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伊拉克教堂連環爆炸(8月2日)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03日 17:34)
CCTV.com消息(國際觀察):今年39歲的哈達 曼蘇爾是巴格達的遜尼派穆斯林,她的職業是芭蕾舞教師。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阿婭今年11歲,在巴格達她信奉的是基督教。阿婭是哈達最喜愛的學生,除了上教堂祈禱,每天兩個小時的芭蕾舞課,是阿婭最快樂的時光。在這兩個小時裏,她可以忘記教室外面不時發生的爆炸和上學路上的危險;在這兩個小時裏,成為著名芭蕾舞演員的夢想能讓阿婭的心飛出巴格達。
2004年8月1號,巴格達的一連串巨響,碎滅了阿婭的夢想。
2個小時內,5起針對基督教堂的汽車炸彈襲擊,奪去了18個人的生命。這18個生命中就有那個懷揣芭蕾舞夢想的阿婭。而對於哈達 曼蘇爾來説,失去最喜愛的學生,給她帶來的不僅僅是悲傷,她還感到了很大的恐懼。多年來,伊拉克的基督徒和穆斯林都是和家人般的相處,哈達恐懼的是,這種和睦可能會隨著8月1號的5起爆炸襲擊而永遠的消失。
主持人(方靜):觀眾朋友晚上好,歡迎收看我們正在為您直播的《國際觀察》。剛才的這個短片講述了一對師生之間的故事,信奉伊斯蘭教的老師,無私地在幫助信奉基督教的學生成就舞臺的夢想。但是11歲的夢想卻毀滅在昨天教堂的爆炸聲中。
昨天巴格達和摩蘇爾5個基督教堂相繼發生汽車爆炸事件。前後兩個小時的5起爆炸奪走了18個伊拉克平民的生命。我們今天的節目就將圍繞這個新聞事件,再次關注仍然動蕩的伊拉克。
今天在演播室請來參與我們討論的是《環球》雜誌總編輯馬曉霖先生和我們特約的新聞觀察員宋曉軍先生。那麼對於現在伊拉克的安全的局勢,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你有什麼樣的觀點,或者有什麼想問的問題,都可以通過發送手機短信的方式,參與我們現場的討論,具體的方式可以留意我們屏幕上的字幕。
在我們今天開始談話之前,我們先一起來看一個圖版,這個圖版上清楚地標出了昨天5起教堂爆炸的地點。我們可以看到,在北部的摩蘇爾,有一所教堂遇襲,另外在巴格達有4所教堂遇襲。應該説,這個事件,非常清楚,是一起有預謀的襲擊事件。除了襲擊的目標非常明確之外,另外,就是説它的時間相差大概也就是兩個小時左右,還有一些什麼樣的細節,可以看出這是一起有組織,有預謀,有策劃的事件?
宋曉軍(特約新聞觀察員):我覺得第一個,它炸的是亞美尼亞東正教的教堂,第二個就是亞述人的天主教教堂,然後後邊三個都是迦勒底的天主教堂。我們知道,伊拉克的基督教大概是這三種人來信這個基督教。那麼它這個分佈面我覺得是很廣,就是覆蓋面幾乎把伊拉克的所有的信基督教的不同地方的人的教堂全部炸了,而且在6點半到8點之間。
主持人:對不起打斷一下,您剛才説的6點半到8點之間,為什麼會選擇在這個時候?
宋曉軍:這個時候,他們是正好基督教開始做彌撒的時候。另外我覺得它5個爆炸,我看到有的報道,只有一起是自殺性的,剩下4個都不是,當然一個是用火箭彈直接打的。另外,美軍説當地警察在汽車裏發現了一顆迫擊炮彈,我們知迫擊炮彈很容易做這種炸彈,因為迫擊炮彈是鑄鐵的,它散發比較均勻。另外它出發引線非常容易炸,而且在伊拉克到處都是這樣的,82迫擊炮的炮彈,60迫擊炮的炮彈,它是很簡易的一種炸彈。
主持人:這能説明什麼問題?
宋曉軍:這個就是説對基督教堂實施爆炸的這些人,他的這種爆炸的資源是取自於本地的,他很快取自於本地,並不是説,過去傳統的那種塑膠炸彈,很高級的一些炸彈。
主持人:馬先生有什麼補充呢?
馬曉霖(《環球》雜誌總編輯):我基本上贊成它的這一系列爆炸基本上在一個時間段內,目標基本上是基督教的各派的不同的教堂。我想手法、各方面都差不多,應該是目標都非常明確的一個連環的一個細節。
主持人:現在關於這起爆炸的幕後黑手,伊拉克官方認為是扎卡維,他們的依據是什麼呢?
