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美"民主"遭遇尷尬 哈馬斯給西方出了個大難題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05日 18:32 來源:

  環球時報消息:2月4日,美聯社發自委內瑞拉的一條消息引人注目。委內瑞拉副總統宣佈,剛剛在巴勒斯坦立法委員會選舉中獲勝的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領導人,將訪問委內瑞拉、巴西、阿根廷和玻利維亞。中東的激進組織與拉美左翼“握手”,無疑是西方的噩夢。然而,最令美英等國疑懼的是,伊朗總統內賈德、黎巴嫩真主黨、巴勒斯坦的哈馬斯、埃及的穆斯林兄弟會都是在近幾個月的民主選舉中崛起的。再加上敘利亞,中東地區出現了一條令西方不安的“弧”。難怪有媒體將哈馬斯獲勝比喻為“一場震撼政治版圖的綠色大海嘯”。本報特邀駐英國特派記者施曉慧,駐美國、以色列、約旦特約記者諸磯、伊蓮、鄭桐,就複雜多變的哈馬斯問題展開討論。

  各方對哈馬斯持何種心態

  諸磯:美國對哈馬斯獲勝的心態可以概括為兩個字———“難受”,因為哈馬斯是在美國親手指導的巴民主選舉中上臺的。巴勒斯坦的消息人士對美國媒體説,選舉結果公佈後不久,美國國務卿賴斯就給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打電話,稱讚巴勒斯坦的民主。但美國卻對“民主的勝利者”反復敲打。美國總統布什三番五次地表示不與哈馬斯打交道,除非它放棄消滅以色列的政治綱領並解除武裝。美國甚至聯合其他國家以斷絕對巴勒斯坦的一切經濟援助相威脅。這就好像美國出錢給巴勒斯坦修了一條“民主之路”,像哈馬斯這樣的組織要麼去走它的“土路”,要麼在上“民主之路”前按照美國的意思“把腳擦乾凈”。

  伊蓮:以色列人對哈馬斯獲勝剛開始很吃驚,緊接著他們就開始分析自身的問題。首先,以色列的軍事情報部門和諜報系統均預測法塔赫會在巴立法委員會選舉中獲勝。事實説明,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了解”已大不如前。有以色列媒體認為這是沙龍的“脫離計劃”造成的。其次,以方擔心哈馬斯獲勝會影響以色列3月份的議會選舉。目前,以代總理奧爾默特如果對哈馬斯採取相對溫和的態度,將受到右翼攻擊,對選舉不利;如果一味強硬,外界會説以色列不尊重民選結果,又會讓以色列擔負激化巴以矛盾的責任。因此,以色列政府現在加強與美國溝通的同時,對哈馬斯適度施壓,靜觀其變。第三,伊朗對以態度強硬以及哈馬斯獲勝都會惡化以色列的安全環境,但在這兩場風波中,以色列成了國際社會同情的對象。如果潛在威脅變為現實威脅,並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慢慢被削弱,這對以色列來説是利大於弊的。

  施曉慧:在多數歐洲國家眼中,哈馬斯是一個要摧毀以色列、經常進行自殺爆炸的軍事組織,因此,歐洲國家對哈馬斯態度強硬。但與美國和以色列相比,它們準備採取更現實的態度。歐盟現任主席國奧地利的外長烏爾蘇拉普拉斯尼克説,歐盟外長們希望,新選舉出來的巴勒斯坦立法委員會支持成立一個堅持和平解決巴以衝突的新政府,並對阿巴斯堅持和平解決巴以爭端的決心表示全力支持。

  鄭桐:在巴勒斯坦內部,法塔赫議員在接受卡塔爾“半島”電視臺採訪時表示,執政黨法塔赫為過去多年的管理不善付出慘重代價。巴主流媒體多是當局資助,連日來各種批評文章鋪天蓋地。對於普通民眾來説,哈馬斯獲勝是意料中的事情。巴第一大報《古德斯》援引出租車司機加茲的話説:“我們期盼的變化到來了。”

  哈馬斯承受了哪些壓力

  伊蓮:人們常説“計狠莫過絕糧”,以色列就是用這種方法對付哈馬斯的。以代總理奧爾默特1月30日宣佈,以方決定凍結向巴勒斯坦當局移交的約3500萬美元的稅金。這些資金主要來自營業稅和對通過以色列銷往巴勒斯坦的商品徵收的進口關稅,是巴勒斯坦當局的主要財政來源之一。奧爾默特稱:“我們必須要弄清楚才能移交,不能向襲擊我們的恐怖分子提供資金。”據統計,巴勒斯坦政府每月光工資就要發1.16億美元。以色列的做法已使巴政府暫時無力支付1月份的工資。這對於哈馬斯來説是一種殘酷的考驗。

