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國際觀察]埃及外長遇襲的背後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24日 16:29)

  CCTV.com消息(國際觀察12月23日):

  主持人:大家晚上好,歡迎收您看我們正在為您現場直播的《國際觀察》。

  12月22號埃及外長馬歇爾出訪以色列,這是自2000年巴以發生暴力衝突以來首位埃及高官對以色列進行的訪問。雖然為期一天的行程被安排地十分的緊湊,馬歇爾還是特意前往位於東耶路撒冷的阿克薩清真寺進行了禮拜,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這個穆斯林的聖地,他卻遭到了來自阿拉伯同胞的襲擊,並據稱曾經一度昏迷。現在讓我們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馬歇爾被襲擊的整個過程。

  短片:

  被外界評價為和藹可親的矮小老頭的埃及外長馬歇爾12月22號在耶路撒冷卻成了被攻擊的對象。

  12月22號馬歇爾結束了對以色列為期一天的訪問,來到位於耶路撒冷老城的阿克薩清真寺做祈禱,阿克薩清真寺是伊斯蘭教的第三大清真寺,是穆斯林的主要聖地之一。可是沒有料到,就在馬歇爾來到清真寺甚至還沒有來得及做祈禱的時候,一群巴勒斯坦穆斯林聚集在門口大聲叫罵馬歇爾是叛徒,問他你為什麼要到這來,還有人打了馬歇爾向他投擲鞋子,馬歇爾在造成突然襲擊後出現呼吸困難,並倒在地上。在他的隨身保鏢,巴勒斯坦保安和以色列警察的共同努力下,他幾乎是被抬著從現場脫身,立即被送進醫院。

  主持人:我們今天在演播室裏參與我們這個話題討論的一位是《環球雜誌》的總編輯馬曉霖,還有一位是我們的新聞觀察員張郇。

  我想兩位剛才看了這個畫面,我想在今天這一天裏面很多新聞也都在報道這個現場的畫面,首先一個問題就是是什麼人幹的?我不知道你們兩位有沒有什麼研究,因為有一些媒體説是一些激進分子還有一些派別,説法有些不同,現在綜合起來大概有一個什麼樣的結論呢?

  馬曉霖:就是説我覺得,不能排除肯定是巴勒斯坦人幹的,因為阿克薩清真寺只有巴勒斯坦穆斯林才能進去。媒體説的極端分子我覺得可能有點過,比如説巴勒斯坦憤怒的群眾,這些祈禱者可能因為不喜歡馬歇爾本人,或者對埃及的政策有怨言,或者對阿拉伯國家,對巴勒斯坦在這個衝突中間處境不聞不顧表示不滿,這樣對他表示一種類似像西方國家示威群眾向領導人扔雞蛋,形成這樣一個抗議。

  張郇:我覺得埃及總統穆巴拉克的一個説法比較準確,他就説一小部分不負責任的巴勒斯坦人幹的,所以説現在有一些報道並沒有把他們這些人跟一個具體的政治勢力或者是一種政治行動聯絡起來,所以説馬歇爾自己回去以後他説這是一個偶然事件,那麼是不是偶然事件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至少是巴勒斯坦幹的,那一部分對一種現狀或者説埃及也好,馬歇爾本人扮演的一種角色持不同意見的人幹的。

  主持人:我看到一個材料説當時大概現場參與襲擊馬歇爾的人大概有幾十個,二三十個,而説這些人現在據稱是屬於一個叫做伊斯蘭解放運動,因為馬曉霖先生也是在約旦河西岸加沙長駐過的記者,你聽説過這個組織嗎?

  馬曉霖:這個以前從來沒聽説過,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組織,我估計它頂多也就是近幾個月才産生的一個小黨派,從來以前沒聽説有這麼一個組織。

  主持人:那可能也是利用這次事件想要造一點影響。

  馬曉霖:也有可能。

  主持人:説到馬歇爾,這次因為襲擊的對像是他,那麼我們剛才短片裏稱為和藹可親的小老頭,到底是誰呢?我們通過這樣一個字幕板來認識一下,現在68歲,畢業于開羅大學,57年很早就進入了外交部開始了埃及的外交生涯,是2001年就任埃及外長的。