馬曉霖:扎卡維,首先我覺得像本國人一般不會對本國實施這樣的(打擊),很少。在此之前,什葉派南路的清真寺也遭受過爆炸襲擊。當時他們伊拉克人就普遍認為,這是境外極端的宗教勢力,特別是包括像基地組織這樣的。他在挑動伊拉克教徒之間的衝突,主要挑動遜尼派跟什葉派之間的衝突,所以才襲擊清真寺。
那麼像這一次,針對基督教教堂這種,很容易套在扎卡維身上。因為有人認為扎卡維雖然屬於基地本 拉登追隨者,屬於第三代領導人,但是他比本拉登更極端,在宗教方面走的更遠。應該説本 拉登他只是仇恨美國人,猶太人,那麼扎卡維他可能連所有的基督徒、所有的非穆斯林都認為要進行襲擊。
主持人:還有別的可能性嗎?
宋曉軍:關於這起爆炸案,現在還沒有消息説誰出來承擔?不同的媒體有不同的分析。比如説,美國和伊拉克當局都認為是扎卡維,扎卡維我們知道實際上他是基地在伊拉克的一個符號。對這個觀點,以色列的情報部門比較同意,他們認為實際上由於美國在伊拉克深陷泥潭之後,現在他基本是無法控制,而且阿拉維現在連省長的命都保不住了,連他自己政府的省長的命都保不住了。那麼現在就是原來的薩達姆的前副省長的官員和什葉派的人聯合起來,正在跟美國進行談判。就是內閣羅伯特和布萊克維爾這一些人在進行談判的時候説,他們幫助美國來維持秩序,這樣基地的遜尼派的極端分子就不幹了,就來通過用一種非常極端的方式,把基督教堂炸了,來警告。這是一種。
那麼另外還有,比如説伊朗的通訊社報道,有可能是伊拉克本地的宗教極端分子所為。因為在今年3月份,美國為了推進大中東民主計劃,在巴格達建了九個新教,基督教的教堂,同時用阿拉伯語印了大量的新約的聖經。另外,配發了很多醫療器械、糧食,拉很多伊拉克當地人去加入基督教新教。在這種情況下,可能造成一些極端的原有的穆斯林。
主持人:所以説這是一種宗教上的抵抗。
宋曉軍:對。
主持人:應該説,剛才您説到兩點。一個是有可能是基地組織,不管是基地組織,還是扎卡維這是一撥兒人,另外一撥兒人可能是本地的一些宗教極端組織。如果説是基地組織的話,他們的目標是什麼?他們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他們要殺這些伊拉克境內的基督徒?
馬曉霖:這個我分析,還是跟像去年襲擊遜尼派穆斯林清真寺一樣。就是原來想在遜尼派跟什葉派之間挑起衝突,使伊拉克內戰陷入更大的混亂。現在覺得當時那場圖謀沒有成功,現在又想,在基督教跟穆斯林之間挑起新的衝突。因為伊拉克戰爭説到底它是一種文明的衝突。
那麼就是説,扎卡維也好,基地好,認為這是新的師資軍對阿拉伯,對穆斯林世界的東征,對他們的一種征服。包括前不久,我也曾經説過韓國的人質金善日,被扎卡維組織處死。後來他在網站上,援引路透社、援引韓國通訊社點談出了他的宗教背景,説他這個人懂阿拉伯語,這些年來他在中東主要搞基督教,傳播福音。而且金善日,他服務公司的老闆,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他把公司盈利的10%都拿出來,用於在中東傳播福音。所以從這個角度講,這都是美國的一種對伊斯蘭世界新的“十字軍東征”的幫兇。所以雖然説這一次教堂的襲擊事件是第一次直接針對基督教徒、教堂的襲擊,但實際上,這種跡象在以前也已經出現了。
馬曉霖:這種跡象,應該説從上個實際20年代以後,如果有的話,只有一次。就是1937年曾經伊拉克的政府軍跟北邊主要信奉基督教的亞述人發生過一次正面衝突,導致雙方死了幾十個人。但那次,主要是因為亞述人曾經幫助英國佔領軍鎮壓過伊拉克的反英起義。那麼此後,穆斯林跟基督教之間基本上沒有大的衝突,和睦相處。特別是復興黨政權上臺之後,復興黨政權它本身的創始人之一,米席爾 阿弗萊克他就是敘利亞東明教的一個教徒。所以就是説,薩達姆政權,復興黨能把他尊稱為領袖,那本身説明薩達姆政權在這個方面,他淡化了宗教教派的神聖,他更加強調世俗這方面的。
主持人:我們説到了伊拉克境內的基督教徒的情況,我們這裡有一個圖版,我們可以簡單地先了解一下。伊拉克教徒的基本情況是,在伊拉克現在有基督教徒75萬,大概佔總人口的3%,主要居住在巴格達和伊拉克北部,其中大部分屬於迦勒底教會。馬先生,這75萬人他們是一些什麼樣的人?換句話説,伊拉克什麼樣的人信奉基督教?
