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東國家心態複雜看伊朗 害怕它主導地區格局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09日 11:25 來源:

  環球時報消息:

  希望其抵擋“民主壓力”

  有人把伊朗核問題比作一場“牌局”,打牌的是伊朗、美國、俄羅斯和歐盟。隨着各方出牌越來越狠,場下的一批觀戰者“神情緊張”,它們就是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

  四種途徑與阿拉伯國家聯動

  近幾個月來,伊朗核問題日益危機化。為化解美以等國帶來的壓力,伊朗通過四種途徑頻頻與阿拉伯國家聯動:

  首先,伊朗着手組建中東的反美陣線。1月19日,伊朗總統內賈德訪問敘利亞,在訪問中他會見了哈馬斯、傑哈德等巴勒斯坦武裝派別駐敘利亞的領導人,黎巴嫩真主黨總書記納斯魯拉和阿邁勒運動主席兼黎議長貝裏專程遠道趕來與內賈德會面。1月22日,伊拉克什葉派宗教領袖薩德爾突然訪問伊朗,時隔數日,薩德爾又到敘利亞與敘總統巴沙爾會談。這些舉動表明,伊朗正在“串聯”敘利亞、伊拉克什葉派、巴勒斯坦武裝、黎巴嫩什葉派等“阿拉伯力量”一致對外。

  其次,扯起反以大旗,爭取阿拉伯民心。幾個月來,內賈德不斷發表“抹掉以色列”、“猶太大屠殺是神話”、“沙龍去死”等反以“名言”,同時還暗示,在必要時伊朗不惜與以色列一戰。這些言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起阿拉伯世界的“共鳴”,爭取阿拉伯民眾支持。

  第三,根據形勢,引領阿拉伯民意。在抗議褻瀆先知漫畫的浪潮中,伊朗宣佈撤銷與漫畫有關的歐洲國家的經濟合同,近日又威脅斷絕與丹麥的經濟往來,甚至要舉辦歐洲猶太大屠殺漫畫大賽,來“考驗”歐洲國家“對新聞自由的寬容度”。伊朗在抗議浪潮中挑頭是為了在阿拉伯民眾面前顯示自己的“護教”決心,同時也給阿拉伯政權施壓,讓它們採取相應行動。

  第四,將伊朗塑造為“伊斯蘭世界的保衛者”。早在去年9月,伊朗就提出可向伊斯蘭世界轉讓核技術,並強調以色列擁有核武器,其用意在於消除阿拉伯國家在伊朗核問題上的疑慮,將伊朗核技術定義為伊斯蘭世界的核成就;同時,暗示伊朗是對抗以色列核威懾的主要力量。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甚至宣稱,伊朗力爭成為“反抗全球霸權”的“伊斯蘭軸心”。

  記者在伊朗感到,這個國家一直認為自己是“伊斯蘭世界的旗手”。為改善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伊朗拿出了很大誠意。在伊朗首都德黑蘭,有一條大街叫“哈立德伊斯蘭布利大街”。這條街是以1981年刺殺埃及總統薩達特的刺客的名字命名的。伊朗後將其更名為“起義路”,以紀念巴勒斯坦的“阿克薩起義”。不僅如此,伊朗還提出以觀察員身份加入阿盟;明確表示不反對巴以達成和平協議;反對外來干涉,表示願成為海灣地區的一個穩定因素。雖然如此,在各種複雜心理的作用下,伊朗並不想過多依賴阿拉伯國家。

  不少阿拉伯人為伊朗叫好

  伊朗在阿拉伯世界的努力近來頗見成效。敘利亞在上個月明確表示支持伊朗擁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哈馬斯和薩德爾派公開表示,一旦伊朗遭襲,它們將對以色列和駐伊拉克美軍發起進攻。黎巴嫩的真主黨以及巴勒斯坦其他武裝派別則向伊朗保證,繼續武力打擊以色列。從這些現象不難看出,伊朗在阿拉伯國家中的“朋友”有很強的地域性,主要集中在敘利亞和什葉派地區。其中敘利亞是伊朗的盟友,雙方自上世紀70年代末就建立了同盟。伊朗與伊拉克什葉派的關係同樣根深蒂固,伊拉克什葉派的九大家族除薩德爾家族,都起源於伊朗境內,並在反抗前薩達姆政權的過程中得到過伊朗的支持。此外,伊朗在南黎巴嫩、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帶以及巴林、科威特、也門、沙特的什葉派聚居地都具有一定影響。