  張郇:馬歇爾他的履歷裏面有兩點是比較重要的,薩達特當初跟以色列進行談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第一個和約,跟他們首先簽過的戴維營協議過程當中,他是參加的成員,當時他30來歲,而且是外交部的辦公廳主任,所以説他是很有資歷的。蘇聯解體的時候,他是駐蘇聯的大使,他從92年開始到99年出任駐美國的大使,應該説這個外交官應該説在埃及的外交官當中頂級的資深,實際上在2001年他就任外長之前他實際上已經退休了,是木薩要去當阿盟的秘書長的時候,穆巴拉克再把退休的65周歲的老頭説你來幹外長,他的一個特點就是,人家形容他跟他的前任木薩比較起來,他的語言比較溫和,比較穩重,人家分析為什麼會造成他這樣的一種風格呢?就是説他所處理的事情大部分都是跟大國之間很重要的事情,他的語言非常謹慎,大事情你不能説走嘴了,所以説他每一句話應該説都是比較有分寸的。人家有一個形容我覺得比較有意思,就是説馬歇爾他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對關鍵問題的歷史瞭如指掌,我想在這一點上可能也是選擇他去作為巴以之間進行斡旋的一個特別代表的一個寓意。

  主持人:我倒覺得有的媒體説這是馬歇爾這位資深外交官,在他的外交生涯當中所沒見過的最大的一次驚嚇。

  馬曉霖:我覺得剛才張郇講的,他這種個人的外交經歷,他的履歷,他的這種風格,也可能導致了今天遭到了的部分激進的巴勒斯坦人的襲擊。因為當時1978年埃跟以色列談了《戴維營協議》,實際上當時就是承認以色列對巴勒斯坦歷史上78%土地的佔領,建議巴勒斯坦在加沙和約旦河西按進行自治,當時組織中央委員會認為這是對阿拉伯、巴勒斯坦世界非常危險的一種“判蠻”。從那以後特別是從埃及跟以色列媾和之後,巴勒斯坦軍事上失去了一個強大的支柱,等於説最後最終被迫走到了跟以色列談判,等於説變相的接受了《戴維營協議》。當時的馬歇爾他是外交部辦公廳主任,又是《戴維營協議》談判的一個主要成員。

  主持人:馬先生的就是説由於馬歇爾在歷史上的這樣一個角色分別是埃及和以色列的《戴維營和約》這樣一個角色,再加上由於一些阿拉伯人,包括巴勒斯坦的一些激進的人士,認為遷怒于當時埃及簽了和平條約,所以這個憤怒在今天發泄到他身上了。

  馬曉霖:這是一個歷史的,比如説現在來講,衝突三年來,巴勒斯坦人對埃及和約旦跟以色列建交的國家希望非常大,希望他們通過斷交這種類似極端的方式,來向以色列施加壓力。而埃及始終沒這麼做,避免跟以色列再次交扼,巴勒斯坦人曾經他們一個高級領導人就公開説巴勒斯坦事業只能靠巴勒斯坦人自己,靠任何國家,包括阿拉伯都靠不住。

  那麼我想這就是他今天巴勒斯坦人的這種憤怒跟他自殺式的爆炸,實際上是一脈相承,這表明巴勒斯坦人對阿拉伯世界也好,對埃及也好,對國際社會也好一種絕望的心態。

  主持人:剛才馬曉霖説的是一個歷史和現實的一個原因,就這次襲擊馬歇爾,説到具體的原因張郇有沒有什麼?因為他這次只是訪問以色列,是不是由於……

  張郇:具體原因是,因為現在沙龍説了,國外來的訪問者你只要見阿拉法特,你就別見我,注意到馬歇爾這次去他就只訪問以色列,他不去西岸也不去加沙,也不見阿拉法特,他就是訪問以色列。但是他並不是説只訪問以色列,他下個星期會跟一個情報局長,就是一直搞斡旋的一個情報局長再去訪問巴勒斯坦,這樣的話這種安排就使得他在既避免了你不能見到某一方的最高的領導人,但是同時他也能聽取雙方的意見。

  主持人:那麼像昨天襲擊馬歇爾而是不是由於説馬歇爾你跑到以色列來訪問,你不見我們的巴勒斯坦的領導人阿拉法特?