馬曉霖:伊拉克大家都知道,是一個有五、六千年曆史的古國,經過不同的外來的帝國的佔領,經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的融合,它留下的很多古老的部落,像迦勒底人,像亞美尼亞人,像亞述人,它都屬於比較古老的民族,這些民族,基本上後來選擇了,特別在羅馬帝國對中東統治基本連接,基本選擇了基督教。他們構成了現在的伊拉克基督教的主要居民。
主持人:這些人他們在伊拉克的生活狀況,一直是怎麼樣的?特別是在薩達姆時期,這些人是受歡迎的嗎?
宋曉軍:應該是。因為實際上,薩達姆之前,1972年12月,伊拉克公佈的憲法,也就是復興黨上臺之後公佈的憲法,就是專門對於這些基督教徒,有憲法自由,有宗教信仰自由,特別強調的基督教徒,而他們自己同時還講他們自己的古敘利亞語,有他們自己的電臺。他們做彌撒的時候,都是受當地的阿拉伯人,甚至穆斯林的尊重,他們相處的非常的融洽。
伊拉克戰爭爆發之後,造成了混亂,有一部分基督教徒可能很個別的人,他們利用了這個混亂,可能也有衝突,但是沒有炸教堂。比如説賣酒,開始有一些酒販子和當地的穆斯林有一些衝突。
主持人:因為穆斯林是不允許賣酒的。
宋曉軍:對。他們把酒甚至擺到了清真寺門口銷售,這樣可能産生了一些肢體上的衝突,但是沒有激烈到把對方的教堂去炸了,這樣一個巨大的羞辱的一個破壞。
馬曉霖:關於基督徒的處境,我想提到一個人物,大家應該體會到基督徒的地位還是相當可以。那就是薩達姆的前任副總理,塔立克 阿及茲他本身就是基督徒。如果薩達姆政權對基督徒很排斥的話,不可能長時間的幾十年,讓阿及茲做他的副職,做他的鐵桿。這也説明了穆斯林跟基督徒長時間的關係非常好。
我在巴格達採訪期間,當時雇了一個司機就是基督徒,我們新華社分社當時雇了一個僱員,現在做電工,後來做記者,就是阿德尼也是基督徒。他們講,他們跟穆斯林之間,真的跟一家人一樣。當然剛才宋先生講的也確實是,美國佔領伊拉克之後,國家一路就處於無政府狀態,確實是出現了一種文化、宗教的這種矛盾,這種宗教、文化的矛盾,不僅來自美國的佔領軍和伊拉克人,而且也出現在伊拉克教派內部,包括剛才講的,我也拍過照片,就是説基督徒把酒擺到清真寺們口來賣,就引起了穆斯林的憤怒。
主持人:好,我們這個話題先談到這兒,現在我們稍適休息,廣告回來繼續我們的話題,不要走開。
主持人:好,這裡是正在直播的《國際觀察》,歡迎回來繼續收看我們的節目。
剛才我們談到了,昨天發生在伊拉克的5起基督教堂爆炸事件。現在應該説伊拉克的安全狀況仍然是不容樂觀。因為從6月28號交權以來,這一個月應該説,有很多事件,現在我們再來看我們的第三個圖版,我們來回顧一下,在這一個月當中,伊拉克的局勢。
從6月28號到現在,伊拉克的爆炸事件一共有20多起,而且是重大的爆炸事件,主要的地點是巴格達、摩蘇爾、巴古拜和費盧傑,襲擊的目標是警察局和政府官員。兩位認為,就是這一個月以來,發生在伊拉克的襲擊事件有哪些特點?
馬曉霖:我認為基本上説,從地點分佈來講,應該説集中在伊拉克的中北部,這跟過去是一樣的,過去如果有點差別的話,就是薩德爾曾經跟美國佔領當局,跟廉政委鬧過一陣,那當然他有別的動機。現在來看這些大的襲擊,主要發在中部和北部,那麼就是説,還基本上處在遜尼派穆斯林地區,甚至就是説,境外來的勢力佔的比較多。那麼這個具體來講,可能是薩達姆追隨者,也可能基地組織,甚至當地的遜尼派的一些激進派別,他對失去過去的那些權力的優勢不滿,那麼進行一系列爆炸,綁架人質等等。
第二個特點,我想他目標很明確。首先就是佔領當局,聯軍,它的總部,臨時政府的機關、機構,那麼第二就是警察局、證明中心,就是這些國家的硬目標。
那麼第三個特點就是説,在硬目標不能得手的情況下,就是對軟目標,士兵,外國人,甚至阿拉伯國家,伊斯蘭國家等。已經不像剛開始只針對美國,或者是美國的同盟軍,同盟國的士兵下手。
主持人:實際上,就是説,除了我們剛才説的數量之外,在這一個月當中,恐怖事件它的方式也出現了多樣化。比如説除了剛才説的一些對佔領當局的這種襲擊之外,後來出現對外國人的綁架,現在又出現了對於針對基督教徒的這種的襲擊。怎麼樣理解恐怖分子現在的一種意圖,或者它們的策略?