  施曉慧:歐盟是巴勒斯坦的最大捐助方,2005年捐助總額高達6億美元;美國是4億美元。歐盟25國外長齊聚布魯塞爾,拿出的立場是:除非哈馬斯同意放棄暴力,解除激進分子武裝,並且承認以色列生存權,否則歐盟不能肯定未來是否繼續對巴勒斯坦進行援助。目前,歐美立場接近,如果它們切斷對巴勒斯坦的援助,巴勒斯坦的政治和經濟體系都將崩潰,當地人的生存將出現問題。此外,歐盟對巴勒斯坦出現的人道主義災難一直比較同情,如果雙方反目,巴方在一定程度上將受到孤立。

  鄭桐:在外部加壓的同時,哈馬斯也在感受著內部壓力。首先,根據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84%的人希望與以色列締結和平協,73%的人認為哈馬斯應改變毀滅以色列的立場。這無疑是哈馬斯必須面對的現實。其次,財政困境是實打實的硬傷,哈馬斯已經組織遊説團出訪鄰近阿拉伯國家以爭取經濟援助。第三,組閣難題是哈馬斯上臺後必須面對的。在社會服務領域頗有建樹的哈馬斯在執政領域卻缺乏足夠經驗,而且現在的“哈馬斯政府”藍圖得不到認可。所以,哈馬斯提出組建立法委員會框架外的專家型政府,哈馬斯成員在其中只擔任7個部長,但有關該建議的商討還沒有結果。

  “哈馬斯現象”説明了什麼

  鄭桐:哈馬斯戰勝法塔赫説明巴勒斯坦社會期待變化,這種底層情緒的轉變與美國推行的美式民主和巴以政策有著直接關係。美國在中東推行“有選擇的民主”,最關鍵的選項是美國利益,這是中東激進勢力抬頭的主要原因。民眾選擇強硬的哈馬斯也是向美國和以色列發出的信號:弱者的權利不能被抹殺。美國和歐盟的施壓表明西方對宗教激進勢力走強的擔憂,阿拉伯世界的微弱聲音則暗示巴勒斯坦問題的阿拉伯民族性似乎正在減弱,而逐漸成為超級大國不可或缺的角力場。

  諸磯:美國對“哈馬斯現象”其實早有認識,但布什第二任期的主要目標是在世界範圍內“推廣民主和自由”,尤其是在中東地區。因此,美國不可能否定自己的作法。《華盛頓郵報》曾刊登過一篇題為《美國的中東政策被當地派別牽著走》的文章。文章指出,中東地區的主題是,外國軍事力量憑著堅定的決心和勢不可擋的力量來到這裡,他們擊敗人民、征服國家,然後,他們徹底迷失在當地的利益旋渦以及難以壓制的本地力量之中。美國政府前官員、中東事務專家馬利也表示,“美國被自己親手解放的力量綁住了手腳”。

  哈馬斯會不會變

  諸磯:近幾天,美國媒體和輿論開始關注哈馬斯在選舉後的種種動向。不少媒體認為,哈馬斯內部也存在務實派和強硬派,最終務實派可能會佔據上風並組閣,也會採取較為負責的態度來管理巴勒斯坦。但由於強烈的宗教信仰的原因,哈馬斯估計不會改變對以色列的一些根本性看法,不會承認以色列的合法存在,不會放棄武裝和反以行動,巴以和談短期內也難以實現。

  鄭桐:巴勒斯坦民眾選擇哈馬斯並不意味著300多萬巴勒斯坦人傾向暴力對抗,恰恰相反,百姓相信哈馬斯能夠帶領他們首先治理內部問題,然後寄望于哈馬斯做出務實和靈活的政策調整,推動巴以和談。長遠來分析,哈馬斯做出實質性的調整是必然的。哈馬斯前精神領袖亞辛就曾經表示接受以色列國的存在,更何況現有的哈馬斯領導層以擁有溫和務實的領導集體區別於以往。有分析稱,哈馬斯將朝著美國指引的大方向軟化立場。這種軟化將波及中東的一些反美國家。這些國家以及某些勢力一直都以支持哈馬斯武裝抵抗來滿足自己的戰略需要,而哈馬斯的轉變將導致這些強硬勢力受到打擊,從而使整個地區局勢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至於巴以和平進程的走向,關鍵還得看美國偏袒以色列的立場和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政策是否會發生改變。(駐外記者聯合報道)

責編:常穎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