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國際觀察]深度撞擊 今天完成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04日 11:55 來源:
    進入[國際觀察]>>

  CCTV.com消息(國際觀察):帶著我們與生俱來的使命,帶著我們探究宇宙的渴望,美國科學家研製的太空探測器,今天主動撞擊“坦普爾一號”彗星。一場太空中展開的焰火表演,一場太空中的首個人造天象, “深度撞擊”號攜帶著怎樣的夢幻?步步追尋的彗星將給出怎樣的回答?

  主持人 方靜:

  經過了6個月漫長的太空飛行,在無數人緊張的期待中,美國航天局發射的太空探測器“深度撞擊”號,終於在今天中午13點52分左右成功地撞擊了既定目標“坦普爾一號”彗星,撞擊後形成的焰火在太空中絢麗地綻放。今天的節目就將關注人類這次史無前例的撞擊試驗,在節目開始前還是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今天中午人類創造的這又一個奇跡。

  主持人:

  美國宇航局在形容這次撞擊的時候説這是獻給美國國慶日的焰火,可以想象撞擊之後的景像是多麼的絢爛奪目。我們知道今天在撞擊的時候,東半球的人們因為是白天,所以觀測不到。大約在撞擊後的6個半小時之後,彗星開始進入我國的夜空視野,現在的時間正好是我國觀測的最佳時間。北京天文館的館長朱進也正好在北京的一個觀測點,現在讓我們連線朱進館長,請他來給我們談一談目前觀測到的情況。朱館長,您好。

  朱進 北京天文館館長:您好。

  主持人:首先想了解一下,您現在在什麼位置?

  朱進:我們現在是在北京懷柔一個叫段樹嶺的地方,就是在懷柔的馬路旁邊。

  主持人:告訴我們,您看到了什麼?

  朱進:

  現在是這樣,因為我們來的時間不長,正在架儀器,在這個彗星的位置,現在實際上沒有看到這個彗星。我估計這個彗星可能要比預報的要暗一些,我們現在正在準備進一步地拍它,希望能給它拍出來。主持人:接下來我們想請您給我們很多的天文愛好者一些建議,因為他們都非常地想看到這個千載難逢的景象。應該通過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在什麼樣的地點?什麼樣的時間才能取得最好的這種觀測效果?

  朱進:

  從這顆彗星的位置來講,它是天黑以後就已經比較高,比較合適看了,到11、12點的時候,它就會落下去。所以應該是對我們來講,不管在哪兒,不管是在什麼地方,應該都是在天黑之後,就是當地時間天黑以後來觀測。其實很重要的是選一個天晴的地方,另外要遠離這個城市燈光的干擾。像我們今天在懷柔,我知道在城裏有些人要觀測,今天北京城裏可能就看不了了,還在下雨,延慶他們剛才説也是有雲。我們這兒剛才天有一陣非常好,現在稍微起了一點雲,所以我覺得首先選擇觀測地點特別重要,另外一個就是從這顆彗星現在的情況來看,它沒有預報的亮度提高那麼大。現在要想看到這個慧星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得需要比較專業的天文望遠鏡,在愛好者用的天文望遠鏡中要選擇口徑稍微大一些的,太小的,像原來我們判斷可能六、七等的話,很好的地方拿雙筒望遠鏡就能看到,但現在看這個彗星,現在肯定要比六、七等要暗,所以雙筒望遠鏡估計就比較困難了。

  主持人:

  好,非常感謝朱進館長為我們從前方提供的消息,謝謝您。

  就這個話題,今天來到我們演播室參與我們討論的是《天文愛好者》雜誌社的社長齊銳先生和我們的新聞觀察員張郇。我們接著剛才觀測這個話題,我聽説到三、四天之後,就是這個觀測的時間可以持續三、四天左右,為什麼會持續那麼長的時間?能看到什麼?