宋曉軍:我覺得是這樣,實際上,美國打響伊拉克戰爭之後,他設想地比較天真,把自己的能力想得過大。另外給了伊拉克有了一個,很多媒體也都説過了,叫做“空中閣樓式”的一個藍圖。最後做下來之後,實際上現實離他設想的藍圖太遙遠了,這樣就出現了一個“安全真空”。在這個“安全真空”的情況下,各方的勢力都在爭奪,因為伊拉克有巨大的利益:經濟利益也好,戰略利益也好,都在去奪這個利益,是一個絞殺過程當中,是一種利益絞殺,就是真正本質上是利益絞殺,表現在表面上,可能是各種破壞,表示自己的存在也好,或者把美國人趕走也好,都是為了爭奪這塊利益。
主持人:您剛才説到的“安全真空”,我們注意到最新的消息,就是在28號的時候,鮑威爾和沙特的王儲共同研究出了一個新的方案,就是派一支穆斯林安全部隊。
我們現在再來看一個圖版,這個消息是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在當天的記者招待會上向媒體透露出去的,隨後鮑威爾就對巴格達進行了一個閃電式的訪問。對於這個建議,鮑威爾説歡迎沙特的建議,但是需要認真考慮。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他説派遣伊斯蘭和阿拉伯國家軍隊進駐伊拉克是解決危機的有效途徑。是不是一個好的辦法?馬先生您認為。
馬曉霖:我覺得好壞暫且不説,這可能是有關各方做的一個積極的姿態。從沙特來講,它從表面講,他可能也想跟美國主動進一步的改善“9.11”之後惡化的關係,另外我想從深層原因講,他不希望可能未來的伊拉克過多地傾向於美國。你想是不是可以通過伊斯蘭國家或者阿拉伯國家這種框架內,往伊拉克派維和部隊進而對伊拉克的未來,對國家的走向,對他的政策進行影響。
那麼美國之所以鮑威爾歡迎,但是謹慎地歡迎,表示要認真考慮,也表明,他想建立西方的國家,並不希望將來伊拉克是犯阿拉伯民族主義的或者宗教色彩比較濃厚的國家。
但實際上操作來講,我覺得很難。因為伊拉克周圍都是阿拉伯國家,或者都是穆斯林國家。本身這些國家跟伊拉克之間的教派也好,跟它甚至還有領土糾紛等等。這個就是説,如果他們介入進去的話,我覺得如果真的來講,伊拉克人擔心他們的介入比將來美國的介入,可能帶來的麻煩更多。
主持人:因為剛才您談的鮑威爾説到這是一個比較要慎重考慮,那BBC在今天報道也説,其實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一個決定。為什麼這麼説?
宋曉軍:實際上美國媒體早就透露出來這個消息。實際上最早派阿拉伯部隊,美國人甚至比沙特説的還早,當然他們想派巴基斯坦人和孟加拉人,這樣遠離中東地區的這些穆斯林國家的軍隊。
第一,這些國家的軍隊還比較能打仗。不像你,比如説沙特、科威特這些國家,軍官、軍隊到下午就回家睡午覺去了,因為他們收入非常高。他們能不能在伊拉克那個地區去執行維和任務,都很難説。那麼第二個,就像馬先生説的,像現在伊朗、敘利亞包括利比亞都不同意,周邊的這些阿拉伯國家根本就不可能去。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説是謹慎的發言,我覺得實際上,反而有可能是美國先提出來,由巴基斯坦人和孟加拉稍遠一點的阿拉伯人,去來維護這些公司,阿拉伯公司給美國十三萬軍隊運給養的服務企業是非常大的。我們知道最近綁架人質,很多都是給美國人去做服務的這些公司就沒法給他們供應了。
主持人:好,我們這個節目結束時間還有30秒,現在我們看觀眾朋友有一個問題,手機尾號是6948的朋友問,這個襲擊教堂的事件,是否會進一步激化當地的宗教矛盾?
馬曉霖:我感覺可能策劃者和計劃者達不到自己的目的,因為他這個用意太明顯了,而且這個後果我覺得太嚴重了,不會實現他們事先預先設想的目標。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謝兩位今天參與我們的討論,感謝觀眾朋友收看我們這期的節目,再見。
責編: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