  張郇:這種事情從情緒上講起來可以理解,可能會有一些人有這樣的想法,但是我不認為這些人是有成熟的政治思考。但是有一點是一些報道注意到的,就是説在他去阿克薩清真寺之前,大概三個小時的樣子,他剛剛結束了跟所有官員包括以色列的總統、總理、外交部長,包括佩雷斯都談了,談完以後,在這兩三個小時當中,他這個消息已經在電視上都已經播了,就是説實際上這個人在耶路撒冷或者在以色列應該説是一個熟悉的面孔。這一點上講起來,我想他在到了清真寺,如果説有一些人,因為在清真寺裏面有二三百人,如果説有一些人是有組織的,過程説到的小組織有意的要做的話,可能其他人的憤怒,他就在電視上知道這麼一個人在現在這麼緊張的時候跟以色列人談了以後,也沒有談出一點對巴勒斯坦有利的一種結果來,可能這是一個比較直接的。

  主持人:我們從現場報道説有人喊他,罵他了,而且用叛徒這個詞了,為什麼用?

  馬曉霖:剛才我們講了歷史上的,包括近期圍繞衝突的原因之外,還有張郇講的這一點,他這次來的話,只訪問以色列不訪問巴勒斯坦,這在任何阿拉伯國家的外長級的官員是沒有先例的。那你從巴勒斯坦來講,你得有個輕疏遠近,你畢竟跟巴勒斯坦不屬於阿拉伯人,那麼現在巴勒斯坦又對以色列扼令狀態,你先訪問以色列,而且將來再來訪問巴勒斯坦,他就認為你這個事做歪了,他感覺上接受不了。

  另外一段時間以來,埃及一直在巴勒斯坦各派之間進行斡旋,希望説服他們,甚至壓他們停火,那麼這對部分巴勒斯坦來講是難以接受的。

  主持人:我想問問馬先生一個細節問題,我們在畫面上剛才也注意到報道上也説有人拿鞋來拽他,這在阿拉伯世界,在穆斯林或者在巴勒斯坦,我覺得用鞋打人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含義?

  馬曉霖:阿拉伯人他認為腦袋是最珍貴的,一般人不能夠仍腦袋,但鞋是因為踩在地上,這是最骯髒的東西,你在中東你可以穿鞋進猶太會堂,可以進基督教教堂,但絕對不允許穿鞋子進穆斯林清真寺,阿拉伯人的習慣把這個鞋挂在汽車底下拖著走,最初我們也不知道,後來説是為了辟邪,他有時候侮辱別人或者蔑視別人,他會把腿抬起來把鞋掌衝著別人。曾經半島電視臺播過一個畫面,一群巴勒斯坦為了抗議阿拉法特,把兩雙鞋挂在阿拉法特照片上面。後來半島電視臺駐巴勒斯坦的辦事處就被關閉了幾個星期。就是説用鞋子這個東西來拽別人,帶有很大的侮辱性,但是我覺得到今天這個事件來講,因為他當時抗議他沒有別的東西可扔,那麼只有扔鞋子了。

  主持人:説到這次馬歇爾他實際上是代表埃及政府來做這樣一個斡旋的工作,這裡面就涉及到一個問題,就是埃及在整個巴以衝突當中扮演的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而且這件事情之後他又會帶來什麼樣的進一步的影響?我們這有一個短片,主要來看通過這個短片了解一下,埃及在整個巴以衝突當中,特別是現在扮演的角色,我們先來看一看。

  短片:

  在巴以和談難以恢復中東和平路線圖面臨死亡的關鍵時刻,長期作為阿拉伯國家“龍頭老大”的埃及“主冕”斡旋。本為月初,在埃及的渦旋下,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在開羅舉行停火談判,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也在日內瓦會晤了以色列外長沙洛布,這一系列的行動似乎在表明,三年前因巴以衝突爆發而幾乎降到冰點的埃及與以色列的關係開始轉暖,這將有助於埃及更有效的在溝通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在馬歇爾前往阿克薩清真寺的時候,他對以色列的短暫訪問即將結束,而在新人屆剛剛對沙龍等以色列高級官員會談成果發出報道之後,阿克薩清真寺的襲擊事件使人們對埃及的斡旋努力和巴以重新開始和平努力的前景又增加了幾分憂慮。

