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26日 07:18 來源:
新聞晨報消息:
2005年7月26日,第四輪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在北京開幕。自上輪六方會談結束後的13個月時間裏,朝鮮與美國爭執不斷,朝核問題愈加複雜。因此,第四輪六方會談註定是一場並不輕鬆的“持久戰”。
初來乍到
女記者踩着高跟鞋飛奔攔截團長
六方會談自2003年8月啟動以來,話題已從單純的朝鮮半島核問題延伸開來。某些國家在進行多邊談判的過程中,難以避免地夾雜進自己在雙邊外交中隱含的私欲。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芳菲苑在記錄會談艱難進程的同時,也成為了國與國之間政治博弈的角鬥場,見證了風格各異的外交競技以及掩藏其後的暗流涌動。
開幕前一天,我第一次有機會與採訪第四輪六方會談第一階段的近500名各國記者進行“親密接觸”。到這時我才發現,在這幾百名記者中,以“長槍大炮”為生計的攝影、攝像記者不用説都是彪悍的大叔,除此以外,平時舉着採訪本“上躥下跳”的,幾乎清一色全是年紀不大的“小姑娘”。
這些“小姑娘”主要是來自中、日、韓三國的女記者。中國的女記者以我為代表,一個個衣着休閒,牛仔褲加T恤衫上陣,既涼快又輕便。有的女孩子甚至以馬尾辮、塑料眼鏡與雙肩書包出場,活脫脫一副可愛的報社實習生造型。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韓女記者在着裝上堅持走成熟路線。7月的北京驕陽似火,“哇拉哇拉”説日語的和“咕嚕咕嚕”説韓語的女記者們從來是利落的齊肩中長髮、一絲不茍的素色職業套裝、絲襪和高跟鞋出場,如同是一個模子裏倒出來的。
誰是第四輪六方會談最可愛的人?除了“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六方代表團團長與前後兩階段會議兩位和藹可親的中方代表團發言人,我代表廣大被艱難的會談進程拖得“奄奄一息”、視覺審美雙重疲勞的記者團成員們,尤其是少數男性記者,要求將這個獎項頒發給青春活潑的中國女記者,以及成熟靚麗的日韓女記者。尤其是後者,當她們踩着高跟鞋、穿着職業裝、舉着話筒,與男記者們一起在各酒店大堂裏飛奔攔截代表團團長時,其表現出來的職業精神絕對是令人感動的。
絕望邊緣
連出來説聲“不知道”的人都沒有
朝核問題會談中的六方,就好比是單腿綁在一起走路的六個人,想要取得任何一點共同的進步,都是十分艱難的。有時候,好不容易看到一點希望,可能因為一次雙邊會晤的破裂而前功盡棄。
在這樣的情況下,六方代表團在不同程度上對新聞媒體採取了保密態度。“今天一共舉行了多少場會談?”“會談的大致內容是什麼?”“目前各方最新的表態有什麼變化?”對於這些最基本的問題,經常連個出來説聲“不知道”的人都沒有。
為了盡可能地捕捉蛛絲馬跡,北京某些實力雄厚的媒體和通訊社採取了“傾巢出動”的戰略,幾十號記者全部上陣,或守在新聞中心裏、或圍在釣魚臺國賓館門外、或留在各代表團團長下榻酒店大堂全天候“蹲點”……就這樣,還經常一天下來毫無任何頭緒。時間就這麼一天天過去了,“兩眼一抹黑”的信息封閉狀態令所有的記者開始煩躁、焦急、走向抓狂的邊緣。一家上海同城媒體的記者在無料的情況下,甚至將他無意中撞見的美國代表團團長希爾某次午餐的菜單抄下來,一五一十地刊登在報紙上。
潛能爆發
在發佈會上站着舉了一小時的手
事實證明,人在絕望的邊緣,“小宇宙”是可以爆發的。很快我發現,在新聞中心裏,記者聊天時無意中透露出來的細節,都可以挖出更多的深意來。於是我變成了“順風耳”,在與北京媒體大姐親切拉家常時,“偷聽”她同事從北京城每一個角落髮布回來的最新動態;一轉眼,我又當起了“國際親善大使”,熱情洋溢地跟外國記者套近乎,打聽他們從各國內部記者發佈會聽來的“內幕消息”……短時間裏,我的聽力與搭訕能力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情報刺探”工作也就更加得心應手了。
當然,最好的信息源還是各方代表團的發言人。以我同事的話來説,“在六方會談採取閉門策略的情況下,任何一個代表團的發言人之於媒體,就像是一隻肥羊之於一群餓狼”。事實的確如此,每有“肥羊”膽敢亮相,定能引起“餓狼”們裏三層外三層的圍追堵截。我曾經親眼見到一位韓國的媒體同仁,為了多拍一個朝鮮代表團發言人的鏡頭,硬是在一張作為路障的辦公桌面前,扛着攝像機原地起跳,穩穩跳上半米多高的桌面———相信女子跳高名將伊辛巴耶娃在無助跑無撐桿的情況下,也不過如此!
在體能和原地起跳能力上絕對不佔優勢的我,只能憑意志力取勝,美其名曰“燃燒小宇宙”。在第四輪六方會談第一階段第一天的中方代表團記者發佈會上,數百頭“餓狼”高舉右手,希望得到中方代表團發言人秦剛的“垂青”,獲得提問的機會。在秦剛對新華社、路透社等國際知名媒體、通訊社進行了一番“偏愛”之後,他終於注意到了一隻在場邊舉了一個小時的手:“今天最後一個問題,就請那位站在場邊的女記者提問吧!”難道他真的感受到了我的“小宇宙”?在滿場艷羨的目光中,我接過了工作人員遞過來的話筒,沒曾留心到,自己的雙腳早已站麻了。
復會再訪
中方代表團成員是“最辛苦的人”
第四輪會談第一階段13天的馬拉松式會談以及長達5周的休會,嚴重“打擊”到了媒體熱情。到了9月13日復會,當天中方代表團記者發佈會的“上座率”竟已不足三成。
然而,與我們這些記者相比,中方代表團成員們才是這場“消耗戰”中最辛苦的人。在會談開始前幾天,他們就不得不暫別家人,在釣魚臺國賓館過上“與世隔絕”的生活,中秋節也不能倖免。很多人更是挑燈夜戰、或抱病堅持工作,為了中方更好地履行作為會談方與東道主的雙重職責,默默地做出幕後的貢獻。
第四輪六方會談圓滿結束後,第五輪會談緊接着於11月進行了第一階段的會談。以中方代表團團長武大偉的話來説,如果説解決朝核問題是一次艱難的登山,通過各方的努力,“我們已經看到了山峰”。相信六方會談中的任何一方,以及作為“第七方”在旁觀察的記者,都會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肩負的使命、順利地登上山頂,繼續進行不懈的努力。 □晨報記者程艷
責編:王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