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俄華商貨物被查抄引人注目 我使館立即交涉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9日 13:38)

  新華網消息:2月10日,發生在莫斯科“艾米拉”貿易市場的中國商人貨物被扣事件引起各方密切關注。我國外交部發言人章啟月17日在記者招待會上發出呼籲,希望俄羅斯方面充分考慮中俄民間貿易形成、發展的歷史原因,與中方加強合作,積極尋求問題的解決。這次事件如能推動解決困擾已久的中俄民貿中的“灰色清關”問題,那真正是使“壞事變成了好事”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經過:貨物被扣 使館交涉

  2月10日,俄羅斯內務部下屬偵查委員會的10多名警察闖進“艾米拉”大市場中國商人的辦公室,突擊檢查在這裡經商的中國人的身份等證件。他們發出警告,限令華商在兩天之內提供貨物進關的合法證件,否則就要將貨物封存並拉走。12日,30多名荷槍實彈的警察帶著搬運工和大貨車,開始大張旗鼓地把華商貨物運到一個據説是專門的倉庫。這次連續數天的大規模查抄行動,使華商蒙受了上千萬美元的經濟損失。 

  “艾米拉”大市場位於莫斯科市區南部的大環公路旁邊,是一個兼零售、批發和倉儲性的日用輕工商品市場,其中95%的商品來自中國。開業一年來,中國商人在這裡租賃了300多個攤位。有些華商還租賃了市場的倉庫存儲貨物。

  俄警方查封沒收華商貨物的藉口是,“艾米拉”市場的華商貨物“沒有出關單和報關單”,“貨物的來路不明”,屬“走私品”。損失慘重的幾十名華商欲哭無淚,情緒激動,聲稱要採取用人體封鎖莫斯科大環公路等極端措施。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高度重視這次“艾米拉”查抄事件。使館在得知消息後立即派領事官員趕赴現場了解情況,同俄方進行交涉,要求警方依法行事,對拉走的貨物不得隨意出售或拍賣,不得丟失,並建議華商對貨物作好登記,與市場負責人辦理必要手續。隨後,使館迅速啟動重大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劉古昌大使親自主持召開使館有關部門緊急會議,商討解決問題辦法,以維護中國商人利益。14日,我使館就此照會俄外交部和內務部,希望俄方從兩國友好關係的大局出發,儘快敦促有關部門採取切實有效措施,保護旅俄華商的利益,立即停止拉貨行為,並將警方拉走的貨物全部歸還中國商人。與此同時,使館在華商中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使他們的情緒漸漸穩定下來,避免了事態的惡性發展。

  背景:“灰色清關”並非“走私”

  長期以來,俄羅斯警察查抄沒收中國商人貨物在莫斯科早已不是新鮮事。1998年“擴東”和“兵營”兩個樓裏的華商貨物被查抄,從此開了俄警方大規模查抄沒收華商貨物的先例。據此間華商報案,2000年和2001年兩年間,俄警方查抄中國商人貨物上百次,給他們造成經濟損失上億美元。此後,在中國使館和有關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此類事件有所減少,但仍屢有發生。此次“艾米拉”查抄事件是近年來規模較大的一次。 

  俄警方大規模查抄沒收華商貨物大都以“沒有海關通關的合法憑證”為理由,稱這些貨是“走私商品”。為弄清原委,記者採訪了我駐俄使館經商參處公使銜參讚王俊文。王參讚介紹説,俄警方指責華商貨物為“走私貨”有欠公允,被查封和拉走的華商貨物都是通過“包機包稅”、“包車包稅”的“灰色清關”途徑進入俄境內,由俄海關委員會指定的“清關公司”負責辦理進關手續,貨主向這些公司一次性交納整架飛機和整個車皮的稅款,因此絕不能與“走私品”相提並論。

  “包機包稅”和“包車包稅”,是20世紀90年代初根據俄羅斯國內特點和中俄關係發展形式所形成的一種非規範化貿易形式。當時俄國內經濟蕭條,日用品嚴重匱乏,尤其缺乏普通百姓所需要的物美價廉的中低檔商品,而中國的輕工産品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於是,一些俄羅斯航空貨運公司專門做起了“包機包稅”生意,即發貨人在我國內發貨、交錢,收貨人在俄收貨,其餘中間環節,包括運輸、通關、商檢等統統由貨運公司解決。俄海關委員會批准一批“清關公司”專為這種貿易履行通關手續,收取稅款。由於“包機包稅”的貿易形式手續簡單、貨量不限、稅率比正式通關要低,所以中俄兩國的商人基本上都採用這種貿易形式。 

