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臨管會對佈雷默説不 伊重建再現政治危機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8日 14:57)
專題:關注戰後伊拉克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2月16日,伊拉克臨時管理委員會明確告訴美國佔領當局,他們將不同意由伊拉克各地的政治會議推舉産生伊拉克臨時政府,而是希望在伊拉克正式舉行大選之前維持臨管會的架構和權力。臨管會採取這樣的立場,對美國目前處境艱難的伊重建進程來説真是“雪上加霜”。美國伊拉克佔領當局與臨管會的矛盾已經公開化,雙方圍繞著伊政治重建的權力與利益之爭益髮尖銳。
***臨管會為什麼不聽話?
臨管會的這一舉動,明顯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和利益。因為按照美國目前的由伊拉克各地政治會議推舉産生臨時政府的做法,很可能使得現有臨管會的多數成員失去在臨管會架構中所獲得的權力。而在今天伊拉克依然動蕩失序的環境中,沒有了權力,不僅意味著這些政治人物失去利益,甚至意味著他們在未來的伊拉克權力再分配的過程中,還將繼續失去利益與政治實力。因此,臨管會成員在權衡了與美國“主人”的關係和自己的個人政治前途之後,決定對美國説“不”。
問題是,臨管會是美國佔領當局自己親手挑選和組成的,2003年7月臨管會組成時,其成員都被視為是美國認為在後薩達姆時代最聽話的人、最願意與美國合作、更代表了未來在伊拉克權力結構中將紛紛佔據核心位置的人。現在,在伊拉克政權重建的關鍵時刻,竟然是這些人和美國唱反調,不按照美國的節拍行動,對美國的伊拉克佔領當局來説,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諷刺。不過,諷刺歸諷刺,對伊拉克的美國最高行政長官佈雷默來説,如何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美國目前在伊拉克政治重建進程中確實舉步艱難。2003年在國際壓力下美國被迫做出妥協,同意將2003年6月30日設定為在伊拉克進行民事政權交接、將主權還給伊拉克人民的基本期限。這一時間表在2003年11月聯合國通過的1511號決議中得到了明確規定。然而,進入2004年以來,伊拉克局勢依然非常不穩定,各種襲擊事件此起彼伏。美國要實現權力交接,就必須舉行大選,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公正與民主,才能向國際社會交代説伊拉克的主權是交給了伊拉克人民支持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政府。然而,伊拉克的安全都無法得到保障,大選又從何而來?美國更擔心的是,匆忙舉行大選,有可能導致伊拉克各個社會團體、政治勢力與各階層之間更大規模的反抗和內亂。因為大選不僅僅是産生權力的民主形式,最重要的是,大選是伊拉克實現權力再分配的具體途徑。大選的過程與結果,都將産生劇烈的、新的權力與利益的重新組合與配置。由於美國佔領當局始終未能在伊拉克有效地協調各種宗教勢力與政治組織之間的關係,這就意味著大選的遊戲規則還沒有制定。此時匆忙舉行大選,一下子將伊拉克各派勢力推到權力“重新洗牌”的大變動中去,其結果美國都不敢想。這時,不僅原來親美的勢力有可能因為失勢而反美,即便是得勢的政治和宗教力量也因為得不到穩定的權力,或者無法繼續行使自己的獨立意志而將反抗的矛頭對準美國。
鋻於這種狀況,2004年1月開始美國首先請聯合國參與伊拉克的政治重建,要求聯合國派出代表協助美國共同確定伊拉克大選的時間表。其次,佈雷默提出了大選如果無法按期舉行,可以由伊拉克各地的政治力量舉行協商會議,推舉産生臨時政府,以便在大選之前逐步行使伊拉克人民的權力。