  與敘利亞不同,埃及、沙特等國與伊朗素來不睦,但兩國借1月份美國副總統切尼到訪之機均告誡美國,“應對伊朗多一些耐心”,並呼籲美國用和談方式解決問題。近日,在國際原子能機構對伊朗核問題的表決中,阿拉伯國家普遍投了反對票或棄權票,拒絕將此事提交給聯合國安理會。這一方面是出於地緣政治的考慮,怕制裁殃及自身,另一方面也緣於這些阿拉伯國家的民意。埃及首都開羅的一名出租車司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顯得很激動。他説:“內賈德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有骨氣,敢和美國頂,如果他是埃及人,簡直可以成為第二個納賽爾了。”(不少阿拉伯人將埃及前總統納賽爾視為民族英雄)“現在就需要有人敢站出來向美國説不,否則,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的聲音到哪兒去了?伊朗替我們出了氣,伊朗新總統敢於無視美國,不簡單。”一名從事新聞工作的埃及人似乎更理智。他對記者説:“伊朗對美國來硬的,威脅以色列,有助於平衡地區力量,結果對阿拉伯國家有利,伊朗事實上成了我們的戰略防線。”持這種觀點的人也不在少數。埃及在中東地區十分有名的“金字塔戰略研究中心”每月出版《伊朗文摘》,內容是將伊朗報刊的文章從波斯語翻譯為阿拉伯語。與《以色列文摘》一樣,《伊朗文摘》非常暢銷,剛上市就被銷售一空,記者有時下手晚了就再也買不到了。在沙特,情況略有不同。對於普通的沙特人來講,伊朗是另外一個世界。由於歷史、民族、宗教等原因,在沙特很少見到伊朗人。沙特人認為伊朗不應該擁有核武器但也同情伊朗,認為伊朗與以色列、美國為敵,是因為以色列先擁有了核武器。因此,曾有人告誡美國智庫學者,如果美國進攻伊朗,阿拉伯人將會“感覺受到了侮辱”,這代表了阿拉伯人對伊朗的普遍感情。

  “近而不親”的現實難以改變

  在阿拉伯世界,雖然伊朗現在的人氣很旺,但埃及、約旦、沙特等國仍對其保持着很強的戒心。雙方關係相對冷淡,甚至時常發生政治爭端。主要原因有五個:一是遜尼派與什葉派的教派矛盾。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後,致力於革命輸出。為防範伊朗,沙特與一些阿拉伯國家甚至成立了一支名為“半島之盾”的部隊。現在,很多阿拉伯國家仍然怕本國的什葉派穆斯林在伊朗的支持下要求重新分配政治權力。二是地區領導權問題。伊朗、埃及和沙特都認為自己應掌握地區領導權,因此在地區利益上有許多交叉和衝突之處。三是對美以立場不同。埃及、沙特和約旦等國是美國的地區盟國,與以色列關係相對較好。而伊朗則是美以的死對頭,這也是伊朗對一些阿拉伯國家不太信任的原因。四是領土爭端。伊朗與阿聯酋在“波斯灣三島”的歸屬權問題上存在爭端。海灣合作委員會每次召開領導人會議,都會指責伊朗在領土問題上沒誠意。五是美國的離間和阻撓。今年1月中旬,切尼訪問埃及、沙特和科威特三國時,要求阿拉伯國家反對伊朗的核立場。2月5日,《紐約時報》以《伊朗,偉大的統一者?阿拉伯世界保持警惕》一文告訴世人,阿拉伯國家對伊朗的戒心很重。此外,美國國會制裁伊朗的《達馬托法》也嚴重制約了伊朗與阿拉伯國家的經濟合作。

  總之,歷史與現實原因導致大多數阿拉伯國家對伊朗擁有核武器和輸出伊斯蘭革命存有戒心。沙特、約旦都多次表示擔心在中東地區出現一個“什葉派新月地帶”。但伊拉克戰爭為雙方關係的改善提供了機遇,主要原因是美國用“民主”和反恐戰爭加強對中東政權的控制,阿拉伯國家面臨強大的“民主改革”壓力,它們希望伊朗作為牽制美國的力量,甚至希望伊朗扮演抵抗美國的地區屏障的角色。阿拉伯國家的這種心態對美國實施伊朗政策構成一定制約。此外,阿拉伯民眾對伊朗的感情也有兩面性,一方面教派之爭令阿拉伯人對伊朗心存芥蒂,另一方面伊朗的反美立場對阿拉伯人來説又是莫大的鼓舞。當前,美國與阿拉伯民眾的矛盾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的阿拉伯人將教派爭端放在一旁,轉而對伊朗採取支持態度。但在錯綜複雜的矛盾中,伊朗與阿拉伯世界“近而不親”的現實難以改變。

   “阿拉伯力量”能否影響時局

  目前,在美國主導中東的情況下,一些阿拉伯國家不願過多介入伊朗問題。但這並不表明,阿拉伯世界在伊朗核問題上無所作為。首先,阿拉伯國家在伊朗問題上是最堅決的反戰派。伊拉克戰爭已經重創了中東政治格局,如今的中東國家再也經不起另一場大戰的“折騰”,如果美國執意對伊朗動武,阿拉伯國家將堅決反戰。其次,阿拉伯民眾對美國實施伊朗政策構成越來越嚴重的制約。如果美國對伊朗壓迫過甚,肯定會引起中東地區民眾的大範圍反彈,屆時將擾亂美國的中東政策,同時動搖美國在中東地區建立的“管理體系”。第三,伊朗的地區盟友令美國有所顧忌。敘利亞、真主黨、哈馬斯、傑哈德、薩德爾武裝,如果美國對伊朗動武,必須投入很大精力防備這些勢力在背後“捅一刀”。綜上所述,阿拉伯世界與伊朗的關係是不斷變化的,推動這種變化的主要動力就是利益。(駐埃及特派記者 黃培昭 本報駐沙特特約記者 齊水墨)

責編:柳博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