  齊銳 《天文愛好者》雜誌社社長:

  因為它是一個深度撞擊,應該説把彗星表層、裏邊的東西都給撞擊出來了,形成一個比較漂亮的蘑菇雲這樣一個東西。這個雲從它發生到消散應該有一個過程,天文學家預計,這應該是持續幾天的這樣一個過程。主持人:會持續三、四天。

  張郇:

  實際上簡單地説就是塵埃,塵埃飄到一定的高度,它可能就變成像我們地面那種感覺上的雲。彗星,原來的歷史上研究也表明,曾經也撞擊過地球。但實際上地球上,小的它可以引起海嘯,大的可以引起長時間的塵埃雲,擋住陽光。這個也應該説我們從中午看到,很大規模的。它這個雲跟塵埃雲是不會很快地就塵埃落定的。

  主持人:

  好,回到我們今天的撞擊。今天中午的這個撞擊被稱為是非常成功,而且是非常完美的一次撞擊,這個所謂的完美體現在哪些方面?

  齊銳:

  我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人類實際上在遠離我們自己所在的一億三千萬公里遠的地方,用一個很小的探測器以極快的速度擊中了另外一個,從天文的尺度來講,很小的這樣一個小天體。用這麼小的一個子彈,擊中另外一個也是如此小的一個天體,並且速度非常快,我想這個實際上是很難做到的一點,對科技的要求是比較高的。

  主持人:

  從結果上來看,因為此前有人估計説可能會撞出四種結果,有人説撞出六種的結果,現在撞擊的這個結果,是不是很有利於科研?

  張郇:

  實際上原來在撞擊之前,很多的報道在説,有可能有四種、六種。除了沒有撞上以外,其他的結果實際上都跟我們還不是很了解彗星的本身彗星的質地有關。

  主持人:就是都是成功的。

  張郇:軟硬程度,如果是硬的可能就沒有這麼大的塵埃。軟了,軟到一定程度它可能就穿過去了。

  主持人:撞碎了。

  張郇:

  對,撞碎了。今天實際上看來可能是一個中等的軟硬,它既有很大的塵埃,但是整個的彗星也沒有大的毀害,軌道也是偏離得非常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計的一點軌道。它創造塵埃的大小,實際上越大對科研講起來,能夠得到的信息的途徑就越多。

  主持人:

  我們知道目前已經發回了一張照片。到目前為止,當然對於數據、分析還要持續很長時間,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都已經獲得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齊銳:

  從最近我看到的消息來看是這樣,就是地面上的天文望遠鏡和我們空間的望遠鏡都對這個彗星進行了跟蹤觀測,最新得到的結果是這個彗星的確是比撞擊之前增亮了,用天文學的術語來説是增亮了三等,從十一等變亮為八等。當然剛才朱館長也介紹,這個亮度仍然不能被肉眼直接觀察到,需要借助望遠鏡。另外從科學探測的角度來講,從現在傳回來的數據來看,探測器上所帶的對物質成分分析的儀器來看,撞擊之後産生的雲狀物質的組成,是通過光譜的方法來分析的,得到的情況是與原先科學家預測的和所知的情況基本吻合,只是這些物質的含量更加豐富,應該説更多、更濃一些。

  張郇:

  實際上現在今天到目前為止所得到的消息,包括在加利福尼亞的空氣推行實驗室。他們得到的消息,是一個就過程而言,最必須的、最及時的信息,就是説撞上沒有?煙雲有多大?

  主持人:最基本的信息。

  張郇:

  它是把這些最基本的信息,以最快速度傳回來,當然最快速度也要花七分多鐘,從那邊傳遞到地球。但是它其他的還有非常大量的信息,會在未來的幾天,通過飛船上面的計算機以後,就有點像電腦搞下載一樣,從那邊下載到地面。大量的信息,你剛才提到的成功與否?裏面光譜分析的情況是怎麼樣的?是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真正地擺到科學家面前。

  解説:這是1998年好萊塢最賣座的一部影片,它描繪了人類在彗星的威脅下,被迫撞毀彗星的場面。其實就在七年前,這部名為《深度撞擊》的影片在世界各地熱映的時候, 250名科學家正在實驗室裏為真實版的“深度撞擊”,夜以繼日地工作著。1996年,三位美國科學家向美國宇航局提出撞擊彗星的計劃。1999年11月1號, “深度撞擊”計劃正式啟動,雖然有著相同的名字,但是真實版的“深度撞擊”與科幻電影有著天壤之別。選擇撞擊的彗星“坦普爾一號”,運行的軌跡並不會威脅到地球,撞擊的目的也不是要摧毀它,而是為了探索彗星內部的真實構成。在耗資3.33億美元、耗時9年之後,2005年1月12號,“深度撞擊”號宇宙探測器成功地進入太空,開始了自己的撞擊之旅。在經過了6個月,四億三千萬多公里的漫長太空旅程後,探測器終於追上了“坦普爾一號”彗星。

  今天,北京時間13點50分左右,在地球上億萬雙眼睛的矚目中,“深度撞擊”號探測器成功地完成了與彗星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在彗星迸發出的炫目的煙雲中,地球上的我們見證了人類在太空探索史上邁出的又一大步。

  主持人:

  前面我們一直在談這次撞擊的情況、撞擊的過程、撞擊的結果,現在我們回過頭來談,請讓我問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人類為什麼要撞擊彗星?

