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大選前的對決(1月12日播出)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4日 14:50)
進入[國際觀察]>>
cctv_news新聞頻道
CCTV.com消息(國際觀察):距離伊拉克大選只剩18天,阿拉維公開表示大選安全難以保障。政府多名官員被殺身亡,選舉工作人員集體辭職,大選前的提示令人擔憂,反美武裝聲稱,部署狙擊手,恐嚇射殺投票民眾,美軍將使用薩爾瓦多模式,組建敢死隊,清剿反美武裝。狙擊手對陣敢死隊,大選日期迫在眉睫,1月30號大選的命運面臨嚴峻考驗。
主持人水均益:大家晚上好,歡迎您收看我們正在直播的《國際觀察》節目。在前幾天,我們談完了巴勒斯坦大選之後,我們再來看另外一場大選,這就是伊拉克大選。
2005年1月30號,將是戰後伊拉克首次舉行大選的日子,隨著這個日子樂觀漸漸臨近,伊拉克的局勢也顯得越發地嚴峻,就在1月11號,反美武裝實施的三次襲擊又導致了十幾人死亡,其中還包括六名警察,同一天,13名選舉官員因為遭到死亡威脅而宣佈辭職,同樣是在1月11號,臨時政府總理阿拉維第一次承認,將有部分地區由於安全原因,可能無法參加大選。阿拉維的這番話意味著什麼?襲擊事件和反美武裝的恐嚇給選民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伊拉克大選還能不能夠如期進行?這些就是我們今天節目的觀察點。
今天在演播室請來的兩位,一位是中國現代國際管理研究院的研究員李紹先先生,李先生最近剛剛出差回來,也歡迎您再次加盟我們的《國際觀察》,另外一位是我們的新聞觀察員郭建新。我想在我們討論之前,我們還是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最近的伊拉克的局勢,一起來看一下。
短片
2005年1月11號,伊拉克又經歷了不平靜的一天,薩達姆家鄉提特裏克警察總部發生爆炸,造成至少6人死亡,12人受傷,而這只是幾天來伊拉克境內針對政府官員和安全部隊襲擊的一部分。據巴格達省省長阿裏.海德里遭暗殺身亡之後,就在1月10號,巴格達市警察局副局長阿米爾.納依夫在早晨上班的途中遭槍擊身亡。安巴爾省的13名選舉官員,則由於受到死亡威脅,在1月11宣佈全體辭職,以免落得和納依夫同樣的結局。面對越來越嚴峻的伊拉克安全形勢,1月11號,伊拉克臨時政府總理阿拉維首次承認本月30號舉行大選時,伊拉克境內部分地區的安全形勢可能無法得到保證。
同期
伊拉克臨時政府總理阿拉維:敵對武裝試圖阻礙大選進行,組織民眾參與選舉,當然,有些地區可能無法參加大選。但我們認為,這些地區的範圍不會很大。
主持人:李先生,阿拉維的這句話到底意味著什麼?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李紹先:實際上阿拉維講的是對一段時間以來,特別是伊拉克選舉臨近這段時間以來,伊拉克現實局勢,這種混亂局面的一種承認,正式承認。實際上伊拉克的這種局勢長期以來,美國人也好,阿拉維也好,一直硬挺著,説大選要如期舉行,不僅如期舉行,而且大選要順利因為。從現在的情況看,特別是在美軍重兵圍剿費盧傑之後,顯然形勢並沒有按照美軍也好或者伊拉克臨時政府預想那樣發展,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選投票日即將,也就是兩周多就要進行投票,在這種情況下,阿拉維不得不面對現實,公開承認這種現實。
主持人:他這種公開是為了以後下一個臺階,或者説可能確實真在1月30號的時候,到時候到會有一些地方無法進行大選。
李紹先:實際上是對一種事實的承認,剛才講到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反對武裝實際上從兩個方向直接威脅到這個大選,一個方向就説他威脅一些高官,威脅一些警察。
主持人:衝人。
李紹先:威脅組織大選人,另外一個方向是威脅投票人,從最近連續發出的這種威脅來看,實際上他産生的恐怖效應已經非常明顯了。
主持人:郭先生,我們注意到阿拉維提到了,有一些地方,但是他沒有明確説,我不知道,從您的觀察,能不能告訴我們,大概是些什麼樣的地方?