  “包機包稅”這種被稱為“灰色清關”的貿易方式對促進中俄兩國民間貿易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這一貿易形式也有很大的風險,因為“清關公司”出於某種利益考慮,在貨物通關後不給貨主出具正式的海關報關單和稅單,再加上俄政出多門,部門之間又互不通氣,為俄警方隨意查扣華商貨物製造了藉口。 

  實際上,採用這種貿易方式的俄羅斯商人比中國商人還要多。但是,俄警方往往只把矛頭對準中國商人。

  反思:提高素質 保護自己

  客觀地講,中國商人成為俄警方查抄的目標,除上述主要原因外,還有自身的因素。據了解,來俄經商的中國人中有不少文化水平較低,不懂俄語,對這裡的法律法規搞不清楚,缺乏規避風險的意識。他們中有的人無合法經營手續,有個別人素質較低,行為不端,俄警察抓住他們的把柄後作為沒收華商貨物和罰款的口實。此外,前幾年俄市場出售的有些中國商品也存在質量問題,俄方曾為此採取行動,在有中國人經商的大市場整頓秩序。 

  記者在“艾米拉”貿易市場採訪時了解到,這裡的中國商人大多來自浙江和福建等地的鄉鎮企業,主要在這裡經營服裝、鞋帽等日用消費品。他們當中很多人來俄時間不長,有的人甚至沒有辦理居住簽證、打工許可證等應有的證件。他們中有些人在這裡租攤位做生意,但並沒有同市場業主簽訂租賃攤位的合同。凡此種種,根據俄方有關法律都屬於“非法經營”。 

  中俄政府都非常重視兩國民間貿易的發展,把民間貿易看做是兩國經貿合作的有效補充部分。民間貿易也要遵守貿易規則,中國使館為此提醒在俄經商和擬來俄經商的中國人,一定要遵守俄羅斯的法律法規,辦理合法的居住和身份手續,獲取貨物相關的正規文件,合法經商。此外,還應該加強對俄國情和現狀、商貿法規的學習和研究,從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質,增加規避風險意識,從而有效保護自己的利益。 

  展望:解決問題 促進合作

  中俄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的鄰國,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雙方經濟上的互補性使兩國互為重要的貿易夥伴。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中俄致力於發展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建立了兩國元首和政府總理的定期會晤機制。特別是2001年兩國元首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為兩國長期友好合作奠定了法律基礎。 

  近年來,中俄經貿合作發展迅速,雙邊貿易額連續5年增長,2002年達到近120億美元,2003年又創下157.6億美元的歷史最高水平,增幅達23.4%。兩國民間貿易的發展,為擴大雙邊經貿合作做出了貢獻。去年5月胡錦濤主席訪俄期間,與普京總統深入而又廣泛地探討了發展中俄經貿合作問題,提出了近年內使雙邊貿易額儘快達到200億美元的目標。 

  目前,中俄兩國經貿合作正更廣泛地向高科技、能源、資源開發、核能、金融、運輸、航空航天、環保、信息技術等領域的經濟技術合作發展,兩國經貿合作呈現多元化格局。此外,中國産品質量等影響兩國貿易合作的問題正在逐步解決。記者近日採訪了一些購買中國商品的俄羅斯人,他們普遍認為,俄羅斯市場上的中國商品質量較前大大提高。記者在莫斯科市場上也看到,在市內許多大型超市和商場,都能夠買到由中國生産的質量好、價格相對便宜的運動鞋、服裝、玩具和體育用品等商品。中國的名優産品,如長虹牌電視機,也已進入莫斯科的銷售主渠道。 

  中國商人貨物被查扣事件是中俄兩國貿易關係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由此引出的“灰色清關”問題,是兩國民間貿易中長期難以解決的一個突出問題。中俄兩國政府對此問題都非常重視。去年9月,溫家寶總理和卡西亞諾夫總理在北京舉行定期會晤時專門討論了這一問題。會晤發表的聯合公報指出,兩國應在規範非正規貿易方面開展合作,儘快啟動中俄規範貿易秩序聯合工作組。在兩國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俄雙方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把民間貿易納入正規化渠道,以促進雙邊貿易的蓬勃發展。(記者黃慧珠 謝榮 )

責編:張娜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