  齊銳:

  是這樣,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很有意義的。彗星是太陽系其中的天體之一,它和我們已知的其他的大行星有什麼不同呢?就是它實際上大多數時間是處在太陽系的邊緣,遠離太陽。所以它上面應該説保留了更多太陽系形成初期這樣的信息,包括物質。對它的探測,應該説會給我們帶來更多地關於太陽系形成早期的這樣的信息,所以對彗星的探測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目標。

  至於撞擊彗星,它還能帶來其他的信息,我想是這樣。有科學家認為,地球上人類生命的起源,有可能是來自於外太空或者説是由彗星、小行星這樣的天體撞擊地球,給地球帶來了早期的生命這樣的形式。所以,對於彗星這樣的天體的探測能夠有利於我們發現生命起源的線索。

  主持人:

  您剛才談到了兩點,前面談的一點就是撞擊彗星可能會讓我們了解彗星的物質結構。我注意到在所有對撞擊的描述的過程當中,沒有提到説有一個接收器,會接收這些撞擊出來的這些碎片,或者有這樣一個接收的過程。這些碎片就是散落在宇宙當中,我們怎麼能夠知道散落的碎片它們的成分是什麼呢?

  齊銳:

  我剛才曾經談到過,實際上科學家有更多地這樣的方法來分析,我們天上的這些天體的組成,因為我們知道天文學就是這樣的,我們看到東西卻摸不到這樣的天體,撞擊彗星也是這樣,這次撞擊也沒有去對上面的物質進行蒐集。所以,我們是用其他的方式,比方説光譜成像。對於這些物質反射太陽光,它會反射出來什麼樣的光譜?用這樣的儀器來分析這個……

  張郇:

  實際上簡單地説,現在的科技已經能夠做到了這一點,就是用光譜成像拍照、畫面經過專門地分析,就可以知道是什麼物質?所以説十幾年前,科學家通過對另外一個彗星的觀測,他能發現裏面的糖的分子。主持人:非常細。

  張郇:

  非常小的東西它都能夠發現出來,所以説,我們一般講起來,我知道這個物質似乎應該把它拿回來放在顯微鏡底下,或者説什麼其他試驗?當然這一點你也做不到,在太空的探索當中,很多的情況下,你做不到這一點。但是現在確實科學的手段已經能夠做到這一點。

  主持人:所以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用這種撞擊的方式?我們不能取樣、不能著陸取樣?

  齊銳:

  那麼實際上談到這個問題,應該提一下另外一個探測器,就是美國的宇航局發射的 “休梅克”,它實際上在早期曾經登陸過另外一個彗星,這個叫“華爾02號”這樣一個彗星。

  張郇:沒有登陸,它是比較近,也是200公里,將近200公里的過程。

  齊銳:它是希望把它上面的物質帶回來。

  張郇:對。

  齊銳:按照預計是明年的初期,明年初,它會把彗星的物質帶回地球。

  張郇:

  飛得越低,當然它上面的塵埃也是有用的,可以收集。當然這一次實際上去撞擊的,去撞的這個東西就毀掉了,它不可能帶任何東西回來。最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拍照,近距離的拍照,因為我們都知道今天轉播的時候,這個撞擊體到最後的撞擊前的兩秒鐘還在發回圖片,那就是非常非常近,這個照片應該説都是非常非常有用的。

  主持人:

  剛才您談到了,説到這次撞擊的目的、意義也好,您談到了兩點,一個是我們了解它的成分,另外一個就是探尋生命起源的奧秘。但是現在也有人談到第三點,就是説為了避免彗星可能對地球的撞擊,這樣人類不如主動出擊去尋求一種撞擊彗星,讓它偏離軌道的這樣一種辦法,有這樣的考慮嗎?

