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血腥不斷惹美國不滿 海地總統四面楚歌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6日 17:25)
北京晚報消息:加勒比島國海地的動蕩局勢近來成了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之一,支持和反對總統讓 貝特朗 阿裏斯蒂德的兩派發生血腥衝突,已造成46人死亡。反對派聲言,阿裏斯蒂德一天不下臺,他們就一天不放下武器。阿裏斯蒂德的命運成了關係海地局勢的一個關鍵因素。這位昔日海地窮人的代言人如今已是四面楚歌,就連當初曾不惜出動軍隊幫他奪回政權的美國如今也要拋棄他了。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昔日窮人代言人
阿裏斯蒂德1953年7月15日出生於海地南部港口城市薩爾特魯。他出身貧寒,自幼喪父,十多歲時隨母親來到首都太子港定居。雖然家境貧寒,但少年阿裏斯蒂德有幸進入教會學校學習,不僅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並且從此與教會結緣,為日後登上總統寶座打下了基礎。
1983年,學成回國的阿裏斯蒂德公然反對當時的杜瓦利埃獨裁統治,表達對貧苦大眾的同情,受到了海地中下層人士的擁護,並因此成了海地家喻戶曉的人物,人們稱他為窮人利益的代言人。而杜瓦利埃政權則視他為仇敵,多次對他進行暗殺。
海地是美洲最早獲得獨立的國家之一,今年1月適逢它獨立200週年。1957年至1986年,海地曾處於杜瓦利埃家族殘暴的獨裁統治之下。在杜瓦利埃政權垮臺後,海地于1990年舉行了首次自由選舉。37歲的阿裏斯蒂德以絕對優勢當選為海地歷史上首位民選總統。
美國曾是他的靠山
阿裏斯蒂德上臺後,曾推行了一系列頗得人心的政策,如精簡政府機構、打擊毒品走私、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等。然而好景不長,阿裏斯蒂德上臺僅7個月,即1991年塞德拉斯中將就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並驅逐了阿裏斯蒂德。阿裏斯蒂德先到委內瑞拉暫避,後又流亡到了美國。
阿裏斯蒂德早年是位旗幟鮮明的左翼人士,反美立場非常堅決。他曾慷慨激昂地説:“如果美國想干涉海地事務,那麼海地人民會在海灘上劃一條線,如果美國人敢跨越這條線,他們就會得到應有的懲罰。”然而,寄人籬下的生活讓阿裏斯蒂德真正體會到了美國的重要性。他憑藉“海地首位民選總統”的身份,以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在美國上下活動,最後成功地贏得了美國的支持。1994年,美國出兵海地,推翻海地軍政府。阿裏斯蒂德由美國大兵護駕,重回海地執政。美國還花85萬美元的大價錢雇了一個全部由前特工組成的私人保鏢公司負責他的安全。
在回國完成其剩下的16個月任期後,由於憲法規定不得連任,阿裏斯蒂德暫時退出海地政治舞臺,將政權和平移交給了他的密友普雷瓦爾。自1804年獨立以來,海地發生過30多次軍事政變,這是海地歷史上首次實現政權和平過渡。為此,阿裏斯蒂德獲得了很多國際勳章。
窮人與他反目成仇
2000年,阿裏斯蒂德再次當選總統。由於反對黨指責大選存在舞弊行為,不少黨派還因此抵制大選,阿裏斯蒂德是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當選總統的。一些國際觀察員也認為大選並不公正。因為“名不正,言不順”,要求阿裏斯蒂德下臺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海地局勢自此動蕩不安,反政府武裝本月5日發動的武裝叛亂更使海地政局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據報道,在反對阿裏斯蒂德的人中不乏處於社會最底層的窮人,他們曾經是他最堅定的支持者,但因為沒有吃到阿裏斯蒂德為他們畫的美麗“大餅”而與其反目成仇。打著“改善窮人生活”口號上臺的阿裏斯蒂德一直未能兌現自己的諾言。實際上,阿裏斯蒂德上臺後,未能出臺任何促進海地經濟發展的政策,其政府支出大多依靠外來援助,而且目前海地仍然是西半球最貧困的國家,800萬人口中有近一半人連最低的生活需要都不能滿足。
暗殺異己解散軍隊
阿裏斯蒂德在彌合國內政治分歧上也比較失敗。由於海地有軍事政變的“傳統”,阿裏斯蒂德本人也曾多次遭人暗算,所以,他打擊異己時也是毫不手軟。如日前發動武裝叛亂的“阿蒂博尼塔革命抵抗陣線”就曾是阿裏斯蒂德的支持者,去年9月該組織的領導人梅塔耶被暗殺,有消息説原因是他得罪了阿裏斯蒂德。
此外,1994年回國執政後,阿裏斯蒂德“痛定思痛”,認為軍隊的存在正是造成該國軍事政變頻發的一顆“毒瘤”。於是,他很快下令解散軍隊,只保留了不足5000人的民事警察維持社會秩序。阿裏斯蒂德這步棋不僅得罪了一大批前軍方人物,也為如今無力收拾動蕩局面埋下了禍根。(王菊芳 楊汝生)
責編: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