特約新聞觀察員郭建新:這些地方大致是摩蘇爾,因為最近在費盧傑之後,很多恐怖分子已經雲集到了摩蘇爾,還有一個就是安巴爾省,現在正好是13個選舉委員會的工作人員集體辭職。
主持人:我印象裏面,安巴爾省屬於我們經常説的遜尼派三角洲。
郭建新:沒錯,費盧傑也是屬於安巴爾省的。
主持人:提克裏特。
郭建新:對,提克裏特。
主持人:我們這兒有一個圖,我們來借助這個圖來看一下,提克裏特,巴格達,安巴爾在這三角區之內,這個區域佔整個伊拉克有多大?
郭建新:它應該是伊拉克駐省當中最大的一個省。
主持人:我的意思是説這摩蘇爾加上一個三角區,整個有多大?能佔三分之一。
李紹先:不,它整個的面積當然佔不到伊拉克的三分之一,伊拉克面積是很大的,而且有很大一部分是沒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是沙漠地帶。我覺得這些地方之所以非常重要,關鍵是什麼?很可能它無法進行投票地方,基本上都是遜尼派的地區,我們都知道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很敏感的,伊拉克目前是一分為三的狀態,什葉派是很大的一塊,遜尼派雖然人數不是很大,20%到25%,但是長期以來一直是掌權的,薩達姆政權為推翻以後,遜尼派實際上處於一種,它地位屬於一種很尷尬的狀態。伊拉克目前的局勢,之所以在遜尼派三角這麼亂,這麼愈演愈烈,除了當然反美也好這些因素以外,很重要一個因素就是遜尼派在薩達姆倒臺之後,對自己未來的迷惘,就是遜尼派在整個國家中的地位,它是充滿了擔憂,他有這麼一個性質在裏面。
在目前這種,如果選舉無法進行的話,我覺得後果將是非常嚴重的,也就是説遜尼派本身很那個什麼了,地位岌岌可危的,而且刺激遜尼派不斷進行反政府。
主持人:包括李先生説的,一個是針對高官、警察選舉人員,另外針對老百姓,我這兒,我注意到相應的兩個西方的媒體的報道,一個是《華盛頓郵報》在10號有一篇文章,題目是很有意思,他用的是伊拉克安全部隊:遭獵殺的獵人。也就是説實際上伊拉克安全部隊本身就是獵人,就是來維持秩序的,他們現在不得不變成一個遭獵殺的,所以我們在這個圖片上,這個很有意思,這個反差很有意思,我們可以請導播把這個畫面切到滿屏來看一下,在畫面的右側是國民衛隊,而在左側是反美武裝分子。國民衛隊倒是蒙著頭,反美武裝分子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毫無忌諱,毫無遮攔。而且還據有些報道説,伊拉克的這些安全部隊,他們現在除了武器以外,面罩是他們必備的,遇到熟人還得低頭,還怕被人認出來,這個是不是説明,我想問兩位,郭先生,現在反美武裝分子很猖獗?
郭建新:現在從各種現象來説是非常猖獗的,而且被獵殺獵人,按道理,他應該是保護安全的,但是他現在的處境非常不好,像這些國民衛隊的這些,尤其還有警察和這些參與選舉的這些工作人員和政府的公務員,他們現在的處境非常不好,因為他們現在都是處於明面上,而且他們有家屬,有部族,有他們自己的安全問題,但是這種安全問題,他們的安全變得非常岌岌可危,就是從這種反差當中,你能看到,伊拉克局勢確實是非常緊張。
主持人:李先生,你覺得這種剛才説的這種猖獗,我不知道您是否同意,如果您同意的話,這種猖獗,比以前,我們這一年多時間裏面看到的還猖獗?有了一種升級。
李紹先:它實際上是恐怖效應的層數底層,它就是無限放大了,我們可以這樣看,最近一週以來,1月4號是巴格達省的省長,以及他的六名保鏢被暗殺,1月10號是巴格達市的警察局的副局長,父子倆同時被暗殺,如果説連這麼要的要人都能這樣輕而易舉地暗殺的話,它造成的這種效應是非常罕見的。
郭建新:這種社會的心理效應的影響是非常強調的,因為高官一般都是有保鏢的,他們的行動一般是説安全性比平民都高,這樣的高管屢遭暗殺,這樣的政府人員屢遭暗殺,平民會怎麼想,我們會怎麼樣,所以在恐怖分子所選擇的這種方式,對整個選民的這種心理構成了極大的危害。
主持人:而且也是非常奏效,比如説我們聽説的安巴爾省的13名選舉工作人員,接到了死亡的威脅,於是集體提出辭職。
郭建新:在這之前還有摩蘇爾,摩蘇爾幾百人員提出,辭職完了以後,它這樣有選舉委員會,還有工作人員,這兩部分人是分開的,選舉委員會成員可以理解為選舉委員會當中的委員,辭職之後還要到清真寺去貼出自己的佈告,説我不參加選舉了,説要抵制大選,像這樣的方式對他們的心理打擊非常大。
主持人:這種恐怖的情緒會不會蔓延開來?