  齊銳:

  我想可能很多人並不一定拿文字來表達這樣的意思,但實際上我認為,我從網上看到的消息,從這個項目的成員來説,實際上也有這樣的科學家在從事這個項目。

  張郇:

  它肯定這種考慮是有道理的,因為你比方説,今天撞上去的東西,最終撞擊艙是372公斤。372公斤下去就相當於4500噸的TNT炸藥,所以你可以算出來,這個彗星的體積是14公里長,直徑是4.5到5公里,它的重量是10億噸。那當然了,所有的數據出來以後,對你剛才説的這種情況,説我們要摧毀彗星,當然是有用的。因為這實際上是個實驗,就是説這麼大的東西撞上去,它會改變軌道多少?我相信肯定是有用的。

  主持人:但是不是直接有這個意圖?

  張郇:

  直接有這個意圖?現在顯然這一次的實驗,它直接的意圖不是這個,直接意圖最主要的是太陽系的起源。剛才説到人類的起源也是原因之一,因為實際上現在我們從太空當中已經獲得了70多種各種各樣的氨基酸。

  我們知道人類生命的起源有三個要素,一個是液態的水,一個是有機物,還有一個是能量。人家很符合邏輯的想法就是外太空裏有氨基酸、有機物,彗星上有冰,融化了之後能變水。它撞擊地球能産生巨大的能量。很多人就認為,有可能生命最基本的形式,是由於彗星撞擊地球産生的,當然沒有很合理這種想象,但是確實還有很多東西需要證明。

  主持人:所以您説,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要探尋太陽系的這個……

  張郇:

  對,因為它撞擊的坑,有的人説有14層樓這麼高。地質學家都知道如果你能打一個鑽道到地球裏面去的話。它每一層都能説明它不同時期的情況,實際上我們是用這種辦法在一個沒有人類的彗星上去強行地打了一個大坑,具體坑裏面表明什麼?現在很多的望遠鏡在盯著,塵埃落定以後它就會顯現出來。

  主持人:我們知道為了撞出這麼大的一個坑,美國的研究人員用了30多年的時間,為什麼會用這麼長的時間?

  齊銳:

  剛才我提到,我們應該説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人類對航天技術的手段應該説在突飛猛進地發展。在早期可能是出現一個幻想、一個設想,我們看影片、大片也都表達人類的這樣一種美好的願望,當然現在到了21世紀,我想隨著科學的發展,這個手段已經日趨成熟,到現在應該説是可以來實現這樣一個目的。

  主持人:花這麼長的時間,從技術上來講,最大的難點在什麼地方?

  張郇:我想可能是計算機技術起了很大的貢獻作用。

  齊銳:對,因為我想是在這樣一個小的探測器上,要架設一個非常嚴密、非常高速的計算機,它時時地調整探測器本身的運動方向,來對準彗星,並且準確地撞上去,這實際上我想可以想象……

  張郇:

  對,因為它最終撞上去的這個東西被宇宙飛船釋放出去以後,最終的兩小時是它自己完全自己控制的。那它自己控制碰到什麼樣的情況?可能有上百種情況,這上百種情況它有很多的感應器,但最重要的電腦作出下指令來怎麼樣調整方向?而且它現在撞擊彗星的表面是朝太陽的這一面,大家能觀測的比較清楚,而且要用它的最平的這一面能夠撞擊,可能力量可能更大。所有的東西都需要及時地發展。

  主持人:

  有一種形象的説法,説一顆飛動的子彈上面馱著另一顆飛動子彈撞擊另一顆在運動中的子彈。我們節目結束的時間還有一分鐘的時間,最後還是了解一個問題,這次撞擊成功,證明美國在技術上的哪些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齊銳:我想像剛才談到一樣,它的航天技術、遙控遙測技術應該是處於領先地位的。

  張郇:對,還有計算機技術。

  主持人:計算機技術。目前這種技術還有多少國家掌握?

  齊銳:我想可能歐洲航天局他們也發射了另外一個探測監測彗星。

  張郇:

  而且我覺得整個這件事情到底能不能最終地説它成功,實際上還有待於後面的很多的研究,是不是能夠得到大量地信息?能夠給我們地球上的人提供有用的東西,我覺得這個還是要進一步地觀望。

責編:任欽蘭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