份,他的裝甲部隊,就是精銳部隊,基本被蘇軍消耗光了,雖然他的城防部隊最精銳的,但是他有精神的力量,我們知道納粹德國是先意識形態後有軍國主義,他跟日本不一樣,日本是直接帝國主義,他這樣的意識形態的精神力量,使得很多守成的部隊,特別是一些年輕人可能去拼死,這樣造成的傷亡比較大。
主持人:説到這一點,前一段時間,德國人拍了一部影片,中文的翻譯可以説是《帝國陷落》。實際上這是德國人拍的第一部描寫希特勒最後日子的這樣一部片子,當然也講到希特勒的最後自殺等很多事情,其中一個細節就跟您剛才説的一些兒童,都被冠以希特勒青年團這樣的成員,也上街守衛柏林,也可以説希特勒用他這種納粹的思想在毒害這些青年,我們不妨來看一段短片,可能會有助於我們理解當時的柏林城內的情況。
解説:德國影片《帝國陷落》片段
主持人:這當然是一個故事片,但是這部故事片據説是根據希特勒的秘書,跟希特勒渡過最後一段時間的秘書的回憶來寫的,當時在這個秘書是2002年死的,他對劇本基本上也是認可的。馬先生,影片裏描寫的這種情況,是不是造成德國在保衛柏林的戰爭中有很多青少年、兒童死亡的原因。
馬駿:這部片子雖然説是故事片,但是是真實的,這是客觀的,因為納粹德軍兵役制度是16歲以上男青年和女青年可以服兵役,在4月20號,也就是希特勒過了他56歲生日那一天,蘇聯第79軍火炮就已經得打到柏林了,這時候希特勒就加強徵召童子軍,就是13到16歲的少女參加軍隊,他過生日接見了她,當時有的少年拿不動手雷,但是要拿著手雷去鑽蘇軍的坦克,因為當時柏林佔有1500輛坦克,而蘇軍是6250輛坦克,兵力遠遠要少於蘇軍,用人體抱著炸彈引爆蘇軍的坦克。
主持人:是有實際作用嗎?
馬駿:當然增大了蘇軍的傷亡,蘇軍傷亡30多萬人,之所以這麼大,很大程度上就是納粹的政治理念,逼迫德國人為這場戰爭同歸於盡,有很多不願意繼續抵抗的成年德國人都被絞死了,很多部隊就是大批的兒童進行巷戰,所以增大了蘇軍的傷亡。
主持人:但是實際上到最終,大局也是沒有被逆轉。還有就是,我看這個攻克柏林的資料當中,有一個説法把這個戰役稱之為探照燈戰役,您能給我們詳細地説一下嗎?
馬駿:探照燈用於軍事始於1940年的日俄戰爭,當時的沙皇俄國是將探照燈用於防禦,在陣地前用探照燈對著對面,日軍進攻之後,它照得清清爽爽,然後擊敗或者打死進攻中的日軍。那麼朱可夫這個人喜歡軍事歷史,他從歷史上看到、受了很大的啟發,他就成為了第一個將探照燈用於進攻作戰的統帥,他當是白俄羅斯的第一方面軍的司令,柏林戰役打響的時候是1945年的4月16號早晨4點,天還黑著,沒亮呢,他140架探照燈,1000億瓦的探照亮,探照燈進入照明,在同一時刻,齊刷刷地照到德軍的戰役,形成一道白晝,特別是在當時第一階段,澤夫勞這高地,這是柏林的一個大門,在柏林郊區,很近,如果澤夫勞陣地被攻佔之後,那麼柏林的大門就攻開了,4月18號,這個佔地被攻佔,這個陣地被攻佔,探照燈是汗馬功勞,兩個作用。一個是對方的陣地,蘇軍看得清清爽爽,有利於航空兵火力、炮兵火力的打擊,目標準確,第二個突然形成白晝,照明不了,使得德軍心理的震撼作用,坍塌了它的抵抗意識,所以説後來有人説柏林戰役是探照燈之戰。
主持人:除了澤夫勞戰役,蘇軍在過程當中,還用過探照燈的戰術嗎?
郭建新:後來就沒有了。
主持人:以探照燈開始的。
郭建新:對,澤夫勞等於説是正好在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和第五方面軍的正面,而且是坦克部隊的正面,澤夫勞主要是擋住蘇軍的大量的坦克。所以説當時斯大林也是非常急,別人給朱可夫夫打電話説,明天我再等你的電話,你怎麼把這個澤夫勞拿下來,我覺得朱可夫也是急中生智,用了這樣的方式。
主持人:我們先去一下廣告,隨後再進行我們下一步的討論。
主持人:好,我們接著我們的討論。
馬先生,我想您是研究軍事史的,對二戰的歷史也很有研究,柏林戰役在軍事上最主要的意義,在軍事史上留下的最主要的意義是什麼?
馬駿:柏林戰役從軍事的角度講,首先講,柏林會戰是一場大規模的陸路進攻作戰。三個方面軍,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第二方面軍,三個方面軍在一個寬大正面上,四五百公里二百多萬人,為了一個統一的號令之下,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達成一個一齊向對方實施攻擊,這本身太難了。
主持人:很難。
馬駿:太難了。
主持人:難在什麼地方?
馬駿:難在統一協調,協同。
主持人:通訊,不像現在這樣。
馬駿:那當然了,在一個號令下,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統一的企圖,達成同一個目的,三個方面軍協調一致的行動。
主持人:是不是可以説從人數上講起來,是空前絕後,到現在為止。
馬駿:我從作戰角度講,這麼大規模的進攻作戰,空前也很可能是絕後。
主持人:到現在為止,60年來沒有過這樣的情況。但是蘇軍整個把控得很好。
郭建新:一個是從東北方面,一個是東南方面,這是柏林,等於説他要正面進攻,還要包抄後面,擋住它的退路,這個協調,空軍、陸軍、坦克部隊、火力偵察部隊、步兵,整個大規模的協調是非常難的,應該説蘇軍當時的作戰水平非常高。
主持人:確實是蘇聯的驕傲。還有一個問題,我們現在很快就要紀念衛國戰爭60週年,但是我注意到歐洲人把5月8號定為歐洲勝利日,但是呢,前蘇聯包括現在的俄羅斯把5月9號定為衛國戰爭勝利日,實際上都是德國人投降了嘛,為什麼這兩個日子會不一樣,同一件事情,兩個日子不一樣?
馬駿:
這個牽扯到有兩次投降日。1945年5月7號,艾森豪威爾盟軍在法國的蘭斯和德國舉行了一個受降儀式,德國投降了,這個事蘇軍有一個炮兵上將參加了這個儀式,斯大林知道了,斯大林是非常惱火這件事。斯大林講是我,而不是西方承擔了抗擊德國的主要作用,這個德國受降應該是在納粹德國的中心,柏林舉行,而不能在其他。
主持人:接下來呢?
馬駿:所以他讓朱可夫,命令朱可夫代表最高統帥部重新舉行一次。
主持人:在柏林再來一次。
責編:劉棣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