李紹先:我覺得會,實際上目前正在蔓延。這也是阿拉維也不得不承認了,有些地方可能無法投票。
主持人:也必須得承認了。
李紹先:為什麼這樣講呢?實際上在1月11號還有兩個信息發出來,一個信息就是秘密共和軍,他散發傳單,他説他們已經組織了狙擊手,狙擊隊,到大選投票的時候,他將把這些狙擊手,都是神槍手,埋伏在投票站的附近。
主持人:李先生,你説的這個話題,正好是我們在廣告休息之後,馬上回來要仔細地討論一下,還有據説美國方面,美英聯軍也有相應的對策,比如説要搞一個薩爾瓦多模式。
應該説,即將舉行的伊拉克大選,一直為美英聯軍和伊拉克臨時政府是作為一個能夠改善現狀的靈丹妙藥,對於民眾來講,這確實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一邊是臨時政府發動選舉運動吸引選民前去投票,而另外一邊是反美武裝放言要襲投票的選民,兩邊勢力的較量讓很多選民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我們通過一個短片了解一下這種較量,一起來看一下。
短片
隨著伊拉克大選的日子在一點點地接近,反美武裝與駐伊美軍和伊拉克臨時政府之間的較量也日趨加劇。
如果大選如期在1月30號舉行,人們到底該不該去投票,敢不敢去投票,成為了許多伊拉克人心中的一道難題。
2005年1月10號,一個自稱是秘密共和軍的反美武裝組織,在伊拉克安巴爾省的兩個城市張貼警告,他們揚言將在本月30號大選當天,部署32名訓練有素的狙擊手伏擊參加投票的選民,在此之前,一個名為安薩爾遜尼軍的反美武裝在網上發佈通告,其醒目的題目就是:誰投票就炸誰。
現在,在伊拉克各個媒體經常可以看到鼓勵選民投票的廣告,也街頭也經常可以看到“不要畏懼和團結起來”的標語,據美國《新聞週刊》報道為了打擊反美武裝,增強伊拉克選民信心,美國國防部考慮,派遣美軍特別部隊前往伊拉克,幫助組建並訓練一支由當地庫爾德人和什葉派組成的敢死隊,消滅反美武裝的領導人。但是這項被稱為薩爾瓦多的戰略能否奏效還是一個未知數。
主持人:我注意到今天的媒體也都在不斷的引用這個詞,薩爾瓦多模式,我想先請教一下我們的觀察員,什麼叫薩爾瓦多模式?
郭建新:這個薩爾瓦多模式是這樣的,就是美國你可以追溯到46年,當時冷戰開始的時候,,美國成立了一個美洲學校,是為了保證提高中美洲的這些國家軍隊的職業化,所以搞了一個美洲學校,當時這個美洲學校設在巴拿馬,來培養了很多他看中的一些軍事人員,由美國特種部隊來培訓的。這件事情到了80年代的時候,在薩爾瓦多,薩爾瓦多當時有遊擊隊,反政府遊擊隊非常猖獗。這時候美國是支持薩爾瓦多政府的,故而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當時薩爾瓦多叫民族軍,在民族軍裏面訓練了一支部隊,這支部隊叫敢死隊,這個敢死隊專門從事什麼呢?專門從事綁架、暗殺,主要是針對反對派這些遊擊隊的頭目,這樣的效果到最後,這些遊擊隊就逐漸消失了,所以很多美國政客認為,這個敢死隊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所以這樣就夠成了一個薩爾瓦多模式,當然還有一個叫泥加拉潘模式,泥加拉潘模式是美國在中美洲地區,加勒比地區支持反政府的武裝,所以它的標準,它是否使用這個東西,標準是按照美國的利益來的,故而到現在,在伊拉克這邊,他覺得應該使用這種方式。
主持人:還有這麼多的名詞。看了一個最新的消息,美軍宣佈已經逮捕了被懷疑參與上周暗殺巴格達省省長海德爾的行動的嫌疑犯,不知道這屬不屬於薩爾瓦多模式的一部分。但是不管怎麼説,想問一下李先生,作為中東問題的專家,包括像伊拉克這樣的問題,現在的伊拉克這樣一個現狀,類似像這樣暗殺行動,能奏效嗎?在伊拉克?
