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繆——伊朗地震啟示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02日 16:16)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12月16日,伊朗古城巴姆發生芮氏6.3級強地震。地震在對該城造成毀滅性破壞的同時,帶來了不可思議的人道災難——死者人數預計達5萬。無獨有偶,在過去5年中,阿富汗、土耳其、印度、薩爾多瓦、阿爾及利亞都曾發生規模類似或者略小的地震。這些地震造成超過6萬人死亡,上萬人無家可歸。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天災不可避免,但是,地震所造成的可怕人道災難和財産損失完全可以避免或減輕。關於這一點,對比一下發達國家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近年發生的3起大地震,我們就會有所發現。1989年,該州洛馬普列塔發生6.9強震;1994年,北嶺發生6.7級地震;2003年12月22日,帕索羅夫萊斯6.3地震。加州這3次地震的震級均超過伊朗地震,但總死亡人數僅有125人。自1950年以來,富國將每次地震的死亡率平均下降了90%,然而貧國的地震死亡率幾乎沒有發生過變化。
伊朗位於數個斷層之上,近年地震頻繁。有統計稱,伊朗自1991年以來已發生大小地震近1000次,共有1.76萬人喪生,5.3萬人受傷。就在今年8月,此次發生地震的巴姆市曾發生過一次芮氏5.7級地震,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為何伊朗的每一次地震均能造成巨大破壞?教訓是什麼?雖然我們無法避免地震的發生,卻可以把地震造成的災難降到最低。這就要求我們在地震發生前做文章,建立風險評估機制,普及公眾對地震的認知,改進建築結構和基礎設施建設,並建立緊急情況應答機制。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些災前防禦措施費用高昂,並非每個國家都負擔得起。但鐵的事實是:這些防災措施的費用絕對低於因未採取防範措施而造成的財産和生命損失。把錢花在數萬人犧牲之前當然要比花在人死之後要明智得多。
在本次伊朗地震受災最嚴重的巴姆市,90%的居民住宅再也不適合居住。早期報告顯示,幾乎所有的公共建築都被震塌。當一個社區失去它的核心建築和基礎設施後,它就失去了自我修復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它要重建只能求助於大量的外部援助。雖然國際援助和人道同情是應對災難的方法,做好災前防禦才是解決地震問題的根本辦法。
因此,當人們把賑災重點從搜救倖存者轉移到重建巴姆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點應該是把人力和財力投入到訓練當地建築工人如何建造抗震建築上。在過去,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一個國家發生地震後,善意的援助組織總是急急忙忙為無家可歸的災民搭建一些抵禦惡劣天氣的水泥房子。很多時候,這樣的房子是空的。當地人寧可重建符合他們傳統的,但抗震能力很差的房子。
現在是已經領教到地震可怕的巴姆人和當局採取措施、增強該地區的抗震能力的時候了。巴姆城已是一片廢墟,有許多房子需要重建或者大修,訓練合格的建築工人,修建能夠抗震的房子,有效抵禦下一次地震的襲擊顯然是當務之急和百年大計。這不僅是所有資助伊朗重建的地方銀行、國家銀行以及國際援助組織所應該想到的,也是所有可能發生地震的發展中國家應該接受的前車之鑒。(韓榕華)
責編:范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