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發現”號雄鷹展翼問蒼穹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27日 17:23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美國NASA的“發現”號航天飛機,於北京時間26日夜間發射升空,並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這是一次歷史性的發射,全世界的人們都應當向NASA祝賀,為“發現”號祈禱祝福。

  由於兩年前“哥倫比亞”號的失事,一直代表人類最先進航天技術的NASA,至今還為那場噩夢般的悲劇而傷感,人們運用載人航天探索太空的熱情,也幾乎降到了冰點。一再推遲發射的“發現”號,似乎驗證了NASA技術人員揮之不去的信心不足。“發現”號的成功,不僅是NASA恢復自信的象徵,更是人類載人航天在艱難中奮進,不屈不撓精神的體現。“發現”號的發射,由此牽動了全世界人的心。

  走出太空、探索太空,這是人類數千年的夢想。如果説祖先創造的僅僅是神話般遙不可及的幻想,今天的人類智慧,已經把許多幻想變為現實。這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象徵。

  NASA是人類太空探索的先驅,三十多年前,他們把人類第一次送上了地球之外的天體。不久前,他們第一次實現了人造飛行器撞擊彗星的壯舉。與無人太空飛行比起來,載人航天,因為必須有安全可靠的外太空生命保障,其技術性要複雜得多、困難得多。

  自前蘇聯完成人類第一次載人航天以來,人類對載人航天的熱情一直在挫折中前進,在艱難中奮起。前蘇聯和美國,都曾發生不止一次的載人航天事故,已經有十幾名宇航員為人類載人航天事業獻身。讓我們緬懷那些魂係長天的航天員,不管他來自哪個國家、哪個民族,他們是全世界的英雄。

  一年多前,我們也成功地實現了第一次載人航天,楊利偉也成了中國人引以自豪的航天英雄。可這只是我們在太空邁出的第一步,以後的路會更長、遇到的困難會更多。或許有了美國和俄羅斯的前車之鑒,我們可以汲取很多經驗教訓,但載人航天之路,絕不會因為我們對它的熱情謹慎而變得平坦。我們應當學習NASA,向他們的先進技術表達敬意,對他們不畏艱險、不屈不撓的頑強精神表達敬佩。

  記得十年前,我們的航天事業遭到重大挫折,兩次事前曾大張旗鼓宣傳的商業性衛星發射都遭失敗。我們的媒體也在事前事後判若兩人。事前的宣傳可謂鋪天蓋地,衛星發射的失敗,則好像給媒體點了啞穴一般。自航天技術誕生以來,任何國家的航天都曾遭遇重大挫折,衛星發射失敗是很不幸,但這絕不是什麼“説不住嘴”的丟人事,國內媒體面對失敗三緘其口的態度,反而印證了我們的懦弱和不自信。

  載人航天是一項極富挑戰性的事業,在人類無法生存的外空環境,哪怕一點點微小的故障,都可能釀成大禍。客觀的自然規律又是如此的無情,哪怕你考慮得再細緻、再周到,也可能有許多不知道、想不到,萬無一失是人們的理想,但人類無法逃避曲折中前進、螺旋式發展的規律。

  從“挑戰者”到“哥倫比亞”,每一次悲劇的巨大打擊,都曾嚴重挫傷人們的信心。可人類探索太空、認識自然的願望從未放棄。大自然賦予我們智慧,也給了我們改造自然、飛向太空的美好理想。每一次的挫折後,人們都擦乾眼淚,總結教訓、查找原因,從頭再來。人類探索太空的步伐永遠不會停止,讓我們祝福“發現”號,祝福它一路平安。相信人類會在神秘莫測的太空,走得更快、更遠、更安全。(李映潔)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張會玲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