  主持人:我想在阿拉伯世界大家都知道,埃及是阿拉伯世界的龍頭老大,這次在巴以衝突當中我們注意到,實際上埃及也還是有一些立場,有一些原則,比如説2000年上了聖殿山引發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間的衝突之後,埃及就把大使召回了,而且這些多年以色列一直要求埃及你應該把你的大使再派過來,恢復正常的外交關係,埃及實際上一直沒有這麼做,現在在這段時間裏邊埃及似乎加緊了在巴以間的外交斡旋,我想問一下馬歇爾這次去,時機還有他的使命有什麼特殊性沒有?

  馬曉霖:應該説他去的比較是時候,因為特別是像和平進程巴以和平路線圖啟動以後,到了巴勒斯坦第二任總理庫賴上臺以後就停滯不前了,那麼這種情況下,巴以局勢就面臨著一種僵局,雖然這幾個月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暴力衝突,但是實際上和平進程再不往前走的話,有可能繼續倒退。這種情況下美國推動是一方面,更多的我覺得從阿拉伯國家也要推動和平進程,阿拉伯國家推動最主要的力量就是埃及,埃及像穆巴拉克派馬歇爾去,實際上是給沙龍,因為他跟穆巴拉克自己的峰會進行鋪墊。本身我覺得剛才您説的,穆巴拉克調整他最初對沙龍的強硬立場,他也意識到了,現在這種情況下你再強硬,沙龍不會改變他的既定政策。他通過談判,通過對話,來促進巴以雙方坐到談判桌上。

  張郇:因為實際上沙龍上臺以後,他作為一個強硬派上臺以後,穆巴拉克曾經説過許多對沙龍的評論,當時就是幾乎一輩子不跟他見面的感覺,現在實際上這次馬歇爾去是以色列主動先邀請的,當時了埃及方面接受了,他們最主要的實際上就剛才説到的,他們可能是因為穆巴拉克跟沙龍的見面做一個準備。

  同時據報道,馬歇爾一天的訪問當中還有一個成果,就是以色列基本上跟埃及人説只要巴勒斯坦方面停火,我們可以停止對極端組織這些人的頂點清除這一些東西,原來他不松這個口的,你停火管停火,但就是説他私下跟他這麼説。實際上以色列也是做出一點姿態,為以後的東西做一些鋪墊。所以説這些消息沒有公佈,但是現在馬歇爾受到這樣的待遇的話,剛才沒有説到的就是,我覺得他不能説是一個偶然的事件,但是他也不是一個能夠破壞局勢的一個重大事件。

  主持人:我們在這有很多的觀眾通過手機短信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類似于像這方面的,比如説這次埃及外長的,有一位尾號為3994的朋友説,埃及外長的遇刺對巴以和平進程有沒有影響,首先更正一下這不是遇刺,是埃及外長的造成襲擊對巴以和平有沒有影響?還有一些朋友問對埃及和巴勒斯坦的關係有沒有影響,埃及和以色列之間的關係有沒有影響?

  張郇: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影響,但這件事情不是一件好事,巴勒斯坦民眾的形象也不利,以色列人也有一點尷尬,這畢竟是你的一個客人。

  馬曉霖:但問題不大。

  主持人:我們注意到沙龍很快在這個事情之後,馬上主動給穆巴拉克打了一個電話。

  馬曉霖:因為巴勒斯坦人打馬歇爾他畢竟是一小部分,他代表不了巴勒斯坦民眾,更代表不了巴勒斯坦政府,所以他不會影響巴勒斯坦同埃及官方的一點關係,也不會影響和平進程。你想當年埃及總統薩拉特遇刺,那麼埃及跟以色列的和平關係一直保持著聽好,拉賓遇刺之後,巴以,也就是説阿拉法特跟拉賓的後來人也在不斷地推動和平進程,我覺得這是一個小事情。

  主持人:就是説你們二位觀點是不是可以這麼來總結一下,這件事情並不會在大局上影響各方之間的關係,同時也乃至於影響到中東和平進程,但是這件事情背後到底……

  張郇:但是我為什麼説它不是一個偶然的事件呢?它就是説明有一種情緒,在巴勒斯坦民眾當中有一種情緒,剛才説到的絕望也也好,或者説對埃及方面的斡旋或者説到現在的於以色列進行對話的和平努力他有一種情緒。