***美國的政治會議推選制實質是要取代臨管會
伊拉克臨管會一開始完全同意和支持佈雷默的“推選方案”。因為,當時來看,2004年6月30日大選和權力交接的時間表看上去不僅是真實的、而且美國也是認真的。如果6月30日大選,在選舉前臨管會就是伊拉克的臨時政府,臨管會成員就可以對大選規則的制定等一系列政治操作規則有發言權,在大選的方案制定中就能夠維護自己的利益。但隨著2月聯合國伊大選考察組進入伊拉克,局勢變了。
首先,聯合國考察組的結論已經很明顯,並不支持伊拉克在6月30日大選,認為時機不成熟;其次,美國在聯合國考察組的支持下,事實上已經決定不在6月30日舉行選舉。第三,國際社會由於受聯合國考察組的影響,目前也傾向認為伊拉克大選必須在一個穩妥和有安全保障的環境下舉行,美國所面臨的儘快交權的國際壓力已經陡然減少。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目前的考慮是伊拉克大選將會推遲到2005年初或者2005年年中。而此時由伊拉克政治會議推舉産生臨時政府的“佈雷默方案”已經不再是一項推遲大選後的對策選項,而變成了將會不久就付諸實施的伊拉克權力重組方案。這一方案一旦進入實施,臨管會的架構就將消失,那些從2003年7月因為被挑選為臨管會成員的伊拉克政治人物,完全有可能被踢出局。在這樣的事關個人政治生命的關鍵時刻,臨管會成員當然要對美國主人説“不”了。
對佈雷默所領導的伊拉克佔領當局來説,臨管會在政治會議推舉産生大選前臨時政府問題上的不合作態度肯定是不能接受的。佈雷默當初提出推舉産生伊臨時政府有著多種多樣的考慮,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想要將現在的臨管會解散、打擊表現讓美國人極度失望的部分臨管會成員。從2003年11月以來,駐伊美國官員以及美國媒體都一直在抱怨,認為相當部分臨管會成員只為了個人權勢與利益才和美國走到一起,根本沒有美國那種要在伊拉克實現民主的“理想”和“崇高情操”。佈雷默甚至當面告訴過美聯社記者,臨管會中有人只講私利,抱怨他們並沒有真正想為伊拉克老百姓做什麼。與此同時,由於臨管會成員都是美國親手挑選的,臨管會的合法性也遭到了周邊阿拉伯國家和國際社會的普遍質疑。無論是聯合國的1500號決議還是1511號決議,都沒有正式承認臨管會是能代表伊拉克人民的權力組織,頂多只是用了“歡迎”臨管會成立的字眼。美國現在想在伊大選問題上與聯合國與國際社會合作,降低伊政治重建的代價與風險,就必須下決心“踢開”對美國來説已如同“雞肋”的臨管會。
***佈雷默會讓臨管會擋道嗎?
如果説臨管會成員是出於“私心”反對推選産生伊拉克臨時政府,那麼美國又何嘗是基於“公心”而讓臨管會“走人”。佈雷默是想利用大選推遲的時機,用推選産生臨時政府既顧及伊目前各派勢力,儘量做出一碗水端平的樣子,同時又悄悄地將臨管會這根“雞肋”吐到一邊。但中國有句俗語説,“請神容易送神難”。臨管會的成員既然當時堅決支持美國倒薩而加入親美陣營、就不會甘心只按美國的意志自動引退。臨管會想在大選之前繼續扮演伊拉克人的權力實體的角色,只能説明美國佔領當局在伊重建進程中必然碰到與伊拉克人之間的利益與權力的矛盾與衝突。這種衝突和矛盾並不會因為反美還是親美的立場而自動發生變化。
佈雷默是不會允許臨管會插一杠子,破壞美國目前所精心設計的伊權力交接進程的。然而,美國現在又難以公開不顧臨管會的反對,解散這一權力機構。除了臨管會成員之外,美國在伊拉克還有更多的親美勢力可以依靠嗎?所以,最可能的辦法要麼是美國軟硬兼施説服臨管會改變立場,要麼就是擴大臨管會的組成和權力結構,改9人輪流做臨管會主席變成固定設立一個臨時總理。後者對美國來説同樣問題很大。究竟哪個方案會成行,美國還在掂量。在聯合國考察小組領導人布拉希米向秘書長提交最後報告之前,佈雷默不會迅速做出決定。
然而,這一事件已然表明,美國伊拉克佔領當局與伊臨管會之間的蜜月期已經徹底結束,臨管會將在“親美”和“親自己的利益”之間不停地掙扎。(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朱鋒)
責編: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