李紹先:我覺得伊拉克的局勢,特別是整個中東的局勢和中美洲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實際上薩爾瓦多模式也好,泥加拉潘模式也好,實際上就是説白了,它就是以恐怖對恐怖。
主持人:對。
李紹先:以遊擊戰反遊擊戰,這是美國在伊拉克一年多,將近兩年多,他深陷於困境之後,不得已最後説想一個什麼樣的辦法,找一個靈丹妙藥,就是要以遊擊戰的方式來對抗這個遊擊戰。
郭建新:當然是美國《新聞週刊》公佈出來的這條消息,然後美國國防部説現在不討論細節,美國國防部的女發言人説不討論細節和戰略問題,但是有一個高級官員,是國防部的,他反而倒説,我們沒有辦法了,我們處在一種防禦狀態中,我們必須選擇一種途徑來實施進攻,來改變伊拉克的安全狀況,這可能就是他選擇的一個方式,但是這種方式的選擇意味著這前一段,費盧傑的大規模的部隊的集結來解決一個據點性的問題,他否定了這個模式,也成為這樣的方式在伊拉克是不合適的。
主持人:但是我們注意到反美武裝分子現在也在放言,這真是一種較量,也在放言,誰敢去投票,誰敢去參加大選的活動,我們就派神槍手,來搞這種狙擊手,産生一個一個打,這是什麼樣的行為?
李紹先:實際上還是恐怖,然後再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造成一種恐怖的效應,美國人組織敢死隊也好,實際上也是這麼一個行為,你是一個秘密的方法來,我也用秘密的方法來幹掉你,讓你消失。
郭建新:像這樣的方式,比如説像狙擊手,他所構成的,他對一般平民所構成的恐怖威脅是非常巨大的,因為你看美國前一段時間不是有一個連環殺手在華盛頓不斷地襲擊,殺了十幾人,弄得是雞犬不寧的,這樣的話,一旦放言出來,我要用狙擊手,對整個選民出來參加選舉的這種行為會構成心理上的極大的打擊,因為他不知道子彈從什麼地方來,死亡從什麼地方來,什麼時候到達,而且這邊已經明確説了。所以方式實際上構成的恐怖威脅是難以估量的。
主持人:現在剩下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説大選能不能夠如期舉行,因為在這之前,我們已經不斷地在聽到各種各樣方面來的聲音,就是説或者有的説應該推遲,幹嗎非得1月30號舉行,有的説你根本不具備條件,冒這個險,李先生,您覺得推遲的可能性大嗎?
李紹先:我覺得推遲的可能性不大,我個人認為1月30號恐怕是必然的,為什麼這樣説,無論是美國人也好,阿拉維臨時政府也好,都經不起這個退縮,為什麼?主要是兩個原因,第一個,如果説延遲大選,或者推遲大選,這個東西宣佈的話,那麼等於是美國或者是阿維臨時政府也好承認自己失敗,承認自己陷入困境,這是美國人也好,阿拉維政府也好所不願意做的。
第二,如果大選面臨的問題可能比不推遲大選還要難,也就是説它可能遭到伊拉克大多數的什葉派的反對,什葉派説,這個大選應該如期舉行,什葉派是很主張如期舉行的,這個大多數如果反過來反對的話,那麼美國也好,阿拉維也好面臨的問題更大。現在的問題是什麼呢?大選如期舉行是一回事,大選投票率將會給大選的結果造成很重要的影響。即使大選如期舉行了,選舉出了新的政府了,但是投票率非常之低,那麼他新的政府的合法性將受到嚴重的質疑,同時我覺得跟重要的一點,我想整個投票中,什葉派的投票率會相對高一些,特別是庫爾德人的投票率可能會非常高,但是遜尼派的投票率會非常低。
主持人:如果説投票率太低的話,就可能會帶來一個投票大選之後的一種失衡,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問題。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先談到這兒,感謝二位,也感謝觀眾朋友收看我們今天的《國際觀察》,再見。
→→點擊進入《國際觀察》主頁
責編:常穎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