  另外一方面我覺得很重要的就是我們很長期的在説,阿拉伯內部自己的團結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當然他們有一共同的敵人,他們的對手或者説,但是確實這件事情上也説明了阿拉伯人內部,巴勒斯坦人內部也應該團結,在一些事情上應該達成共識,而且不能擁有一種暴力的,或者説用這種極端的手段,來表達自己的政治意願。

  馬曉霖:我道覺得除了他們發泄自己心中的氣氛,那種不滿之外,他也擔心埃及在新一輪的穿線搭橋的撮合中,犧牲了巴勒斯坦人的利益,為了就是推動巴以和平進程往前走,就擔心出現類似像“戴維營協議”,類似其他的《奧斯陸協議》這些的東西,因為當時埃及也在背後起了一些作用。所以現在伊拉克戰爭之後,埃及因為面臨著美國人的壓力,美國人希望埃及在和平進程,在巴以和談中起積極作用,那麼這種情況下,穆巴拉克從原來的不打算跟沙龍見面,到一下又直接跟他會談,那麼這個轉彎轉得也很快,跟巴勒斯坦人也確實是憂慮比較大。

  主持人:我覺得你們二位説到的這個問題的確也是值得深思,起碼這一點剛才張郇説到的,現在好像在我們無論是通過電視新聞,包括其他的媒體的報道,似乎感受到了一種很強烈的一種情緒,就是在普通的巴勒斯坦老百姓當中存在著似乎是一種絕望,對和平對未來,路線圖説2005年,可以建立一個巴勒斯坦國,那是按照今天的四五月份開始計算的,但現在已經過去將近大半年的時間了,連個影都沒有。這個時候再加上又不斷地互相的以牙還牙、暴力衝突,然後再加上以色列還在建隔離墻,中東和平路線似乎看不到一希望。

  張郇:這個就是之所以埃及方面要跟沙龍去見面,他們準備進行峰會的,應該説是一個最大的理由。就是説現在的情況路線圖也好,或者説庫賴內閣上臺也好,這些因素都沒有改變現在的狀態,需要一種新的因素加進來,使這個局勢有一種新的推動力,應該説埃總統如果説在未來跟沙龍金邊的話,嚴格地説他並不僅僅代表埃及。

  主持人:對,因為埃及説到底,埃及在這個位置上,在這樣一個關係當中實際上是很關鍵的,因為它既是一個阿拉伯國家裏邊少有的和以色列有外交關係的阿拉伯國家,同時它又是鄰國,而且同時他跟巴勒斯坦關係又有很悠久的歷史。

  馬曉霖:説到底就是説,必須打破目前的這種狀況,使巴勒斯坦擺脫這種絕望的心態,讓他們看到一線希望,哪怕是和平進程前進不了,但是比方説如果通過埃及、以色列領導人的會談,使以色列改善巴勒斯坦人的處境,那麼我覺得對他們擺脫絕望也非常有好處的。

  張郇:但我注意到實際上庫賴這次巴希爾雖然是僅僅是訪問以色列,但是庫賴對埃及人的斡旋是支持的,也表示信任的,他説的話就是説我們的埃及兄弟一直是站在我們的立場上的,他們要麼不採取行動,採取行動的話總是站在我們這邊的,他是説這一點,而且他實際上是一種信任,或者説至少是對外的是一種信任。

  主持人:或者説是一種指望。

  張郇:對。

  主持人:非常感謝二位,我們知道實際上埃及在過去巴以,阿拉伯和以色列的這種衝突當中一直是扮演著一種很重要的角色。大家可能還都記著在1977年的時候,當時的埃及總統薩拉特對以色列進行了歷史性的訪問,在這有一個細節要説一下,就是薩拉特在當時訪問的時候曾經問過一個很深刻的問題,他説為什麼我們不能夠以巨大的勇氣,一起來攜手築起一座和平之樓,它將會像一個燈塔一樣引導著下一代,並且寄託了對人類建設和發展的尊嚴的希望,我想這個問題今天也依然令人深思。

  感謝您收看我們今天的節目再見。

責編:辛梓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