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07日 06:19 來源:
新京報消息:長期以來,中東最引人關注的地方之一就是巴以關係,而巴以關係中最引人關注的則是雙方以暴易暴的惡性循環。不過,近日人們對此的關注卻全因以色列總理沙龍中風住院。最新的消息説,沙龍已陷入深度昏迷之中,醫生説他的大腦已遭永久性的破壞。看來,沙龍很難再回到政壇上來了。
從1948年以步兵連長身份參加第一次中東戰爭算起,沙龍在以色列軍界和政界已馳騁近半個世紀。在四十多年軍旅生涯中,沙龍最突出的“貢獻”就是率領、指揮以色列軍隊打壓阿拉伯人,搶佔他們的領土。所以,以色列人稱讚他是戰神,而阿拉伯人痛罵他是屠夫。在很多人心中,精明強幹又殘酷無情,成了沙龍的標準形象。
不過,自從2003年再度當選總理以來,沙龍似乎換了一副面孔,變了一個人。他先於同年12月向以色列人呼籲取消加沙和約旦河西岸猶太人定居點,接著他提出的單邊撤出計劃于2004年6月獲得內閣通過。2005年更是沙龍主政以來在與巴勒斯坦人緩和方面成就突出的一年,2月沙龍與巴勒斯坦領導人達成停火共識,9月以軍撤出了佔領了38年的加沙。不僅如此,11月沙龍還宣佈脫離利庫德集團,另行組建了“前進黨”。
就在世人對沙龍有新的期待之時,沙龍病倒了。如果拋開現實的偏見和歷史的塵埃,沙龍其實並不簡單地是惡魔或屠夫,他的歷史污點也是以色列民族走向成熟的代價。其實,以色列人的對所謂侵犯他們種族和土地的人的復仇心態,也許是其他民族難以想象的。
好在總是有一些以色列人認識到了這一點,其中不乏有傑出的政治家。為中東和平事業貢獻出生命的拉賓是一位,仍然活躍在政壇上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佩雷斯是另一位,而如今躺在病床上生死未卜的沙龍或許能算作第三位。從勇敢地決定放棄聖經中上帝賜予以色列人的加沙那一刻起,沙龍已經放下一部分歷史負擔,已經從古老的聖書中得到了解脫。
和平之路還得需要巴以人民自己去走。在某種意義上説,巴以雙方最大的敵人其實就是他們自己,沙龍的變化已經昭示著在這方面有了向好轉的開始。所以,沙龍回不回到以色列政壇上不重要,關鍵是巴以兩個民族在觀念上的變化能持續下去。從這種角度看,後沙龍時代也許不會太壞。
□孔寒冰(北京學者)
責編:劉彥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